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龙行九塞
6486300000018

第18章 龙窝寺 三十九章 黄河禹门

三十八、龙窝寺

童正坤一行押镖走的是晋燕古驿道。

战国蔓葭之战开通了这条古道。至今,秦皇车辙犹存。古道行经井陉,于县西南二十里处有村,村外不足里许有山崖,石壁峭立,古柏崖生;梵宇楼台,颇为可观。相传古有恶龙断路,有货郎遇而仗剑斩之。至隆庆年间,大雨冲出枯骨一窖,约数百斤许。疑为龙骨,故此地名龙窝。

山有寺名为龙窝寺。有诗云:千山积翠合,半壁出香台。巧借人工就,奇疑鬼斧开。相厝何壮也,石室更幽哉。徙倚此中味,尘心顿作灰。

古道风景虽殊,童正坤等人却无心欣赏。本来这趟镖出师就不利,先丧两人,适才又有留守镖局的童定山遣信差来报,那两位镖师之死竟然与托镖之人有关,这趟镖就愈发显得诡异。众人心事重重的走到龙窝寺的山崖下,恰好燕易二人也已赶到。

童正坤已于信中得知二人身份,知是燕易破解了镖师之死的谜团,见他们到来,心中很是欢喜。一番寒暄后,燕易道:现在天色已晚,不宜再行。崖上的龙窝寺恰好可做宿处。

童正坤道:好便是好,只是马匹尚可登崖,这镖车却难得上去。

燕易道:不妨事的。可将镖箱卸下携入寺中守护,也比在这荒山古道安稳。

童正坤想想便也认同了燕易的说法。吩咐镖师卸下镖箱。两位镖师抬上马匹相驮,顺山路上得寺来。前面是燕易和一坛和尚开路,后面是童正坤和两个儿子以及众镖师殿后。一路戒备。

行到一处崖壁,燕易停下脚步向崖上观看。却见那崖壁之上四个大字:柏詹石壁,字迹新鲜,似是才题写不久。每字有一尺见方,其下有小字云:“井陉之龙窝铺,三山壁立,高可万仞;中有古梧十余株,出自山隙,宛若花盖。不知何代琢成石佛数尊。完过而奇之,遂题其上曰:‘柏蘑石壁‘,并赘一偈,以志不朽云:‘石上无佛,琢出斯形;石上有佛,未琢斯冥。风谩谡兮柏青,水谌谌兮石冷。是石是佛,一灯营营。”看完之后,燕易笑道:不知是哪位官家有此闲情逸致。却不知这荒山野岭殊多杀机。

众人行到寺门前,却有守门的官兵拦住了去路。燕易道:不知这龙窝寺几时成了官家之地。我等是行经的客商,欲借山寺一宿,佛门之地可容众生,你们却拦住不让进去是何道理?

一军士道:若是平日,你们随便借宿,今日却是不可。新任辽东总督兼巡抚范志完范大人已先宿其中,闲杂人等不得入寺。

燕易一听是新任的辽东总督在此,也不惊讶,嘿嘿一笑道:不知这辽东总督大人可有熊经略之风。不在辽东与后金对垒,却在这龙窝寺耍起了威风。

守门军士见他出言讥讽范志完,吆喝着便要上前拿人。正吵闹间,那范大人和寺内住持闻声走了了出来。听说了缘由,范志完便道:这位壮士说的对,佛门之地可容天下众生。岂可因我而阻佛道。诸位自可进寺内安歇。

那军士欲言及燕易讥讽之事,范大人挥挥手道:我已尽知,壮士乃豪爽之人。你不必多言。随后便邀众人入寺。

燕易等人见他言语谦逊,以礼待人,倒也不便发作。转身向住持行礼道:想必大师就是这龙窝寺方丈,我等乃过路客商,因天晚而借宿贵寺,打扰了。

方丈道:范大人既如此说,老衲焉有不允之理,还请众施主随我来。

方丈将众人安排妥当,对燕易道:这位施主,适才范大人托老衲传言,欲邀施主到房中一叙,不知意下如何?

