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金色的时代
6395700000018

第18章 教学改革

新上任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叫白莲,语文教研组长。她的个中等偏上,梳着运动头,不胖不瘦的标准身材,脸上没有多少肉,微黄泛白的皮肤,皮肤在脸上贴得紧紧的,两个杏核的眼睛炯炯有神,似乎有穿透时空的感觉,眉宇间有一颗小黑痣,有人称,是“穿心箭”意思是直至人心,能把人看个透。她的眉毛弯而细象化过妆,那高而挺直的鼻梁像做过美容,垫过一般;她的嘴唇微微红润也象装饰了一番,她从不化妆,给人一种骨感美、自然美。她走路快步如风,让人觉得她浑身有使不完得劲。她精精神神,爽爽朗朗,骨子里透着强健,心里装着豁达。

她在上任时,教学改革掀起新的波澜,废除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这话说起来容易具体做起来就比较难。有些问题连专家也弄不明白,更何况老师,就拿上次牛老师组织老师到进修听录音朗读——《听潮》。二中的老师兴致勃勃,觉得这回弄不懂的问题就能解决了,人家是权威吗?《听潮》里有一个词“拨剌(LA)”,而且“剌”有两个音,一个是轻音,一个是二声。浪花拨剌着岩石——老师就争论起来,有人说念轻音,浪花的温柔、嬉戏岩石的形象体现逼真。有人说应念重音浪花强而有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字不同于一般的之乎者也,这是关键一字,牵连到整体内容。

在进修的教研室里,老师全神贯注地听着,那录像带里传出清晰、嘹亮、声情并茂的朗读声,听着听着那“浪花拨刺(CI)着岩石”就进入了老师的耳朵,四中的老师没有一点反应,二中的老师面面相觑地一笑,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朗诵到关键的时刻却令人大失所望。这“刺”和“剌”仅仅差一小横,这一横之差却谬之千里,还谈什么浪花的形象?这是进修选出的最佳范文朗读光盘,当然是专家出的光盘在市面上销售的,倒不是一个字小题大做,这一字是千斤难买,如同把吃饭念成吃屎,不是一个道上的事,让人心里极不舒服。这样的事出在普通老师的身上也是不应该,更别说专家了。基础知识没把握准的前提下,再谈教学改革,简直是舍本求末。专家出现这样的问题却让老师无所适从,还谈什么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到底如何进行,校长在教育刊物上看到:“三为主的教学,他觉得很好,就和进修的牛老师一商量,牛老师也觉得挺好,体现了双边教学。三为主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老师的讲课要少而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为主线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嘴的习惯。理论明确了要付诸实践。

校长召开语文组的座谈会,讨论以那个班作为实验班,牛老师提三年一白老师的班。众人没有什么反应,这时谁都原作缩头乌龟,免得伤着大脑。白老师不愿往前赶,觉得出头的椽子先烂,不愿当这个靶子。再说郑老师早已跃跃欲试,拉开了实验班非他莫属的架势。想到这里就说:“我不行,还是让郑老师来担任实验班吧!”郑老师在想自己应该怎么说,白莲话是这么说的,心里怎么想的就不知道了。这表面推辞或许就是拉票。

他旁敲侧击地说:“我同意白老师班做实验班,虽然以前没进行改革,这倒是好事,不受自己改革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另起炉灶,进行三为主的教学改革会更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吗?会越烧越旺。”

白老师听出了弦外之音:郑老师的意思就是我已经进行了教学改革,你们还没有进行呢?实验班就应该是我的,除非你们卷我的面子。白老师心想:不要实验班教两个班的课程,实验班教一个班的课程不就是累一些吗?有什么?搞三为主的课堂教学不在于叫什么实验班,干嘛图这个虚名呢?

