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677900000058

第58章 《金融炼金术》乔治·索罗斯

一句经典

思维发挥了双重功能,一方面,参与者试图理解他们所参与的情境;另一方面,他们的见解又作为决策的基础影响着事件的进程。

——乔治·索罗斯

作者简介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47年他移居到英国,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毕业。1956年索罗斯来到美国,通过建立和管理的国际投资资金积累了大量财产。

索罗斯是华尔街有史以来收入最高的超级基金经理人,1992年个人收入65亿美元,1993年收入更创历史纪录,达到11亿美元,是至今为止华尔街最高的个人收入。2003年,索罗斯虽然开始逐渐淡出投资界,但是收入仍达75亿美元。索罗斯被业界喻为金融奇才,他几乎是白手起家创立了量子基金。1956年,索罗斯从英国带着自己投资赚回来的5000美元来到美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投资王国,现在这个基金最高达200多亿美元,同时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回报率,被称为金融界的奇迹。其中著名的有1992年的英镑风暴中一周获利20亿美元,还有1997年先后狙击泰铢、马元和港币等。索罗斯2004年更被统计为世界慈善捐款数量最多的第二人,近50亿美元,仅低于首富比尔·盖茨。

成书背景

索罗斯不仅是金融家,也是思想家,他的充满哲学观点的著作《金融炼金术》被公众当成投资指南。该书是索罗斯的投资日记。读者可以从中欣赏到索罗斯如何分析个股、如何把握市场转变的时机、如何面对不利的市场行情并及时调整对策,从而在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精彩艺术。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透露了他的投资策略,还披露了近年来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只有索罗斯才能就如此复杂的事态做出透彻的分析。1997年从东南亚开始的金融风暴使乔治·索罗斯名噪一时,他的著作和理论一下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学习索罗斯成为不少人的追求和梦想,而索罗斯多年投资的经验在他的代表作《金融炼金术》里得到了完全的展现。

思想品读

在本书中,索罗斯在吸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提出了证券市场理论。其中吸收了物理学家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哲学家卡尔·波普的“经验证伪原则”和经济学家卢卡斯的“合理预期”理论的内容。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在微观世界中观测者和被观测对象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因此不可能对被观测对象的多个参数同时获得完全准确的测量结果。索罗斯将他控制的投资基金取名为“量子基金”,就与他信服海森堡的理论有关(另一个含义是,期望他的基金将像原子分裂一样增值)。波普认为,我们对我们所居住的世界的了解在本质上是不完整的。这种不完整,归因于我们是这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同时在了解和改造世界。卢卡斯则认为,人们对经济生活的前景的“预期”是能够改变经济活动的方向的,使预期成为现实,从而证明当初的预期是合理的。

索罗斯理论的基础是在卢卡斯理论上建立的:人们的思想反映现实,但是同时又在做行动的决定,这些决定恰恰又在改变现实。传统的观点认为,反映是一种被动的过程,而参与是主动的过程,两者互不相干。索罗斯则认为,这两种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在证券市场,市场的动向影响着市场参与者的认识,而参与者的看法和决定又在影响市场。他的观点是“人们不能臆断,供求只取决于与市场参与者的期望毫不相干的外部力量”,“我称这种双向的联系为反射论”。

索罗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关于对市场获得完整认识的所谓“有效市场”的观点,认为市场价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正确反映现实,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市场错误”理论。但是索罗斯的理论不是简单的、消极的“不可知论”。第一,他认为对市场做出大致正确的判断还是可能的,但这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事实上他的几次大的投机成功,就是建立在他对市场的正确判断之上的。第二,他又认为,即使是与事物不完全相符的认知,照样可以在影响和塑造事实方面起到作用。因此他认为,我们不应当追求不可能达到的“完美认识”,而应当分析不完全的认知是怎样在市场中发生作用的过程,并且加以利用。

索罗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他的“自我强化”理论。索罗斯认为投资者对股票开出的价格,不仅仅是他们对股票价值看法的被动反映,同时也是影响股票价值的积极因素。