童正坤将燕易拉到一旁悄声道:许是嫉恨适才你讥讽于他,此邀定无好意。还是不去的好。

燕易哈哈一笑道:我燕易在涿州连魏忠贤都敢杀,难道还惧怕一个辽东总督不成。听得此言,众人皆脸上变色。那方丈定了定精神问道:莫非施主便是涿州刺杀魏忠贤之人?真豪杰也。

方丈说完急匆匆出门而去。不多时,那范志完范大人便亲自过来相邀燕易道:闻听壮士便是在魏狗涿州进香之时刺杀之人,本官更是钦佩不已。虽说魏忠贤自缢,但壮士之举仍被万民相传。义薄云天。我范志完自愧无此等胆色。

燕易见他言辞恳切,不似作假之人,态度倒也缓和了许多。便答应随其一叙。范志完见他答应,忙吩咐手下置备斋饭,两人相伴而去。童正坤道:看来进寺夜宿倒也有好处。有这些官兵守在寺内,反而安心了许多。一坛和尚道:好是好,不过师兄有饭吃,我等只好啃干粮了。

这边燕易随范大人到得屋内,斋饭已准备妥当,范大人端起杯来道:壮士,本官且以茶代酒,略表敬意。

燕易道:此茶正合我意,说罢一饮而尽。随后两人言语渐渐投机。从熊廷弼说到辽东战事,从六君子说到魏忠贤之死。燕易只是将涿州之事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即便如此,也听得这范大人目瞪口呆,连连咋舌。说到最后,燕易道:也是有缘,恰逢范大人上任行经龙窝寺。明日恰好有一事借助于大人,还请相助。

范志完道:燕大侠有事,只管开口。本官定当鼎力相助。

燕易道:明日大人可将随行军士隐于寺周隐秘之处。未听召唤不要轻易现身。便是相助于我了。

范志完疑惑道:这却是为何?

燕易一笑道:大人且请放心,我燕易绝无他意。至于因何这般,此事尚不便说明,到时大人便知。

范志完经过一番接触,知燕易是豪侠之人,也不再多问便应允了下来。

次日一早,范志完便吩咐众军士出寺下山,暗中嘱咐他们悄悄返回,隐蔽于寺周等待号令。自己返回寺中见得燕易告诉他自己的安排,且看燕易要做何事。这燕易也不多说,而是将一坛和尚和童正坤叫到一起道:我燕易今日有一事要和大家商量。

童正坤道:燕大侠有事只管说来。

燕易道:童镖头,我等得就是你这句话。我要商量的事情就是要你将那镖箱打开来验看。

燕易说出这一句话,将童正坤惊得是半晌说不出话来。

听得燕易是要打开箱子验镖。童正坤作声不得。托镖之人早已有约在先,不得验镖,一旦打开来便是自家违约,失了信用。另外,他还有一个顾虑,那便是先前已有两人因欲看镖而丧生。这一打开又不知要发生什么事情。但他刚才又对燕易有所表态,当真是左右为难。

燕易看出了他的心思,便道:童镖头,我闯荡江湖,岂有不知你们镖局规规矩。只是你押的这趟镖实在蹊跷的很。为此已有两位镖师丧命。而且我已断定是那托镖之人所为。再说了,杀害两位镖师的凶手铁手书生习文玉,亦非良善之辈,乃是我多年追杀的一个淫贼。前些时日,这厮和曾经为祸江湖的铁灵帮沆瀣一气。此镖若是他所托,其中必有不可告人之处。我猜想,这厮和他的同伙必定尾随于你们,觊觎于四周,所以我才要你开箱验镖。

一坛和尚搔了搔头道:哦,我明白了,师兄这是引蛇出洞。想引出那日用暗器杀害两位镖师的凶手。

童正坤听燕易说的明白。也知这是一趟不明不白的镖,闹不好这趟走下来还不知要死去多少人。一跺脚道:既然如此,俺童正坤也顾不得什么规矩了。你燕大侠只管打开来看。

这范大人只带了两个便装的亲随护卫在一旁,听他们这般说,才知道燕易要自己安排军士下山是为了避免对方看见有官兵在场不便出现而已。他并不知道这件事情有什么凶险,也是好奇的想知道这镖箱之中到底是何物,竟然有这般周折。于是插话道:押镖也要明白所押何物,不然若押了朝廷所禁物品,岂不是无端获罪。打开看看也无妨。

燕易道:也不要轻看了这件事情。端的是凶险无比。待会儿,我故意在寺院内开箱验镖,童镖头,还有我师弟在一旁即可,其他人等不可近前。范大人等更要躲得远一些。即便是师弟和童镖头也要全力戒备,特别要提放暗器。

