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三更,求推荐,求订阅!
“血色将至”的电影是在一片沉默之中拉开帷幕的,暗无天日的矿井里,满脸大胡子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拿着鹤嘴锄,在不断地敲打着,一言不发。这是1898年,淘金热时代的尾巴,这名矿工就像当时无数的人们一样,怀抱着有朝一日能够找到金子的梦想,孤单寂寞地在矿井下辛勤劳动着。
他点燃了炸药,试图将矿井再炸得深一些,挖掘出有用的矿石,但是在重新下矿井的时候,却因为楼梯松动,整个人摔到了矿井底部,以至于左脚受伤。整整五分钟,他终于发出了第一次声响,那痛苦的哀嚎在矿井里回荡,一句“不!”的声音在矿井里悠然回荡。但最终,他瘸着腿挖来的矿石,依旧一无所获。
1902年,这是石油热正兴起的年份,这个叫做丹尼尔-普莱维的矿工开采出了一口油井,并且尝试自己制作出了器械,继续开采油田。这一次,他的愿望实现了,从油井里开采出了大量的石油。
但意外很快就出现了,机器的松动砸到了油井之下,将一名油井底下作业的工人砸死了。丹尼尔-普莱维却不为所动,将这名工人遗留下来的婴儿收养了过来,继续进行石油的开采工作。
由于油井开采出了石油,于是,丹尼尔-普莱维很快就从一名穷困潦倒的采矿工人变成了小小的油矿主,他并不满足于自己在野狼山的小油田,他开始试图扩展自己的事业。九年之后,他成功了,成为一个拥有十六口油井的初级油矿主。
当丹尼尔-普莱维抵达一个新的小镇信号山试图收购土地去开采石油的时候,他的身边出现了一个面容俊俏的孩子,H.W.普莱维,这显然就是他收养的那个婴儿。
丹尼尔-普莱维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即使面对信号山居民们的急切、愤怒、暴躁,他始终不急不躁,只是不为所动地将自己的优势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我是一个居家的男人,我把钻井油田当做家庭产业在做。这是我的儿子兼合伙人H.W.普莱维。”毫无疑问,这就轻而易举地将他和其他资本家区别了开来。
当丹尼尔-普莱维面对居民们并不一致的争吵时,镇定自若地就选择了离开,因为他希望把局面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里。他选择了一家靠近北面、距离稍微远一些的土地,找到了土地拥有者,然后舌粲莲花地说服了这户家庭,并且抢在其他资本家之前率先开采出了信号山的第一个油井,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开辟出了自己的事业。
电影院里的观众一片寂静,埃文-贝尔利用画面、音效、台词呈现出来的故事,在短短二十分钟之内就将故事直接铺陈了开来,说不上吸引人,但整个线索清晰异常,那种透露在画面、声音里的萧索,悄无声息地就开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笼罩起来。正如影片的名字“血色将至”一般,那一种乌云即将遮盖天空光芒的风雨欲来之势,让人不由心慌慌。最重要的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丹尼尔-普莱维,一下就掀翻了所有人对他之前的印象,将这个一步一步从小矿工变成资本家的角色演绎得真实逼人,刚才那连续两大段说服的演讲,让观众都合不拢嘴,看着这截然不同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震撼感扑面而来。
昏暗的木屋门口,一个棱角分明的年轻人拿下了自己的礼帽,谦卑地进入了屋子,看到那在清冷的白色灯光之下显现出来的脸部轮廓,观众之中有人脱口而出“埃文-贝尔”,这让现场不由响起了低低的笑声。虽然明知道埃文-贝尔在这部作品里只是配角,但人们还是十分渴望看到埃文-贝尔的出现,电影开始十九分半之后,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普莱维先生?”这个年轻人是前来寻找丹尼尔-普莱维的,“你在寻找石油?如果一个地方有石油,你愿意为此付多少钱?”这个叫做保罗-桑迪的年轻人,用小波士顿地区的他家附近的潜在油田信息作为交换,得到了五百美元的报酬,然后就离开了。
这就是埃文-贝尔的第一次登场了,似乎没有太多的棱角,只是一个谦逊却聪慧的年轻人而已,相比于丹尼尔-普莱尔这个角色,这个叫做保罗-桑迪的角色目前还没有任何的发挥余地。
