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的草根儿们
65200000012

第12章 四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四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我不止一次地想像过刘姥姥回到家的样子,会不会拄上龙头拐,穿上老太太送她的绸缎衣裳,像个老封君一样咳嗽,叹气,看病的时候也要把帐子撂下来?可是她第三次来,居然还是一股村气,不像有的农村大学生进了城,回家就敢用普通话招呼自己的亲爹。这个老太太有本事,有定力,不被外界影响自己的人生观和幸福观,照旧快快乐乐过自己的小日子。

而且,她只会把贾府看作自己的恩人,心里决不会产生焦大那样的忿怨之气。焦大是有所求而无所得,刘姥姥是求的都得到了,甚至得的比求的更多,所以只会感恩,说不定会真的给贾母等人立长生牌位哩。

不过,从这次大包小裹地回去,她也必定成了焦点,不定多少人听她讲贾府里怎么怎么样,小姐的绣房什么样,公子的卧室怎么样,公子小姐吃什么,穿什么,长的什么样,贾府的老太太有多少人伺候着呢?唉呀连伺候她的丫环呀,都插金戴银,于是底下"哇"一片惊叹之声。凤姐穿的什么,戴的什么,她的房里挂着什么?他们每天吃的是什么,玩的是什么……然后她就在整个村庄里挂了号,时不时地有人问:"没有进城去看你的亲家呀?怎么还没有进城去看你的亲家呀?"她去不去呢?估计不会,因为王夫人捎话给她说,叫她以后别再求亲靠友的。若是去得太勤,不是要惹人家误会和小看吗?看啊,刘姥姥又来啦,又来打秋风啦,臊得慌。

她并没有想到,这个表面繁华的大家族,却在一步一步走向没落---像一座土做的城堡,渐渐风化,重新变成灰尘,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到贾府真的倒了,被抄家了,能躲的恨不得全部推干躲净,认识的恨不得生出一百个嘴来说:"我不认识他家,我和他家毫无关系。"这个时候,她去不去?

这还用说?

去!

这是民间最普通也最沉重的报恩意识。咱怕什么哩?一个穷老百姓。难道连老镢把都不让拿了?所谓"无欲则刚",不光是说的抗婚的鸳鸯,也是说的后来贾府大难中不避嫌的刘姥姥。

所以,当她第三次来,她可是真的完完全全报恩来了。她救了巧姐。凤姐应该感到幸运,这才真是"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再回到文章的开头去。为什么有的农村人会残酷对待自己的亲人?皆因了利益关系。有用的时候好好待你,没用了,就把你一脚踢开。可是,贾府抄家,刘姥姥却自动送上门来。什么叫仗义?仗义居然不独是仗了剑舍身取义,甚至也可以表现在一个七老八十、手无寸铁的老婆子那里。不要奇怪,很多时候我们读的书多,认的字多,能讲出的道理多,吃的好东西多,床上铺的是他们一辈子也铺不到的真丝,思考的是他们永远不会思考的哲学问题---可是,我们却真的不如他们高贵。

刘姥姥和焦大这两个人出场早,戏份少,却绝对有彩。焦大是"牢骚太盛防肠断"的狭隘,刘姥姥是"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豁达。两个人皆因和整体气氛的极不和谐,如同白布上的墨迹,或是黑布上的白绸,最为明亮耀眼,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