人们对股票的出价通常是错误的,然而事实却是:并不是眼前的期望符合未来的事件,而是未来的事件为眼前的期望所影响。因为这种错误会反过来影响市场,使得原先的看法显得相当的准确。以外汇为例,当人们对某个国家的货币丧失信心的时候,人们纷纷开始抛售该国货币,造成该国本币汇率下跌和外币汇率上涨;于是该国市场上的进口商品带头价格上涨,并且带动其他商品价格上涨,结果导致通货膨胀。不管当初认为货币要贬值的看法本身对不对,现在都被市场所证实了。又如,当人们认为一家公司股票的价格要下跌,纷纷抛出股票,造成这家公司信誉丧失、经营状况恶化,于是当初认为其股价要下跌的期望也就成为正确的了。索罗斯说:“这种现象为‘自我强化’,即最终将成为自我拆台的连锁反应。”

《金融炼金术》是阐述金融领域中思维与现实关系的哲学著作,具有鲜明的哲学特色,其中也不乏投资技术指导,堪称金融投资技术经典之作。

附文:一个痛恨投机的投机家

大众传媒提到索罗斯的时候,前面经常有个诨号叫“金融大鳄”。这很容易给人一个印象,索罗斯是个唯利是图的家伙,甚至是大魔头一类的人物。几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正严重的时候,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公开指责索罗斯窃取了马来西亚人民的财富。在这场危机中,传媒对索罗斯最好的评价大概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亚洲国家的经济体制和政策是不是“无缝的蛋”尚有争论,索罗斯是“苍蝇”这事好像已经铁板钉钉了。等到我拜读完索罗斯的大作《金融炼金术》之后,发现索罗斯完全不是媒体描写的那个样子。

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致力于阐述他自己的理论:反射论。索罗斯从他的老师波普那里汲取了一个重要的科学哲学原理:对于科学方法来说,完备的知识是不可企及的,科学家们的工作就是不断检验似真的假说并提出新的假说。但是索罗斯并不同意他的老师所阐述的“科学统一性原则”。这一原则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使用同样的方法和标准。索罗斯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存在着根本的区别。自然现象属于一个世界,科学家的陈述属于另一个世界。自然现象可以充当独立的客观标准,科学则赖此判断其陈述的真理性或有效性。但在社会科学中,不存在这样的客观标准。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反射论:由于不完备理解的问题,事件的参与者会形成固有偏见,他们根据这个固有偏见做出的决策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进程。事件的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构成一种被索罗斯称为反射的关系。在这里,不会有均衡的结果,只有一个永无止期的变化过程。反射论是一个立意甚高的理论,它所要批判的对象是主流经济学,甚至是现在所有的社会科学。索罗斯甚至认为,“社会科学”一词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隐喻,在这个领域里,只有炼金术。

书中还有个非常有趣的“悖论”。索罗斯写道:“跨越国境的国际资本转移深受欢迎,应予鼓励,但投机资本的运动具有累积不稳定的危害,有必要建立一个令投机行为无利可图的体系。”众所周知,索罗斯是管理投机资本最出色的基金管理人,但他竟然主张完全遏制投机行为,真是颇为奇怪。但仔细想一想也不奇怪。一个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人怎么可能在金融市场上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呢?这种人太多了。“玩火者必自焚”,他们都被金融市场吞噬了。只有索罗斯深知我们现在的金融体制的缺陷,这才使他成为最出色的投资家。

索罗斯本人希望以伟大的经济学家甚至是科学家的身份名垂青史,但他这方面的贡献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传媒认为索罗斯只是个“失败的哲学家”,这可能很不公平。索罗斯对抗的是整个的经济学界甚至是社会科学界。如果他成功了,他就是哥白尼或伽利略那样一流的人物。但是单凭《金融炼金术》这一本书还不够,虽然这本书对主流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批判有足够的分量,但他的反射论本身的建设还远远不够。书中只有关于这个理论的轮廓的大致阐述,不足以和汗牛充栋的主流经济学、社会科学理论相抗衡。《金融炼金术》只是一个起点。也许在百年或千年之后,人类除了科学这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之外,还有索罗斯开创的炼金术。(王向阳)

影响及评价

乔治·索罗斯也许是有史以来知名度最高和最具传奇色彩的金融大师,这位世界上最成功的证券投资人之一,被誉为“金融奇才”,堪称目前全球最具实力且获利最高的投资人。 《商业周刊》尊称他为“撼动市场的人”,著名投资人斯坦利·德鲁肯米勒则认为索罗斯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是位才华横溢的基金经理。但他的最伟大之处并非投机行为或其他什么举动,而是他的胆识。只要他看准一件事,无论迹象是否明显,他投下的赌注会比任何人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