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678400000026

第26章 认清脸谱背后的东西(1)

自知之明,在深浅之间权宜做人

虽然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尽力而为,但也要量力而行。因为一个人无论多强,在能力上都会有一个“底线”。被称为“美国战神”的巴顿将军说过,“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

在一座深山中藏着一座千年古刹,有一位高僧隐居在此。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有的人想向大师求解人生迷津,有的人想向大师学一些武功秘籍。

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众人越发不解。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更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望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有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勇气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在能力上都会有一个底线,如果超过了这个底线,去做力不能及的事,那么再强健的人也要跌跤。

明辨是非,不要陷入巧言令色者的陷阱中

 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逢迎奉承,面对奉承或批评仍能泰然处之,则十分不易。所以明明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缺点,待人的时候,却不一定能看到表面的“巧言令色”。当别人将你捧到高处,心中不免会觉得很舒服,此刻就要为自己敲响警钟。

有个修行的弟子问师父什么是“巧言令色”,师父给他讲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有个在朝廷做官的要放到外地任职,临走时向老师告辞。老师告诫道:“地方官可不好做呀,要小心谨慎。”学生回答说:“我已经准备了'高帽子'100顶,逢人便送一顶,想来不至于出什么岔子。”老师生气地训斥道:“我们要用正义来待人,哪能这样?!”学生马上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微微点头道:“你这话说得还有点见识。”这人辞别了老师,对人说:“我这100顶高帽子,如今只剩99顶了。”人们常常说厌恶巧言令色者,但当高帽落到自己头上,往往十分受用。

为上者要切记不要陷入阿谀谄媚、巧言令色者的骗局。在组织或团队中,总有这样一种人,不做工作却在不停地编着故事,投领导喜好,久而久之,领导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这些美言,当年汉景帝就是在长公主刘嫖无中生有的故事中废了栗妃和太子,所以才有了腥风血雨中政治交易的“爱情”经典“金屋藏娇”。改写历史的往往不是对历史的有功之人,相反,无功受禄者、巧言令色者是鲜有成本的、最轻巧、最大的投机商。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生活有许多貌似忠厚、实际上心怀叵测的人,常常是“大奸若忠”,巧言令色。对于这样的人,不能够不多加防备。

唐玄宗时期,李林甫在朝中担任宰相。他深知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讨得皇帝的欢心,于是想方设法结交皇帝的宠臣,做让皇帝高兴的事。唐玄宗见他聪明,对他十分信任和宠爱。李林甫嫉妒心还很强,对有才能的人或皇帝信任的人都恨之入骨,总是想尽办法除掉他们。可他表面上对这些人却十分和善,当面甜言蜜语,其实心里却时时在盘算着害人的诡计,所以一些人被害以后并未察觉。后来,李林甫的这种虚假面具终于被人们识破了,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口有蜜,腹有剑”的人。

读史学做人,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身上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进言的角度看,真诚不佞,即便点头称是,也不是唯唯诺诺;阿谀献媚,即便自作聪明的批评,也是虚伪的变相奉迎。从纳言的角度看,喜忠直,耳畔便多逆耳忠言;耳根软,听到的便多是献媚之词。 

裴矩在隋炀帝面前专事谄媚而大红大紫,到了唐太宗手下,却成了敢于直谏的诤臣。司马光一语道破天机:“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其直,则佞化为忠。”

一个人对人若是花言巧语,常常恭维别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假装出来的,又怎么会有发自内心的仁?所以,居上者应明辨是非,不要陷入小人的口舌之中。

自我约束,时刻反省自己的良知

只有时刻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才能避免你的人生被污点玷污。

时刻反省自己的良知,用自己的良知与处世标准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才能减少过失,无愧于心。自我约束是减少错误最有力的道德力量,因为一个人做了违背道德信义的事,首先受到的是来自内心的惩罚。而正直和诚实就是一个人的良知,是一个人心中的审判官。

唐开元年间有位梦窗禅师,他德高望重,既是有名的禅师,也是当朝国师。

有一次他搭船渡河,渡船刚要离岸,这时远处来了一位骑马佩刀的大将军,大声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载我过去!”他一边说一边把马拴在岸边,拿了鞭子朝水边走来。

