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破译成功人生的个性密码
624000000057

第57章 善读好书陶冶个性 (2)

第九章第二节善读好书陶冶个性 (2)

但他没退回去,而是一面发抖,一面默念自己的座右铭:“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还可能大有收获,那就动手去做,马上就做!”于是他行动起来,像当年被踢出餐馆后那样壮起胆子走入大楼,走遍了所有的办公室,结果只有两人买了他的保险,但他在推销的经验上收获不小。他赚了几元的佣金,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有能力和办法战胜恐惧了。以后的两天,他每天多售出两份保险,直到创造出一天20份的好成绩。他又开始分析发展的原因,结论是:他长期利用座右铭的积极暗示和激励,他有了积极的人生观。当时他虽然还是个中学生,但每天赚的钱比校长还多。他靠着自己个性里的核心实力——“积极的人生观”走遍了密歇根,以每天平均三四十份的成绩专门推销保险。20岁时,他搬到芝加哥,像母亲一样,一人开了一个“联合登记保险”的经纪社。他决心让这个公司名副其实,开业第一天就销出54份保险,在后来的一天里,他居然创造了一天122份的纪录。

经过四年的自我训练和自我激励,他取得了超乎寻常的成就,而且他有了稳定的回头客源。许多人到期又到他这里来续买保险,开头的困难期过去了,他的佣金源源而来。其实斯通不但有积极的人生观,还有一个及时将行动条理化、究其本质的勤思习惯。他从早期的成功里,又获得一条经验:开始做事不要图快,要把根基打牢,而且要立足于自己。他的行动和思维配合默契,使他变得智勇双全。他现在有能力招聘推销员了,他的广告词是:学习的绝好的机会。站在应聘人立场上的聘词使他在20年代末,从东海岸到西海岸雇用了1000多人。

他作为总管在芝加哥的总部统管着几个州的分部,这时斯通还未满30岁。他的保险业架子搭起来,却又遇到笼罩着整个美国的经济大恐慌,许多人已无钱买保险,有钱的宁愿存着钱以备万一。但这时的斯通已经懂得怎样走出低谷,他的信条是:“如果你以坚决的、乐观的态度面对艰难,你反而能从中找到益处!”“销售是否成功,决定于推销员,而不是顾客。”他总是从主观上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他走出办公室,直往纽约州亲自推销。事实证实了他的见地。在大恐慌最严重的时期,他的伤损保险成交份数竟与鼎盛期持平。他发现了在繁荣期被忽略了的推销态度和方式问题。

用心理学书籍改造个性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完善的地方,都有某些性格缺陷,都有不适当的心理反应,要想使自己很好地应付生活中可能碰到的任何情况,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理,就要改造自己的个性。运动员通过心理训练,可以使自己更适应重大比赛而发挥出最高的水平,这已为人们所了解。心理训练对每个人都会有用,这一点却是大多数人尚未发觉的。

当你对自己的毛病比如说怯场无可奈何的时候,你可能会感慨说:“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当你面对自己想改而又难改的习惯,比如说抽烟的时候,你也许只好用“习惯成自然”为自己开脱。

你也许从来也没想过,本性与习惯是可以改造的。

现代心理学书籍会告诉你,所有这些都是可以改造的,或者说的更“玄”一些,人的个性是可以重新塑造的。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体内有一个不断追求目标的自动机器,而指引这个机器的是人的自我意象。这意象就像电子计算机,当然他不是说人是机器而是说人体内有一部机器。电子计算机由于具有某些人脑的功能而被称为电脑,现在反过来了,这样也许会有助于人对自身的认识。当人在潜意识中为自己确定了一种意象、一个目标时,他就会按照这个指令去行动,以实现之。人的意识要想控制这个工作过程是不可能的,他只能等待结果。这和电子计算机在接受了指令与程序之后,自动进行运算,操作者无法干涉这个过程,只能坐在屏幕前等待结果的情形是一样的。因此,对于人来说,那个意象、那个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个性的改造,就是通过对自我意象和目标的改造来实现的。通过心理学知识的指引,你就会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知道自己的力量该用在那里、该怎样用,而不至白费劲。徒劳的努力会使人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从而放弃努力。就像一句古话所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不为”和“为”都要用得恰到好处。

现代心理学已探知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一般人对这一点都估计不足。现代心理学还认为人的潜力的充分发挥,并不是意志、决心所能做到的,而是由成功的意象和目标指引、解除意志束缚的结果。这一点你大概很难从理论上去理解,但只要仔细观察分析一下你周围的人和事,就会得到一个形象的证明。

一个很娇气、很任性、很胆小的姑娘,从小到大一直受到父亲特别的宠爱,她一直认为父亲是自己生活中的支柱,她十分倚重父亲,不能想象离开父亲自己将怎样生活,人们也都这么看。可是,当她父亲不幸因病早逝之后,她却表现出了超常的、极大的勇敢和镇静,她分担了母亲的重担,把一切都办得有条有理。在那悲痛的日子里,面对命运的沉重打击,她使所有原来以为十分了解她的人感到惊奇和对她由衷的钦佩。