听他说的严重,人们都点头答应,不敢有稍微的懈怠。童正坤吩咐随行镖师将那铁箱抬到寺院殿前空地,便挥手让他们退下,燕易更是让方丈屏退寺中僧人不得近前。范大人与两个便装亲随护卫立于镖师人等所居门前,远远张望。铁箱周围只剩下燕易,童正坤和一坛和尚三人。

燕易明知对方定然暗中窥伺,却不知敌人身隐何处,又知那毫针淬有剧毒,防不胜防。心中也是十分的戒备。低声向童正坤二人道了一声小心,便立掌如刀,喀嚓一声劈开了铁箱之锁。翻开铁箱之盖,见诸多黄色锦帛层层包裹一物。燕易对童正坤道:童镖头可将锦帛打开看看究竟包裹何物。自己却挺直身子,双目双耳观察和聆听四周动静。

童正坤将锦帛一层层打开,箱中黄橙橙之物显现出来,一旁的一坛和尚失声叫了出来:玛哈噶喇金佛。。。。

叫声未落,紧跟着便是燕易的喊声:小心暗器。霎时,一袭青衫旋转着铺展开来,遮在了一坛和尚和童正坤的身前。

原来是燕易早有防备,将自身青衫褪下挥舞起来若一个屏障挡在了二人面前。也就是须臾之间,童正坤和一坛和尚也立直身体,运足掌力向外推起一阵罡风。那嘶嘶破空的毫针大部分刺在青衫之上,剩余的也都被二人掌力震落于地。定眼观察敌踪,却见几人自寺旁崖顶飘落而下,落在寺院之中。为首的竟然是锦衣卫指挥使是楚恒。身边左右分立的有铁腕金钩胡刚,黑水双狼孟发孟奎,另外尚有两个汉人装扮,却是铁扇书生习文玉和应州应氏双雄之一的应天虎。

几人一经站定,童正坤便已认出铁手书生便是当日托镖之人。不经他指认,燕易便冷笑道:嘿嘿,想不到我经年寻找的两人却都在这里出现,应天虎,习文玉,且看你二人今日如何逃脱我燕三诛之手。

那应天虎,习文玉见到燕易认出自己却也并不像往日那般惊慌失措,似是有恃无恐。习文玉不理会燕易,而是将手中铁扇一指童正坤道:你个老匹夫,既然接镖,为何不遵守双方约定,私自验镖,莫非当真找死不成?

燕易见他折扇平伸,又有毫针自两柄扇骨射出,双掌一圈一推,龙行掌力已然向习文玉排山倒海一般推去,那毫针一出就被掌力消于无形,还将那铁扇书生击得踉跄几步,口吐鲜血,显然是被掌力所伤。

楚恒向前一跃道:既然你们看到金佛,也就别想活着走出寺门。其他几人听得楚恒这般说道,无异于听到号令,个个如狼似虎向燕易三人动起手来。这时,震远镖局的众镖师皆现身出来,团团将楚恒等人围住。远远观看的范志完范大人此时也向空中发出响箭,隐蔽在山下的官兵纷纷冲上山来。

燕易并不识得楚恒是何人,眼中只有应天虎和习文玉,起身便向二人扑去,楚恒看到镖师众多,且还有众多官兵围了上来,这才知道对方也有了一番的准备。此时便不愿恋战,而是纵身扑向一坛和尚和童正坤,一坛和尚和开碑手童正坤两人四只铁掌同时向他拍来,他却毫不理会,内力一鼓将衣衫鼓起若铁桶一般,硬是接下这两双铁掌,却伸手一抓,抓起了那玛哈噶喇金佛,大吼一声:尔等且随我去。一个大鹏展翅跃上大殿危簷之上。剩下的胡刚,黑水双狼,应天虎习文玉等人也是一声呼啸,跳上殿顶。寺院内众人待要追赶,习文玉铁扇张开,毫针如雨,射向众人。燕易,童正坤和一坛和尚自是心有戒备,神功护体,将毫针震落。其他的官兵和镖师却有几人中得毫针,霎时倒地毙命。众人见他暗器歹毒异常,不敢近前。眼睁睁看他们逃离了龙窝寺。

这一切无非也就是片刻功夫便已发生,将那范大人惊得是目瞪口呆。待对方逃走,他吩咐官兵守护寺周,这才上前查看倒地身亡的几个官兵和镖师。竟未发现什么伤痕,奇怪道:这暗器是何物,竟如此的歹毒?

