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俗眼看红楼
66900000038

第38章 第四辑 以人物为镜(9)

黛玉病中,宝钗来看望她,所谓"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是也。从此,黛玉收起争强吃醋的小性儿,与宝钗倾心相见。她对宝姐姐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从前自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黛玉是冰雪肚肠的女子,肺腑之言一出,心中再无渣滓。就是后来宝琴来贾府,黛玉也当自己的亲姊妹一般看待。宝玉旁观钗、黛,"如今看来,竟更比他人好了十倍"。接着看下去,二人的确心无芥蒂,亲密无间。却说一次宝玉、黛玉二人在园中闲话,袭人回去倒茶来,发现黛玉已经离开了。袭人便赶过去送茶,黛玉与宝钗正在一处,因为只有一钟茶,袭人便说:"那位渴时那位先喝了,我再倒去。"

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漱一漱就是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一口,剩下的半杯递于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多吃茶,这半杯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整本的石头记里,又有谁与谁合吃了一盏茶呢?

固然中国人吃饭讲究喜庆热闹,而那时又没闹过非典,不兴分餐分碗筷的,贾母动辄把吃剩的点心,递给身边的小丫头。有一次凤姐还喝了老太太的半杯残酒,道是"讨老祖宗的寿"。可在宁荣二府,谁比得上老祖宗身份尊贵呢?所以换一个人,也享受不了这种待遇。古来新婚合卺,有饮"交杯酒"一说,两个基本上还是陌生人的男女,各用一只杯子饮一口酒,然后把杯换过,感受伊人的口泽余香,至此,完成一个从此亲近一生、不避嫌疑的仪式。

西方的爱人们自可热烈拥吻,我们只借杯盘说话。

刘姥姥再进荣国府,贾母带着她与家中小辈直逛到妙玉的栊翠庵里来。妙玉请宝钗与黛玉去吃自己另泡的体己茶,宝玉随后跟来。妙玉拿出两个异样的珍玩来,一杯斟与宝钗,一杯斟与黛玉。妙玉自也是纤尘不染的人物,对钗、黛二人如此相待,已是同道相知的意思。但更妙的是,她竟将自己常用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斟茶来与宝玉喝。一个成窑五彩的小盖钟,只因那粗俗乡下老婆子刘姥姥过手喝了半盏茶,妙玉就嫌脏不要了。宝玉提议干脆送给那贫婆子算了,妙玉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那么这只自己常用的绿玉斗呢?总不是特地拿来与宝玉用过之后,再把它砸了的吧?那妙玉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只因为本人自小多病,买了许多的替身儿都没有用,没办法姑娘只好亲身入了空门。也就是说,她出家并非是自觉自愿的,只是救命要紧罢了。林妹妹不也是这样的吗?初入荣国府,她曾对众人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见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外姓亲友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一世。'"黛玉不出家,所以躲不过宿命的劫数;妙玉出家避尘缘,可惜尘缘不断。但是栊翠庵乃清净之地,妙玉与怡红公子的缘分,也许到这相逢一盏茶就是极致了。所以她要在这杯子上留下一个长久的念纪,长夜寂寥,消解窗外的风露月光。这绿玉斗曾与红唇玉手相亲的来历,钗、黛或许不知,宝玉也未必明了,他还曾褒贬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珍奇,我就是个俗器了。"这也不怪他,当局者自迷,只要看书的人知道就行了。

回头再说钗、黛的一杯茶。宝钗与黛玉,是一部书里最出色的两个女子,天地的灵气所钟,实在是无独有偶的,她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美丽的顶峰。两个身份对等的姑娘合吃一盏茶,先饮的,是表示在心里对二人的情分明白如画:我之所以如此不避嫌疑地待你,是因为知道你对我的认同,你对我的好。在后者,也要深感两心相照的默契,当彬彬有礼的客气推让转为彼此无猜的亲密时,一切尽在不言中。有人同行,从此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