“老弟,你在美国的动作我们都知道了,说实在话,从申请专利到闪电收购AND1,再到推出世界街球巡回赛和这两款运动鞋,一环套着一环,一步紧跟一步,赛事推广和产品推介双管齐下,珠联璧合,堪称大手笔。”说到王杨在美国的一系列动作,李宁心悦诚服,只有当他自己也投身体育用品行业后才知道能做到这一切有多难。
王杨不在意地笑了笑,如果有了后世的记忆再搞不定这些,岂不是太逊了?市场营销什么的自己可能不是很懂,但是比葫芦画瓢总该会吧?
“这两款鞋我和义红都详细研究过,”李宁认真地说道,一抹震惊从他眼中一闪而逝,“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完美作品。尤其是细节上的考虑,让我和义红这样入行多少年的老人都自觉汗颜。今天请老弟过来,主要是请老弟长长眼,看看我们公司的一些产品,给个意见;如果方便的话,还想跟你取取经,帮我们出出主意,当然了,报酬什么的,随便你开,老哥绝对不会让你吃亏。”
李宁这样说的时候,陈义红在一旁挪了挪身体,换了个姿势。其实这一次李宁把王杨请过来的主张他一开始并不同意,所谓同行是冤家,AND1虽然还没有大举进入中国,但是这么大一个新兴市场,只要不是白痴,谁都能看得见,没看到耐克一年亏损那么多都绝不退出吗?为的不就是能在这个市场中留下一个立足点,为将来的大举进入创造条件?王杨身为中国人,对中美两国国情都很了解,这样的对手一旦进来就更加可怕,这种时候却请人家上门指点,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
对此,李宁的回答是,他相信王杨对中国的感情。这一点,从他将北京列入世界街球巡回赛就能看出来。再加上这几天王杨在北京的表现,亲和力,胸怀大度,重情重义,无一不显示出浓重的民族情结;而且,即使对阵AND1这样的新锐之星,李宁也不是毫无优势,最起码,AND1如果想在中国市场迅速立足,借助李宁已经完备的销售网络是最为简单可行的办法。事实上,这也是外来品牌想在本地市场打开局面最经济的做法。只要能够给目前陷入停滞的李宁公司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李宁不在意付出一些代价。在李宁看来,这些代价付给AND1总比付给耐克或者阿迪达斯要强得多。
王杨点点头:“没有问题。我也早就期待着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国内的同行交流。”
看到王杨这样轻松就答应下来,李宁和陈义红同时松了口气。别看他们外表镇定,其实内心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最担心的就是王杨二话不说翻脸而去。毕竟现在双方还是在同一个圈子里抢饭吃,把真功夫教会了你,搞不好就把自己饭碗砸了。要不是李宁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也不会冒这个险。从1996年李宁的销售额达到7亿元开始,公司的状况就急转直下,连续26个月负增长,业绩刚刚到达高峰,就迅速滑向了谷底。接下来,陈义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李宁更表现出壮士断腕的魄力,将所有在公司的亲友一律清退,理清了公司的人事关系后,李宁将总经理的位置交给陈义红,自己悄然身退,到北京大学读书去了。
全面接手公司后,陈义红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和强硬的态度,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扭亏为盈,年度销售额直逼十亿大关,但是三年过去了,李宁的业绩始终徘徊在十亿元的门槛上,无论怎么努力,总是不得其门而入。在现有的销售渠道上,陈义红已经把潜力挖掘到了极致,但是市场反应仍旧不冷不热。于是李宁再次陷入到了停滞中。
很快,陈义红亲自把十几双运动鞋拿进了会客室。
这些运动鞋有篮球鞋,有慢跑鞋,一部分是王杨前世有印象的,还有一部分则没有,不过从李宁和陈义红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紧张来看,这些运动鞋应该是李宁公司近年来最好的产品了。
王杨拿起鞋,立刻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所有运动鞋都是43码——正是王杨的鞋码,看来李宁和陈义红对自己的资料收集的相当齐全啊。
没有多说什么,王杨开始一双一双地仔细观察起来,从鞋楦到做工,从设计到材料,最后再一一上脚感受。一个小时后,王杨把所有运动鞋全部试穿了一遍。
李宁和陈义红已经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尤其是王杨穿上鞋子来回走动的时候,更是眼也不眨地看着,生怕有什么瑕疵被当场揪出来。这种感觉,只有在他们年少的时候,面对教练测试成绩或者老师批改试卷时才会有,没想到现在已经都是奔四的人了,反而再次体验了一遍。
放下最后一双鞋,王杨坐了下来,李宁立刻满怀忐忑地问道:“怎么样?”