童正坤明白,这正是当日在镖局的暗器重现。心中十分敬佩燕易的推论:杀害镖师之人正是托镖之人。

燕易向范志完解释道:这暗器倒无甚稀奇,只是毫针所淬之毒乃天下第一奇毒见血封喉。中人立死,端得是厉害。我也是忌讳这歹毒暗器,不然绝不容他等逃脱。

范志完道:不知你们所押何镖,竟引起如此争斗,还伤及不少无辜之人。方才他只是远远听到一坛和尚喊了一声什么玛哈噶喇金佛,却未见其物,故而相问。

至于童正坤和燕易对这金佛也是知之甚少,不知如何回答。却是那一坛和尚因在五台山显通寺听圆通方丈说起玛哈噶喇金佛的来历,所以知之甚详。便向众人细细讲述了一遍当日的情景。这范志完范大人也是个有心之人。听完便道:原来竟是此物。

燕易等见他如此说,便问道:范大人识得此物。

范志完道:本官并未见过玛哈噶喇金佛。但身为辽东总督,自然知晓清人动向。曾有朝廷报,大清主努尔哈赤多次遣人前往林丹汗处寻找金佛,便是欲借金佛神灵夺得天下。然多次未曾得手,不曾访得金佛下落。没曾想金佛却在中原现身。不知这持有金佛者是何许人?

一坛和尚道:此人我们并不认识,但他一身功力不可小觑。适才我和童镖头双掌竟然奈何他不得。今日里他们志在金佛,不欲落于他人之手。不然打斗起来胜负也就难说了。

范志完道:这人定是林丹汗旧部,所以才有机会得到金佛。

“应不是。我曾经在五台山和那番僧交过手,那番僧名叫扎巴图,曾是昔日红教护法。那日带金佛上得五台山,欲借金佛之力收服五台众僧,却被我师父和众豪杰阻拦,后来突然撤离五台山,就不知了去向。这人是汉人,看其身手倒似与那番僧一起的铁灵帮帮主。不过那时他蒙着人皮面具。所以不得而知。他们将金佛托镖局送往河北顺宁府青龙山,不知何意。”一坛和尚搔头道。

燕易心思敏捷,刚才已经听到范志完说清主主到处寻觅玛哈噶喇金佛,联想到押镖的目的地青龙,便脱口而出道:这厮们莫非是想将金佛献于清主?

范志完点头道:嗯,我也正有此虑。那青龙地处辽东与河北交界。这些年来清军屡屡犯境。他们如此秘密行事,不欲人知,断然是为了避免被官府知晓。瞒过朝廷和官兵,那就必然是心有不轨。加上清主正在寻觅金佛。这二者一联系,其意已然若揭。看来这金佛关系国运。我这辽东总督岂能让他轻易落入清主之手。本官此番上任,定然严查,封锁边境,不让金佛出关。

范志完转而对童正坤道:童镖头,幸亏燕壮士识破这些人的谋算,坚持验镖。不然你若将金佛送与清人之手,那可是通敌叛国之重罪。

一番话将童正坤一行说的是冷汗淋淋,不住的点头称是。向燕易再执手道:多谢燕大侠,多谢燕大侠。若非燕大侠眼明,我震远镖局恐怕就毁于此镖。

出此变故,范志完也不愿在龙窝寺久留,遂告别方丈和众人,打道速速赶往辽东就任。燕易送走范志完,对童正坤道:童镖头,你震远镖局此趟押镖折了不少的人手,但有他们先行付给的镖银当可抚慰死者家人。你们可就此返回平遥城。

童正坤道:燕大侠说的是。金佛既然被他们拿走,这镖也就押不下去了。估计他们也不会再来骚扰。我们当然要返回。不知燕大侠何往?

燕易道:我师兄弟二人本来就是为了寻找铁扇书生和应天虎。眼下他二人和金佛搅在了一起。那我们自然便要去继续寻访金佛的下落。咱们这便分手,后会有期。

两批人马告别龙窝寺方丈分道而行。童正坤带领众镖师返回平遥。而燕易二人判断,扎巴图等人带着金佛必定还会继续向东北而行前往青龙,便一路寻踪觅迹,向青龙方向前行。

三十九、黄河禹门

元骧巴特尔与姬龙峰玉龙等人分手后,力邀郭晋忠祖孙二人为向导,沿黄河溯流而上,欲览黄河沿岸风光。第一站便是黄河禹门。

四人骑马自芮城北上,时至春暖花开,沿途黄河水滋润两岸,虽说不比江南春色,却也桃红柳绿,风景宜人。北行二百余里便到了河津境内。几人顾不得于城中歇息,便策马来到黄河峡谷。时已禹门冰开良久,桃花春汛。元骧等人来至东岸一块滩地,看到了一庙屏阁楼亭,画梁雕栋,依山傍水,形势壮伟。庙中明德殿,祀有塑像,衣冠庄严,冠冕堂皇,神态栩栩,其容如生。巴特尔不识问道:此神何人?

