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623800000006

第6章 李连杰——爱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第五章 李连杰——爱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人们提起李连杰,都会想到大侠,从《少林寺》到《霍元甲》,他凛然正气的形象深入人心。无论是作为武术运动员,还是作为影坛人物,他都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他有坚毅、疾恶如仇的性格,他的许多经典之作,倾倒了无数中国观众。而后他又身手不凡地打进好莱坞,让全世界都领略到了中国武术的精彩。

武术冠军不是我想要的

每一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对出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人来说,他们的武侠启蒙老师,既不是金庸,也不是古龙,而是一部叫做《少林寺》的影片。“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每当人们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想到的第一个人,便是《少林寺》的主角觉远的扮演者——李连杰。

虽然《少林寺》让李连杰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但在拍摄《少林寺》之前,李连杰已经连续拿了五届全国武术冠军,去过多个国家进行表演,被认为是中国武术界的奇才。

“我8岁的时候练过武术,为什么练?全世界的记者问过我无数遍,我真不知道为什么练武术,因为教练说我是练武的材料,所以就去了。第一次拿到学校的冠军,之后的训练就更加刻苦,所以3个月后我拿了全国的冠军,那时候比赛不分成年还是少年,我没想到自己能拿5届冠军。”

从11岁开始,李连杰便有幸代表中国开始去全世界访问。1974年,他去美国见到尼克松,在1974年到1979年这5年当中,他去过非洲十几个国家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中东的伊拉克、叙利亚也都去过,所谓“博闻强识”, 看到了许多和自己的生活完全不一样的国家之后,李连杰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知道的一切,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当我还是11岁的小孩子时,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北冰洋汽水,只有一种冰激凌,到美国看到十几种冰激凌的时候,心里稍微动了一下。”让李连杰心动的,也许不止是冰激凌,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

当李连杰第五次拿奖的时候,他开始迷惑了:“不行,冠军不是我一生要追求的东西,我已经证明了我是5年当中的冠军,但是我能证明到什么时候, 10年? 20年?不可能,人总有老的时候,总有改变的时候。”从小听家长和领导安排的李连杰,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焱找到了他,并帮他分析了他的优势与发展方向,“我明白了如何给自己定位,明确了自己应该做什么”。李连杰与张鑫焱一拍即合,于是便有了开创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时代的《少林寺》的诞生。

武术的最高境界是爱

李连杰从影至今,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好看的武侠电影,从《黄飞鸿》系列到《英雄》,再到《霍元甲》、《功夫之王》,每一部电影都带着李连杰对武术的独特感悟,他一直执著地用电影表达中国文化。

也许是跟李连杰与生俱来的宗师风范有关,在饰演黄飞鸿、霍元甲这种大侠的时候,他的表演总是淡定自若,气定神闲。《霍元甲》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动作、构思、情节、表演等方面的视觉效果,可贵的是,这不是一部仅仅就武论武的电影,李连杰作为主要的参与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对武术、对生命的探讨和思考。武术不是为了炫耀和欺压他人,而是为了强身健体,如果有必要,也是以武会友,这样的精神,才是中国武学的本质。

“我一直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我们知道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这与“武”字拆开的意思也是一样的。“武”字拆开来看是止戈,戈是一种兵器,就是说武术其实是一种制止暴力的手段。李连杰就是想通过电影来告诉大家,真正的武术不但包括攻击的能力,更重要的还是武德。中国人一直喜欢看武侠电影和武侠小说,什么叫武侠?武到任何时候都只是一种手段,而侠才是目的,才是做人的境界。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大侠的风范,李连杰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古道热肠的人。他设立了自己的“壹基金”,每人捐一块钱,帮助中国甚至是世界上有需要的人。

壹基金2008年4月正式启动,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壹基金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没等政府正式公布赈灾指令,他在第一时间筹款;为了更好地操作壹基金,2008年拍摄完《功夫之王》后,他宣布息影一年……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要有爱心,把生活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很多报道说现在很多年轻人自杀,这真的很可惜——每个人都很珍贵,希望大家不要被物质上的差距比没了信心。”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李连杰语录: 追求进步是无可厚非的,但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画外音: 很多人都喜欢武侠片,侠者的精神在于用正确的方式获取进步,用正确的方式表达亲情、友情。

李连杰小档案:

出生年月:1963年4月26日

籍贯: 北京

崇拜的人:李时珍

特长:武术、哲学、佛学

最爱的武器:微笑

喜爱的食物:北方面食、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