就笑呵呵地说:“郑老师是改革的先行者,废除了满堂灌、填鸭式,自己组织学生默读、设疑、答疑、讨论,课堂活跃,学生的积极性高。教学改革搞的不错。我同意她班作为实验班。”郑老师心里翻江倒海,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巴不得他的班级做实验班,实验班教一个班的课工作量减少了一半,而且名声在外,何乐而不为呢?。

不料牛老师还在说:“我提白莲班,主要是她是教研组长,应该带头,大家都可以改革,这不仅是实验班的事。”

郑老师听出了老牛的话音,不就是要用白莲班吗?她接着牛老师的话茬说:“这事有啥讨论的,你是主抓教研的,你说那班就那班吧!”

牛老师说:“话不能这么说,还是大家讨论决定。”

“你的意见很明显,还大家讨论呢?”郑老师有些窝火,觉得自己的教学改革,进修也是承认的,要不为何组织全县到这里来观摩教学,还要全面推广。难怪有人说:“墙里开花墙外红。”想不到在本校我这改革的风就吹不起来,怪谁呢?校长换了,进修主抓这工作的人换了,是你老牛要抬高白莲压制我。先前你在学校时有点好事就和我争来争去,现在你手中的这点权力就是用来打压我的吗?不给你点颜色,你就不知道老郑的厉害,我老郑也不是软柿子愿意怎么捏就怎么捏。她把一玻璃杯的水哗地倒在地上说:“怎么改我都没意见,牛老师的态度一目了然,何必浪费时间走过场,定下来就算了。”众人愕然,白老师一看,不好,唇枪舌劍要打起来了,就打圆场说:“郑老师你的改革人人看在眼里,我做组长的从来没有自己说了算过,今天让我说了算一把,咱们大伙就选郑老师的班级为实验班吧!”哑言,大家知道老白不是拔尖卖快的人,是想看看校长、牛老师、郑老师葫芦里装的药,火药味到底有多浓。谁也不做声。郑老师觉得人家白老师和自己没怨没愁的,不能与她搞成对立面。就站起来有点情绪激动地说:

“我不是对你,你不明白这里的事。”

秃子虱子明摆着,她要实验班一举三得:一是因为一个班课工作量少;二是改革有了名气和晋升职称直接挂钩;三是冲着老牛去的,你老牛越是这样,我越不让你得逞。这一对老教师,在一起时就各不相让,一点小事你争我斗,老郑说老牛总玩假的,老牛说老郑尽来虚的。

校长觉得郑老师的举动有失礼节。碍于她是老教师,又不好意思说什么。就说:“我决定不搞实验班了,每个班都是实验班,三为主的教学班班进行,这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不改不行。”讨论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接下来就是平常的日子,上课下课,下课上课周而复始。各个都尝试着三为主的教学方法。

白老师改革主要是从作文开始,她认为学习范文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写出好文章。课堂教学和写作结合,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初三作文的教学重点是;叙事写人,能针对人和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每篇课文学完,都进行写作练习,景物描写、肖像描写,除了片段练习以外,一个单元学完后就布置写作。

学校要求一学期的作文数量是八篇,她们班级做了二十四篇,数量多了,自己按部就班地批改是做不到了,她改革了批改方法,学生之间相互批,她采取抽查的方法,看作文内容,再检查批改情况。有时还把学生拉出去到葡萄园参观,有时去看樱花,进工厂,访老农,把书本学的写作方法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学生的作文成绩明显地提高,在全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上白老师班参赛的学生成绩皆优,这是全校师生公认的,以后又有学生的作文在《中学生作文》上发表。学生在批改作文中再矫正修辞和语法的错误,基础知识也掌握得比较好。改革初见成效。校长和多数老师都给与肯定。只有郑老师说:“教学改革成功与否,还是让中考成绩说话吧!”他的话有点婉转,没直接肯定白老师的教学改革也没有加以否点,但有点不服气。他的话也不无道理,当时评价教改的成果,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分数靠升学率说话。有的老师背地议论:郑老师啥意思?就是自以为是,好像他班中考就能胜人一筹。等着瞧吧!他肯定干不过白老师,人家白老师实打实的干,老郑有点不务实,玩花点子图虚名,课堂上尽看他比比划划,口若悬河地讲,学生活动的机会太少,这样学生的收获甚微,中考怎么能考出好成绩呢?人们议论纷纷等待观看中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