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俗眼看红楼
66900000004

第4章 第一辑 自将磨洗认前朝(3)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往寻常百姓家。

至唐代刘禹锡眼里,昔日王谢子弟们着乌衣走马的巷陌已变为寻常百姓的住所,斜阳下江山更迭、人事变迁,空留一片感慨。

错位的人生

如果当皇帝也算一种职业的话,天下很有几个入错了行的男人。

陈后主,名叔宝,小字黄奴--这名字就有点不像话。隋文帝伐陈,警报送到建康,后主犹当他们是打不过来的。兵马闯入深宫,他便拉着张、孔二嫔去投井--可能也就是躲到枯井里了,因为兵士找到这里,威吓"再不答应,就扔石头了"的时候,他们一行三人又出来了。

我决没有看不起这种皇帝的意思,他只是干错了这一行。陈叔宝是多么一个热爱和平的人呀!只要有能搭盖一座宫殿那么大的土地,藏得下他那"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的宠妃张丽华就可以了,从来不想着要与他人争雄。再看他的诗:午睡醒已晚,无人梦自惊。夕阳如有意,偏转小窗明。是极有人间情味的小门小户的惆怅。如果他只是一个薄有资产的市井小民多好,那种自足的、软弱的性格,将使他安然快乐地度过这一生。

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徽宗,书画俱佳,国事一塌糊涂,对自然的观察却又是细致入微的。他善画工笔花鸟,金国大兵压境,他还眯着眼睛细看"孔雀登高",并有"必先举左脚"的结论。他素有"轻佻"之名,对一国之君,这是不可饶恕的错误,若这常人身上,顶多是有点儿风流自喜罢了,依然可放心做他的翩翩公子。

有错位的人生,就有错位的沉痛,并且永远无可弥补。居上位的,没有雄心霸气是错,而生在卑微里,又不能安心适意也是错。小丫头晴雯心比天高,即使对宝二爷也是一派通透见底的脾气。我想她每每插腰骂小丫头的时候,大概心底里总是"怒其不争"的,她想以激烈的言辞洗清这潮湿污损,却最终被它吞没。三小姐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却被昏愦的生母、猥琐的兄弟牵绊着,庶出的女儿心中一直有股不平之气。她的精明、尖刻和冷峻,是才志被压抑的表象,心平则气和,不平则鸣声凛冽。她们的个性,注定她们做不成一个花红柳绿、温柔敦厚的女儿,做不成一个平常的、快乐的女儿。

但是命运,却是不可调换的。

周梅森的小说里,有个粉嫩的俊俏男孩百顺一心学戏,但他是将门之子,身负血海般的家仇,刺杀枪击了父亲的凶手是他注定的责任。可怜他始终是个胸无大志的孩子,一心想过轻松舒服的生活,他那有巾帼丈夫气的姐姐逼、哄、诱,千般手段,也改不了他的初心。只有听到锣鼓家伙响了,他才心血发热,找到活着的价值。

改得江山,也改不了人的心性,男人入错了行,比女子嫁错了郎更悲哀,因为,那不是他们的初衷和选择。

贾珍,轮回中的唐明皇

翻看自古以来的爱情经典,"西厢"轻薄,"梁祝"惨烈,"白蛇传"里许仙大煞风景,"孟姜女"偏重于节义。有谁是因为爱而爱的呢?

现代版的爱情就轻俏了,哪一天不爱的,发个短信即可,刨根问底的男女,倒有被讥为"拎不清"之嫌。在e时代,还有哪个男人肯为爱情舍了江山呢?还有哪个女人肯为爱情谋害了亲夫呢?--别笑,如果豁得出刑法良心的拷问,自是把爱放大了看的。

看见了你,心热如火,这就是男女爱的情状。爱便爱了,爱情没有理由也没有对错,包大唐盛世,玄宗李隆基爱他的儿媳杨玉环。

唐开元22年,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纳杨氏为妃,那一年他16岁,杨玉环也16岁。这是由纯真少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一切尚未定型。

玄宗50岁左右的时候,他最爱的武惠妃下世。任后宫佳丽三千人,却没人入得了李隆基之眼,他郁郁寡欢,孤独暴躁。伴他长大的太监高力士向他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这等事与有悖天理人伦,想必天上的月老也不敢把红绳暗系在两人的足下。但他一见之下就被她吸引了,处心积虑地要接杨氏进宫。玄宗先让她出家,住在太真宫里,然后由女道士的身份入宫伴驾,中间也算有了种转折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