船上的人纷纷说道:“船已开行,不能回头了,干脆让他等下一回吧!”船夫也大声回答他:“请等下一回吧!”将军非常失望,急得在水边团团转。

这时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对船夫说道:“船家,这船离岸还没有多远,你就行个方便,掉过船头载他过河吧!”船夫看到是一位气度不凡的出家师父开口求情,只好把船开了回去,让那位将军上了船。

将军上船以后就四处寻找座位,无奈座位已满,这时他看到了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于是拿起鞭子就打,嘴里还粗野地骂道:“老和尚,走开点,快把座位让给我!难道你没看见本大爷上船?”没想到这一鞭子下来正好打在梦窗禅师头上,鲜血顺着脸庞流了下来。禅师一言不发地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蛮横的将军。

这一切大家都看在了眼里,心里既害怕将军的蛮横,又为禅师的遭遇感到不平,纷纷窃窃私语:将军真是忘恩负义,禅师请求船夫回去载他,他还抢禅师的位置并且打了他。将军从大家的议论中,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心里非常惭愧,不免心生悔意,但身为将军,却拉不下脸面,不好意思认错。

不一会船到了对岸,大家都下了船。梦窗禅师默默地走到水边,慢慢地洗掉了脸上的血污。那位将军再也忍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上前跪下在禅师面前忏悔到:“禅师,我……真对不起!”梦窗禅师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不要紧,出门在外难免心情不好。”

良心的惩罚是最痛苦的煎熬,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之一。背负着良心的惩罚会让你苦恼得寝食不安。要做到坦荡荡,唯有让自己的心充满正直、诚实。当正直和诚实的阳光照耀着你的心灵时,阴霾就会远离你的世界。

天是心中那片天,神是心中那尊神。心中有原则,做事就不会为得失所迷,心情就不会为得失所累。为人处世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让灵魂受审判。

以礼相待,礼是一种做人的需要

注意自己的行为,务必对别人做到以礼相待。这也是做人的需要。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次,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赔着笑。

接着,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啊?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楚王有失礼节,晏子知礼且据理力争,几个回合下来,楚王输给了晏子,并且心服口服。假如当初晏子不顾礼节,面对楚王的挑衅勃然大怒,那下场只会惹来楚国君臣的耻笑而已。礼是文明的标志,礼是行走社会的通行证,也是一个人处世老练成熟的标志。

18世纪的学者罗谢弗古尔德曾这样说过:“任何东西都无法抑制我们的欲望,任何人的欲求总要自然地表现出来。”真诚和坦率总是通过谦恭有礼、温文尔雅、友善和体贴他人等外在行为表现出来。优雅文明的行为举止总是让人兴奋快乐,使人心悦诚服。

有礼节不一定总能为你带来好运,但没有礼节却往往使你与幸运擦肩而过。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走得更远、更好,就要时刻注意保持礼节。

为善不求人知,把善意埋藏心底

做一件好事不必要看出来是善行,就是说不要为了做好人好事而用“善”的观念把自己束缚起来。为善要不求人知,如果为善而好名,一心希望成为别人崇敬的榜样,这就不好了。

真正的善是默默无声的,把善意埋藏心底,行善无迹。

矿工下井刨煤时,一镐刨在哑炮上。哑炮响了,矿工当场被炸死。因为矿工是临时工,所以矿上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从此就不再过问矿工妻子和儿子以后的生活。

悲痛的妻子在丧夫之后,面对的是来自生活上的压力。她无一技之长,只好收拾行装准备回到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去。

那时矿工所在队的队长找到了她,告诉她说矿工们都不爱吃矿上食堂的早饭,建议她在矿上支摊儿,卖点早点,一定可以维持生计。矿工妻子想了一想,便点头答应了。于是一辆平板车往矿上一支,馄饨摊儿就开张了。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从未少过12个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时间一长,许多矿工妻子都发现自己的丈夫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下井之前必须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踪、质问等种种方法来探求究竟,结果均一无所获。直到有一天,队长刨煤时被哑炮炸成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