还是她,平时一个人在家里都会感到害怕,过马路也总是提心吊胆的,可是当丈夫和儿子同时住院时,却能成功地把工作、生活的全部重担放在自己柔弱的肩上。正常的上班自不必说,还要往返于两个医院,再加上料理家务,她同时扮演着干部、妻子、母亲的多重角色。要是事前你对她描绘这样一幅图像,就是打死她,恐怕她也不会相信自己能够胜任的。

这不是在讲故事,这是真实的生活。对于她自己的这种潜力,她是不知道,也不相信的,事后想起来,她也会后怕的。她这样做的时候,并未有意识下决心,要求自己坚强起来,强迫自己坚持下去。要是那样的话,她可能什么也做不成了。她完全是很自然地就这样做了。因为在她的潜意识中,在她那娇气、任性、胆小的表面背后,存在着一点傲气,一点不甘人后、不愿失败的好胜心,一点追求完美而不屈服于命运的欲望。她有一个成功的自我意象。

这仅仅是在举例,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足以帮你理解这一点的例子。认识到这一点,你才会有自信,才会克服自卑,一切才可能重新开始。

现在社会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浏览心理学书籍的可能。在生命锻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运用这些科研成果,即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自觉地多浏览多学习一些心理学书籍,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正确了解自己心理发展的特点,了解自身心理和个性的正常和异常状态,并正确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改造自己的个性,实现成功、愉快的人生。

用“内省法”改良个性

“内省法”是古人倡导的一种修养方法。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尽心”学说,都是主张“内省”的。

所谓“内省”,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通过内心的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解剖,用“旁观者”的眼光批判地看待和审视自己,找出自己的缺点,并且决心改正缺点。鲁迅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这种自我解剖的办法就是一种内省的办法。雷锋、王杰、焦裕禄等人经常采用的“照镜子”“过电影”“写日记”等方法,都是属于“内省法”。他们通过这些方法,深思平日言行,不断找出缺点,从而不断地保持自己思想的纯洁和品德的高尚。

人的性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心世界所具有的处事立身的观念和意识,即人们的内在性格;二是人们表现在一定行动之中的性格,即外化性格。性格修养应当把培养和净化内在性格放在首位,因为内在性格支配着人们的外化性格。要在内心深处形成高尚纯洁的处世立身观念,优化内在性格,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同自己心灵深处种种庸俗卑下的念头进行顽强的斗争。

罗曼?罗兰在他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写道:“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同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的顽敌。”对这样的敌人,只能在心灵之中加以驱除。办法是:你自己在内心设立一个“法庭”,自己充当着严格无情的“审判官”,与道德观念上的敌人作斗争。也就是说,通过心灵的“内省”不断地净化心灵。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告诉人们:一个人产生了一个念头,随之会有“第二个我”出现,第一个想法对不对?按这种想法做起来好还是不好?将会引起社会或他人怎样的评价?“内省法”就是培养心中的“第二个我”。这种“第二个我”,不具有“我”的形体,别人看不见它,但它却严格地管着“我”,随时观察和评价“我”心头掠过的每一个想法,管制“我”的各个具体行为,促使“我”的内心世界不断升华。

“内省”,就是通过“第二个我”的审视,每天回顾检查自己的活动,审视自己的思想,作出自我评价。杰出的共产主义活动家季米特洛夫说过:“青年,谁在睡下时不想想一天中学会了什么东西,他就不会前进。……要找出时间考虑一下,一天工作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么就采取措施。”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天自省,每天都有个自我汇报和自我评价,长期坚持,就能使自己心灵深处的瑕疵和不足一步步克服,使自己的性格一天天得到优化。

“内省”并不意味着每天做检讨。和心灵上的“我”交谈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推心置腹的“谈话”中,有时好像总和自己“过不去”,实际上,正是那个高大的“我”在激励你。自己“敲打”自己,自己给自己“加鞭”,再疼也心服口服。“内省”的结果,总是高尚纯洁的内心战胜委琐庸俗的内心。因此,“内省”就是内心世界的升华。是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保证“内省”取得实际效果的前提,是克服“自我原谅”。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不难,难的是下决心改正它。在我们向内心深处的缺点进攻时,“自我原谅”往往成为最大的“心理障碍”。法国有句谚语:“隐藏的火星比公开的大火更可怕。”生活中,由这种“隐藏的火星”燃起的大火并不少见。据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者在犯罪过程中,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改恶从善的愿望,有的甚至下过决心,只是由于意志薄弱,经不起多种诱因的诱惑,一而再、再而三地“自我原谅”,才越走越远。可见,“自我原谅”的结果,甚至会导致一个人灵魂的毁灭,这绝非危言耸听。“尽量原谅别人,但绝不原谅自己。”这是一位罗马诗人立身的信条。对自己的毛病,确实以“不原谅”为好。马卡连柯说:“任何的缺点都不应当有,如果有二十个优点和十个缺点,应当不放松自己:为什么要有十个缺点呢?打掉五个。剩下五个的时候,再打掉两个,让它剩下三个,……总之,要对自己要求、要求、再要求。”这种近乎“苛刻”的跟自己“过不去”的态度,应成为我们“内省”的基本态度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