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俗眼看红楼
66900000087

第87章 第七辑 闲笔里的小趣味(7)

妖精的现世,或者,就在你我身边。

四时八节的日子

那天看了一篇小文章,说是一个台北的女孩,在大公司做白领,每天从汽车上转入空调房里,不知外面四季的变迁。后来她抽时间到内地旅游,夏天则汗流浃背,冬天则滴水成冰,她连呼过瘾,声称"过了一个真夏天"。

在今天,亲近自然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罢了。倒是在红楼梦的时代,闺中无事,对春花秋月皆有一番纪念。

四月二十七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头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摇,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在古典戏曲中,小姐后花园赏花,那是最经典的片段。那时节,侯门深似海,即便偶尔出趟门,也有车轿上的绣缦与外面的世界层层阻隔着。她们眼中所见到的生机,也就属这些明媚的花朵了,花事,就是一年中的大事。再铺衍下去,花的枯荣,就是女子一生最贴切的隐喻。

宝玉与与姐妹们占花名,麝月掣出一根"开到荼蘼花事了"来,问宝玉怎么讲。宝玉忌讳那韶华胜极之后,便是春尽红颜老的旧话,连忙支吾开了。

芒种过后,就是端午,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酒席,请薛家母女过节。

金秋蟹肥,正好作菊花诗。清代李渔嗜蟹如命,每年螃蟹还没上市的时候,就把买蟹的钱准备好了,称为"买命钱",九、十两个月,在他眼里就是"蟹秋"。林妹妹虽然体弱,只能吃一点蟹黄,却依然大有名士风范。她自拿起一把乌银梅花自斟壶,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丫鬟要上前斟洒,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己斟才有趣儿。"倒了半盏,看是黄洒酒,又说:"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吃口烧酒。宝玉在旁边候着,听了这话,马上命人将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

大雪天里,宝玉洗漱已毕,忙忙向芦雪庭赶来。四顾一望,天地间并无二色,远远的青松翠竹,自己却似装在玻璃盆内一般。栊翠庵中有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雪天联句,是冬日里第一件风雅之事,以"一夜北风紧"起,到"凭诗祝舜尧",这个冬天,便被完全收束在笔墨之中了。

一班狐朋狗友们,圣诞和情人节也过得没滋味了,古人的雅致却又学不来。于是有人提议,不如用吃作为对四季的歌颂。不是有人说过西洋的文化是男女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是饮食的文化吗?所以吃也勉强可算做一件雅事。

立春吃春饼,是我国北方地区惯有的习俗,古称"试春盘"。现在吃春饼,通常是将两张很薄的饼,涂上甜面酱,夹上羊角葱,把好的韭黄、摊黄菜、炒合菜夹在当中,卷着吃。

苦菜是春天的野菜中最堪吃的一种,现在已人工种植。苦菜虽苦,但它回甘,甘苦混于一体。喝小米粥就苦菜,入口回甘,好象加糖似的。

夏天西瓜清热去火。整个西瓜的瓜瓤掏食干净,放入经过半加工的笋鸡一只和调料,再将瓜盖别好,放入瓷钵上隔水清炖至烂熟。这一西瓜菜有一别致之名"雏凤归巢",妙趣横生。

气候自"秋分"以后逐渐寒凉起来,所以在此时吃羊肉最为适宜了。清代北京烤羊肉的方式,值得今天借鉴:它是炽炭于盆,用铁丝罩盖覆,将切得薄薄的羊肉片,蘸上特制的酱,再在火中炙烤,立刻馨香四溢。食肉者也讲究"姿式",一脚立于地,一脚踞小木几上,持筷燎肉,傍列酒杯,边炙边吃边饮。--如果是这种吃法,我们可以召史湘云同享。

寒冬腊月里有"腊八",所谓腊八节,主要是煮食"腊八粥"。其中有细粥,又名"全粥",粥米约计十种,即莲子、芡实、菱角、薏仁和粳米、江米、大麦米、高粱米、黄米、小米。用熬成的红江豆、红小枣二汤煮以上诸米,耐火的先熬,易熟的后放。使粥色纯红,不见一豆,故称为"细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