王杨沉吟了一下,似笑非笑地看着李宁:“直言不讳?”
李宁一愣,犹豫片刻,然后毅然决然地说道:“但说无妨!”
王杨点点头,拿起最近的一双慢跑鞋,简洁地评价道:“没有中底抗扭转设计,典型的三低产品。”
李宁好奇地问道:“什么是三低产品?”
王杨面无表情地回答:“低端,低档、低劣。”
旁边的陈义红脸色一白,这款慢跑鞋正是他亲自参与设计的,为了降低成本,同时减轻重量,拿掉了中底抗扭转装置,这点儿改变对于一般人来说根本感受不到,即使从事一些强度不大的运动也完全能够支撑,没想到王杨一下子就看穿了。
接着王杨拿起第二双篮球鞋:“鞋楦设计糟糕,一定是脚型数据不够全面,垃圾。”
陈义红脸色又是一红:这款鞋又是他参与设计的。至于采集脚型数据,对现在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来说,就像听天书一样玄幻,王杨说脚型数据不够全面,其实已经是在给李宁贴金了。在后世的李宁公司,真正开始建立脚型和运动分析数据库,要等到2004年了。
这时候,王杨拿起第三双慢跑鞋:“鞋帮和大底有细微溢胶,车锋线也不够均匀,穿着超过三十公里,就会影响舒适度。还是垃圾。”
陈义红动了动屁股,以掩饰内心的不安。对于2000年前后的中国代加工来说,出现这样的瑕疵不算意外,在整个亚洲的鞋业制造工厂里面,中国的产品质量是最次的,不过一般消费者既不是很懂,也不会在意,不过放在行家眼里,就会一下子原形毕露。
王杨继续拿起第四双篮球鞋,不紧不慢地点评着:“这一款的色彩搭配还可以,但是高档的麂皮和低档的荔枝皮同时出现在一个鞋帮上,定位错乱,而且减震硬的让人发指,不知道的还以为踩到了石头上;这还不算,最严重的是减震感从后跟到脚趾的过渡相当难受,会造成双脚过早疲惫,甚至伤病。一言以蔽之,垃圾中的垃圾。”
陈义红的脸色开始转青:基本上这一次拿出的运动鞋都是他亲自参与设计的,其实这也是他的工作方式,喜欢每件生意都自己去做,一双鞋子什么颜色,一件衬衣什么款式,事无巨细,都要插手。而这些款式在国内的市场反应和销量也算可以,但是没想到在王杨口中被批得一文不值,这对行伍出身、霸气而自负的陈义红来说难以接受。
“难道这里这么多产品,就没有一件能入得了你的法眼?”陈义红的口气开始带着明显的不快。
“当然不是,”王杨瞥了他一眼,拿起一双篮球鞋,这双篮球鞋的款式非常新颖,放在十几双运动鞋里显得鹤立鸡群,鞋帮上如同孔雀开屏一般的七道不同色彩依次展开,视觉冲击力非常大。这是一款在王杨前世就记忆深刻的篮球鞋,“这款鞋设计理念很好,采用了初级的仿生设计,整双鞋酷似蝴蝶展开的翅膀,配色运用鲜艳大胆,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做工也算及格,只是鞋楦设计还不够出色,但也是一款能打七十分的产品了。在这里的所有篮球鞋里面,我最看好这一款。”
陈义红的脸色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难看了,这款七彩篮球鞋虽然也是他参与设计,可是因为造型过于前卫,对于1997年市场上运动鞋色彩单纯的审美趋向是一种叛逆和反动,或者说它的大胆与想象超出了时代可以接受的限度,致使这双鞋自开发之后就获得了“最愚蠢的鞋”的称号,市场反应自然可想而知,到最后陈义红也觉得这是一款不算成功的作品,但王杨现在却给了最高评价,这让陈义红情何以堪?
陈义红不知道的是,几年后,这款七彩篮球鞋的价值逐渐被发现,越来越多的Sneakers开始追捧这双鞋,在国外的球鞋网站上,这双鞋甚至被炒到了上千美元,在李宁的复刻款式中,也总能看到它的身影。曾经一度遭遇冷遇的七彩篮球鞋在经受了时间洗礼后,终于成为李宁为数不多的经典鞋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