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俗眼看红楼
66900000084

第84章 第七辑 闲笔里的小趣味(4)

天底下熙熙攘攘的人流里,看透了的,为自己的富贵或清闲快乐;勘不破的,为将来的危机或困窘苦恼。

让我们送贾政一个"卡"字,取上下不得之意。

让林妹妹邂逅段誉

红学也算历史悠久了,当年《红楼梦》一出,大家倾倒,许多后世学人就又多了一只吃饭的青花瓷碗。上世纪末,又颇听得"金学"一词,原来,不知几何时,金庸先生也开宗立派,自成一家了。

既称"学",总有学术问题去浪费方家们的头脑笔墨,咱们才疏学浅,对此不敢发言。但是书读熟了之后,每个人的性情面目宛在眼前,忍不住就"关公战秦琼"般地胡乱编排一番,也算一种另类的人物分析吧。

林黛玉天生至情,又美得明澈性感,还是别只在大观园里春感秋悲了吧,金庸笔下有的是男儿风骨,不妨让他们遭遇一番试试。

陈家洛与林妹妹大概算得上同时代的人,他本人出自名门世家,学历又高,两人沟通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陈先生既然面目英俊,风流蕴藉,想必也是能赏析得了黛玉之美的。且他在心底里,也不欣赏霍青桐的坚强和独立,而喜欢喀丝丽的娇柔依赖,这一点林妹妹也算投了他的缘。但是把黛玉托付给他,总让人有点放心不下,这个人有一点点的拘泥,又有一点点的自私,你说他会不会为了另一个光明磊落的目的,把林妹妹也卖了呢?可怜香香公主,只是有死后落了陈少舵主一篇祭文: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胡蝶!我所以还记得,是因为这文字实在不错,但是多好的文字也没有生命珍贵吧?宝玉祭晴雯时,一篇芙蓉诔一千多字,不也方涕泪交流地颂读完毕,一转身又与林妹妹讨论起这文字的高下来了。

陈家洛不行,让我们换个心地纯厚的。郭靖吧,郭大侠一向诚实质朴,没有那么多的花花心肠。但是有一点让人怀疑:他能自发地看到黛玉的美丽吗?人说焦大不爱林妹妹,郭靖的妻子,本来也应该是个浓眉大眼的异族女儿的。面对华筝,他一向只在混沌中,如果这时候他不离开草原,两人的婚事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此时,因缘济会,黄蓉以一双能使出"拂穴兰花指"玉手,揭开了他尘封的青春,让他在惊喜中看到人世的美妙。一个肮脏乖僻的小叫化,忽然间变成了个金环束发、肤光胜雪的女儿,这种震撼,一下子就打通了他浑身的穴道,化蛹为蝶。郭靖的爱情是黄蓉亲手给激活的,林妹妹却只能在被动中憧憬和感叹。

郭靖一个傻小子,本也不足道,只有冰雪聪明的黄蓉才把他当宝呢。与之相比,杨过倒是性情中人。小龙女凄然离去之后,杨过一路苦苦找寻,因心有所思,差不多在相遇的每个女孩儿身上,都能看到小龙女的影子。比起陆无双等女子,黛玉倒更像杨过要找的姑姑。轻盈的身形、苍白的脸色和凄迷的眼神是为形似,难得的是小龙女与黛玉有着一样的灵魂,什么家国武功、仕途经济?因为自己的纯洁软弱,她们宁愿自欺外面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杨过与小龙女历尽十六年的沧桑之后重相见,小龙女依然不改当日的风神。林妹妹却永远不可能拥有这恬淡中的坚韧,与爱人相离,就是她的泪尽之期,再相见,只在梦魂中了。小龙女可以一瓢饮、一箪食,自给自足,林妹妹却需要花园、燕窝和诗歌。杨过与贾宝玉一世恪守他们的爱,也算坚定了,却每每迷失于红尘里的温柔调笑里,管不住自己的嘴。男人本是泥做的,拿什么来比女子的明澈?

下面,该张无忌登场。义父谢逊枉送了他一个这么大气的名字,无忌的性格善良,拖泥带水,与宝二爷倒有三分相似。他身边的女子,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诸人,开放如花朵,颜色之娇艳,姿态之独特,无不令人神驰目眩。《红楼梦》开篇的引子: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真大无可如何之日也!这几句话套在张无忌身上,倒有几分贴切。这么一个没有政治素质的人作了明教教主,每每常有力不从心之叹;身边几个女子那激烈的爱,又让他左右为难,不胜惶恐之至。如果再加上一个为爱生、为爱死的林妹妹,还不把张大教主难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