元骧自是比巴特尔懂得多些,便道:此地称为禹门,所祀之神必是大禹无疑。

郭晋忠点头道:元公子果然多识。正是大禹神像。这禹门相传为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而凿。公子若是到了龙门山北,尚可见其凿痕。在龙门山北有河口,很象龙门却不能通。传说是大禹当时开河本开两条:一条通往现在的禹门,一条开往陕西黄龙山的下川。当大批民夫正往陕西一条开去,天上有一只大鹏呼叫:"错开河,错开河,开西不胜往东挪!"大禹善辨鸟语,于是命令民夫改向东挪,便是眼下的禹门了。

元骧听得饶有兴趣,接话道:这般传说倒是没有听到过,只是古有记载,每岁季春有黄鲤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之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代为龙。”这便是为什么禹门又称之为龙门的缘故。

霜儿白了巴特尔一眼道:看你家公子无所不知,哪像你连大禹神像都不曾识得。

巴特尔被霜儿说的大红脸,搔头嘿嘿一笑。

元骧道:禹庙已看,咱们还是到河口看看吧。

几人将马匹留于平坦处,徒步来到了禹门口。尚未接近,已闻雷鸣之声。矫游千壑气纵横,万里长河自九重。一振甲鳞三激浪,禹门无力锁黄龙。立于河口东岸向西北望去,黄河水流经禹门口,被约束在高山峡谷之间,愈近龙门,河床越窄。奔腾的黄河,受到峡谷约束,勃然大怒,横冲直撞,雷霆万钧,却被静静的高山峡谷挤压在河床中,溃到峡谷尽头龙门口,一个急转弯,又撞在峭壁上,它呼啸着,飞出一层层凌空雪浪,掉过头来,反扑对岸巨石,又一次咆哮着,飞出层层凌空雪浪。回撞河床中的巨大礁屿,再一次疯狂地咆哮起来,将一道道水柱喷入天空,在一阵喧嚣之后,从空中颤抖着落入谷底,跳出龙门。这便是有名的龙门三激浪。

难怪唐诗人李白写道,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任谁看到这龙门三激浪,也会有如此情怀。

元骧和巴特尔看到如此壮观景象,不禁豪情顿生。欲趋近以观,任黄河浪雾,一湿襟衣。郭晋忠踌躇而阻道:公子还是远观吧,这样稳妥些。

元骧不明白他为何犹豫不前,疑问道:郭前辈何出此言?

郭晋忠犹豫了片刻道:公子等非黄河边人,不曾知晓这禹门有一个禹门大蛇的说法。本地人是不轻易到得禹门近前的。

巴特尔颇为好奇的问道:大蛇?这禹门还有大蛇么?

郭晋忠道:有人讲,禹门崖上有穴,藏有大蛇。时束尾于崖上大树,垂首于河面,伺鱼鳖而食。不过老夫却从未见到过。

元骧笑道:乡人传闻,不可妄信。如此壮阔之景,不近而观之,甚是遗憾。咱们且去无妨。

听得他如此说,郭晋忠也不再坚持,便领着他们向禹门口走去。方近崖下,忽听有人喊道:快离开那里。。。然激浪轰鸣之中,他们听得不甚真切。只见稍远处有两人摆手,似是不让他们靠近。并且以手指崖畔,状甚着急。几人抬头向崖上望去,不禁大吃一惊。

那崖半果然有一树斜伸,干围盈尺。竟有一条大蛇缠尾于树干,蛇身下垂于河面。见有人来,蛇首抬起,蛇信突突怕已有尺半之长。众人急待转身逃离,却已是来不及。那蛇身摆起,蛇首便向他们袭来。

霜儿最是惊吓,登时呆立在当场,眼看蛇信就要触到她的头部。郭晋忠见霜儿遇险,顾不得出手,却护在双儿面前。一旁的元骧巴特尔同时大喝一声,四掌同时推出,一股大力将蛇首击歪。