随后,丹尼尔-普莱维就带着H.W.普莱维来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小波士顿,寻找到了桑迪家农场的所在地,但是让人意外的是,保罗-桑迪不在家,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和保罗长得一模一样的叫做伊莱的年轻人,看来,保罗和伊莱应该是一对双胞胎。
丹尼尔-普莱维是以捕猎的名义来到这里露营的,然后趁桑迪一家不注意的时候,开始勘探着附近的土地。很快,他们就确定了这里的确有蕴藏是有的可能性,而且更为幸运的是,这里距离海岸线不远,丹尼尔-普莱维已经开始构想,如果可以搭建一条输油管直通海岸线,然后把石油卖给联合石油公司,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运输方面剩下不少费用。
丹尼尔-普莱维已经决定把桑迪农场买下来了,由于知道这里有蕴藏石油的保罗-桑迪不在家,于是丹尼尔-普莱维开始盘算起来。如果按照油田的价格来购买的话,不仅单价是比较高,而且开采出石油之后,原户主也可以要求分红;所以,这一次,丹尼尔-普莱维希望钻这个空子,不用油田的价格来购买,而是以希望长期在这里打猎的名字将周边的土地都购买下来。
丹尼尔-普莱维的计划在对桑迪一家之主埃布尔-桑迪阐述的时候,一切都十分顺利,但是却遭受到了伊莱-桑迪的强烈反抗,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丹尼尔-普莱维的别有用心,而且,伊莱-桑迪显然也是知道关于桑迪农场可能蕴藏有石油的事。
伊莱-桑迪希望能够用一万美元的价格将桑迪农场卖给丹尼尔-普莱维,然后用这笔钱投资自己的教堂,但这不仅远远超出了丹尼尔-普莱维提供的三千七百美元的报价,而且很快就引来了丹尼尔-普莱维的反感,因为伊莱-桑迪试图在控制事情的发展,这对于丹尼尔-普莱维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很快,伊莱-桑迪就迷失在丹尼尔-普莱维的狂风骤雨之中。
这是伊莱-桑迪和丹尼尔-普莱维的第一次交锋,尚显稚嫩的伊莱-桑迪只是挑起了丹尼尔-普莱维的怒火,以五千美元的价格将桑迪农场卖了出去,另外五千美元则会在发现石油之后再给伊莱-桑迪,除此之外,伊莱-桑迪几乎没有反抗能力,两个人的言语交锋,丹尼尔-普莱维可以说是完胜。
观众忽然就意识到了,真正与丹尼尔-普莱维形成对抗的不是保罗-桑迪,而是伊莱-桑迪。而伊莱-桑迪从一开始就没有掩饰自己的宗教信仰,很显然,这将会是宗教与资本之间的一次对抗。
在激昂的音乐之中,丹尼尔-普莱维将周围的土地都买了下来——除了威廉-班迪,一个固执的老头——但这并不会影响丹尼尔-普莱维的计划,他很快就将挖掘队都唤来了小波士顿。而迟来一步的资本家们只能是谋求周围其他地区的发展了,显然,丹尼尔-普莱维在开采石油的进程之中,又占据了一次先机。
丹尼尔-普莱维在土地上开始搭建自己的钻探设备,而伊莱-桑迪则在工人之中开始宣传自己的第三启示教会。一个通过资本,一个通过信仰,无声无息之中,开始在这片荒瘠的土地之上展开了抢夺。
在钻井开始工作之前,伊莱-桑迪上门主动提供自己的服务,他希望在动工仪式之前被正式介绍,然后展开一个小型的祈福仪式。丹尼尔-普莱维表面上答应了,但在动工仪式开始的时候,他却没有邀请伊莱-桑迪上前,而是让桑迪家的小女儿玛丽上前祈福,把原本应该使用在伊莱身上的话语套用到了玛丽身上,并且直接让H.W.普莱维开始了钻井的运作。
显然,这让伊莱-桑迪和丹尼尔-普莱维之间的矛盾越发激化起来。
一次事故,有一名工人去世了,这种情况在二十年代的石油开采工作里,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在整理这名工人的遗物时,丹尼尔-普莱维发现了第三启示会的标识。丹尼尔-普莱维知道,他必须向伊莱-桑迪低头了。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把这件事情处理好,对于接下来的开采工作将会有致命的影响。
当观众们看到丹尼尔-普莱维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第三启示教会聚集的小木屋时,心绪不由自主就开始往上扬,因为他们都知道,伊莱-桑迪和丹尼尔-普莱维的矛盾又要进一步激化了。一切都如同电影的名字一般,整个阴暗、毁灭的气息在一步一步地来临,不紧不慢,那种“血色将至”的暴虐感在电影院里慢慢的积聚着力量,等到着爆发的时刻。
教堂里传来了伊莱-桑迪那温柔的嗓音,“是的,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我感觉上帝的气息贯穿我全身。”
求月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