那大蛇受击,愈发张狂,蛇首一摆,便又向他二人袭去。元骧机警,一闪身便躲了过去,经过巴特尔身边时顺势拔出了那玄铁宝剑。向蛇头便是一斫。这一斫有千斤之力。那大蛇负痛之间仍然将来不及躲避的巴特尔甩下湍急的河流,身体一卷便缩回了崖半的洞穴之中。

这时,霜儿已经醒过神来,见巴特尔落水,霎时便被湍急的河水卷了去,叫了一声巴特尔,便也纵身跃下河去,转眼之间两人便不见了踪影。

郭晋忠和元骧喊着两人的名字沿河流追寻,恰好碰上适才喊话之人,也顾不得说话,一路奔跑。那两人紧随其后,追上二人道:这里水流湍急,你们是找不到人影的。不如直接前往前面黄河与汾河的岔口处,那里水势变缓。或许能够看到他二人的踪迹。

郭晋忠听他们如是说,只当他们是本地人,对这里地形熟悉,便跟随他们直奔河流的分岔口。几人奔出数十里方才到达那人所说之处。果然,黄河河水在这里似乎已经疲惫,已经没有了那般狂暴,变得安静起来,河面也开阔了许多。

岸边竟有一片开阔的滩涂,返青的苇草随着微风摆动,不时有大雁自苇草之中飞起。四人惊喜的发现,那滩涂之上,两个人并排躺在泥水之中,居然是霜儿和巴特尔。

原来霜儿自幼深谙水性,见巴特尔落水之后便奋不顾身跳下水去,追上巴特尔将他揽住,随波逐流,到了河水平缓处,这才费力将不识水性的巴特尔拖上岸来,这时她也已筋疲力尽,便双双瘫倒在滩涂之上。想必霜儿已经将巴特尔腹中的河水压出,巴特尔虽然暂且无力说话,但已无大碍。

见郭晋忠等人寻来,他二人挣扎着坐起身来。虽说是已经春暖,但全身浸湿的他二人仍然感觉到十分的寒冷,不住的颤抖。

一同赶来的一人道: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前面不远便有一寒窑可以栖身,咱们不妨到那里生起些草火来给他们暖暖身子方好。

听他说有栖身之处,郭晋忠和元骧分别扶起霜儿和巴特尔随他们继续南行了近里余,果然看到一岗凸起,岗上草木繁密。一片青翠。冈上一塔高耸。离塔不远处尚有寒窑一座,似无人居住,便扶着二人进得窑中。看那窑内灶台陈旧,依稀可辨得烟火痕迹,便寻些干草树枝燃起火来。

待霜儿和巴特尔缓了过来。郭晋忠这才向那二人执礼道谢,并问道:两位英雄对这里十分的熟悉,可是本地人士?

两人中年纪略长者道:我叫李鸿基,这位是我的侄儿李过。我们乃是陕西人氏。不过当年我常在这一代作驿差,故而十分熟悉这里的地形。

郭晋忠是一个老江湖,知和对方交浅而不便言深。听对方如此回答,便哦了一声道:关中人氏,如此熟悉晋中形势倒也难得。

那人似是听出郭晋忠话里尚有疑问,爽朗的哈哈一笑道:听口音,前辈应是本地人氏,不知此地却是不该。

一旁的元骧道:我们是初来此地,不熟悉这里地形也不为奇。

那人见霜儿和巴特尔已经烘干了衣衫,精神也好了许多。便不理会元骧的话,转了话题道:经此一阵折腾,想必大家也有些饥饿,咱们不妨到外面寻些食物来。说着率先走出窑洞。

众人紧随其后来到了窑南不远处,发现临冈尚还有一洞,上面挂有一匾,书着“白袍洞”三个大字。那人似是对这里非常的熟悉,独自进入洞中,不多时,便拿出一些馍馍和柿饼来递与郭晋忠道:这是些供品,虽说干硬,也聊可充饥,可与他二人食用。

元骧奇怪的问道:如此寒呛之地,居然也有供品可食,却不知那白袍洞中所祀何人?

那人领郭晋忠和元骧居高而望道:你们且看这高岗状似何物?两人端详了一番道:此岗有卧虎之形。

正是。你们看,虎头虎尾虎爪皆备,此岗正叫做白虎岗。

那人这句话提醒了老江湖郭晋忠,他一拍脑门道:唉,竟被适才霜儿落水之事弄混了头脑。这岗既然叫做白虎岗,那刚才经过的滩涂定是射雁滩,那塔也一定是射雁塔了。

李鸿基微笑着看着他。并不言语。

元骧道:莫非前辈也识得此地?

郭晋忠连连点头道:不是识得,却是听说过。因为这地方那是大大的有名。说话间转望李鸿基道:李壮士熟悉此地,怕也和这人有关吧?

李鸿基点头道:前辈果然明眼。俺正是钦佩他平定天下的豪气,才来这里祭拜。故而十分熟悉这里。

这时,霜儿和巴特尔也已走了出来。见两人说的神秘,巴特尔不由得问:你们似打哑谜一般,这人到底是谁啊?

元骧也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便急切的问了一句:你们说的是何人?

李鸿基笑着道:还是让前辈说吧。

郭晋忠道:刚才是忙乱之间不辨所以。还是听李壮士提起这白虎岗,才记起这个地方来。这岗形似白虎,故名白虎岗,正是唐朝名将薛仁贵出生的地方。那片滩涂是薛仁贵当年射雁的地方,叫做射雁滩。不消说得,那塔便是后人所修的射雁塔了。如果老夫猜得不错。刚才咱们点灶火取暖的地方应该就是是当年薛仁贵之妻柳银环苦守十八年的寒窑。李壮士取供品的白袍洞,我想应该是乡民祭祀薛礼夫妇的地方。

李鸿基哈哈大笑道:佩服。前辈果然游历甚广,所言不假。说着一指元骧道:那薛礼和这位公子一样身著白袍,所以那洞便叫做白袍洞。里面尚有薛礼夫妇塑像和一匹白马。我所取之物正是乡民的祭祀供品。

元骧巴特尔不知此地,但对于薛仁贵之名那是早就知晓。英雄名将谁不敬仰。一听这里便是薛仁贵的故里,两人忙不迭的便去白袍洞瞻仰薛仁贵英姿。那霜儿女儿身自有另一番心思。听到刚才取暖之处便是柳银环苦等薛仁贵十八年的寒窑,心中泛起异样的情感。未去白袍洞,却转身去了寒窑,独自在那里发呆。

众人看过白袍洞发现霜儿不见,寻到寒窑,却见她在那里暗自流泪。巴特尔自是对霜儿的一举一动在心,忙上前问道:霜儿,怎地落泪了。

霜儿一抹眼泪道:这柳银环也忒苦了。一个女人家,在这寒窑苦守十八年,那该是多么可怜啊。转身注视着巴特尔戚戚道:我可不愿意等十八年,一年也不愿意等。

巴特尔脱口而出道:俺决不会让你久等。

那李鸿基甚是豪爽不羁。见两人这般情景,哈哈大笑道:好一对江湖儿女。

霜儿这才醒过神来,羞红了脸转身跑了出去。巴特尔也赶忙追了出去。

众人皆是大笑。过后,郭晋忠问道:李壮士叔侄意欲何往?

李鸿基道:我二人背井离乡,原为随遇而安。暂时无定处。

燕易道:此番事故,屡得壮士相助。若方便的话,不如暂且与我们回河津城去,我们也好一表谢意。

李鸿基一拱手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郭晋忠也道:元公子说的对,你二人便和我们同往河津城去吧。

见两人极力相邀,李鸿基不好推却,便道:恭敬不如从命。

众人唤得霜儿两人先去禹庙处牵得马匹,便同往河津城驰去。

众人到河津城内,寻得一名叫如宾楼的客栈住下。却见客栈院内停放着数挂大车,车上尽是些阴干草木。元骧等人不识,便问掌柜道:莫非客栈还收买柴草?

掌柜笑笑道:一看客官便不是本地人。这哪里是什么柴草,那是本地有名的特产中药,名唤龙沙。是外地客商收购后暂存本客栈的。

掌柜这么一说,元骧似乎想起师伯玄清曾经提起过这一味药,也未放在心上。

时已到了傍晚,六人在客栈前面酒肆处占得桌椅,便有小二前来招呼,甚是殷勤道:各位客官,点些什么酒菜?

元骧道:将你们拿手的下酒菜只管弄来,再要一坛陈年汾酒。

郭晋忠道:元公子何必如此铺张。

元骧道:我和巴特尔这些时来常吃霜儿的削面,无以回报,今日且容我聊表心意。再说了,今日龙门遇险,也全因我不听前辈劝告,遂令巴特尔和霜儿遭此一惊。吃顿酒压压惊也是应该的,况且李壮士叔侄两人于我等初次相识便屡施援手,正好借此机会和李壮士痛饮一场。

李鸿基双手一拱道:惭愧惭愧。

待酒菜齐备,众人皆开怀畅饮。几杯下肚,言语渐渐投机。郭晋忠道:李壮士言及自己为一驿差。但凭老夫眼力,当不若此。

李鸿基也略带醉意道:前辈何有此言啊。

郭晋忠道:老夫观你眉清目朗,气宇轩昂,谈吐之间多有豪气。且以薛仁贵平天下为己志,岂是贩夫走卒可比。便你那侄儿也当是人间龙凤。

李鸿基哈哈大笑道:前辈谬赞。在下看你等皆江湖豪杰,并非官府中人。我便实说了吧。我叔侄二人真真切切是关中农户。世居米脂河西李继迁寨。前些年身为朝廷驿卒尚可有饷粮可食。去年却被朝廷所裁。无奈回乡。后来先是和寨主口角被诬告下狱,一怒之下将那债主杀了去。又因为妻不贞便又杀死妻子。身负两条人命被官府缉捕。这才携侄儿避于此地。

郭晋忠和元骧等惯见江湖仇杀,也不以为然,闻听此言,不但不惊,反而觉得此人甚是豪爽,不避隐私。便多劝了他几杯酒。大致将自己一行的来历说了一遍。那李鸿基已经大醉,也记不得他们说些什么。一旁始终少言的李过这时道:各位前辈兄长,我这叔叔多饮了几杯,话语有些随意,还请多多原谅。便搀扶李鸿基回房歇息。

待他二人走后,霜儿道:爷爷,此人身负两条人命。虽说事出有因,但也未免多有杀劫。咱们还是避开的好。

元骧未置可否,望望郭晋忠,似是听他的意见。

郭晋忠道:江湖杀劫也要看缘由如何。且不管他先前何为,单是今日一事便见其有侠义之心。凭老夫悦人,此李鸿基者日后必成大器。交之无甚害处。

听郭晋忠这么一说。元骧也点了点头道:前辈说的是。霜儿便不好再说什么。几人结账之后便也歇息去了。

次日一早,待众人起来。却见李鸿基叔侄二人已经候在门前。此时已全无酒意,恢复了当初那俊朗之态,向众人一拱手道:昨日酒醉,多有胡言,还请海涵。我们这就告辞。

郭晋忠诧异道:李壮士意欲何往,何不多聚些时日?

李鸿基道:不敢再叨扰各位,今日我们便前往甘州投军。也好谋个功名。

燕易问道:李兄缘何到甘州投军?

李鸿基答道:甘州总兵属下参将王国为在下家乡之人,当能略为照顾。

郭晋忠道:男子汉大丈夫当有所作为。李壮士此行自然不便相留,后会有期。

待李鸿基二人转身欲去,却被元骧唤住道:李兄暂且留步。转身回房取出真金一锭送与李鸿基道:在下微薄相赠,权当行资。另有我等坐骑,你二人可乘之前往甘州。随后命巴特尔牵来两匹坐骑。

元骧乃世家权贵,将金银不看在眼里。但对李鸿基二人来说,这已是不堪承受的重礼。坚辞不受,推让几次,见元骧真心相赠。无奈只好收下道:赠金赠马之恩,留待后报。也不复多言,两人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望着他二人远去,元骧向郭晋忠道:请前辈恕在下独擅之举。在下自行做主,多有孟浪。

郭晋忠哈哈大笑道:元公子慷慨相赠,乃豪侠之行,何罪之有。再说了,公子所赠皆自己之物,老夫焉能相阻你的好意。

元骧转身望望依偎在一起的巴特和霜儿,意味深长道:前辈何分你我,将来咱们也许是一家人呢。

说罢指指他二人笑了起来。

霜儿不好意思嗔道:元大哥,就会拿俺们开玩笑。

元骧止住笑正色道:不再说笑了。昨日因那大蛇作怪,令我等未能尽兴。不知郭前辈今日有何打算。

郭晋忠掐指计算道:今日恰好十五,为月圆之日。闻说黄河孟门夜月之景以十五十六为最。今日咱们不妨到黄河壶口孟门山一游。于晚间也好观看这孟门夜月景色。

几人同声叫好。草草吃完早饭,又去购得两匹马来。便离开河津,直奔孟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