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623800000036

第36章 曾国藩——历代文人的处世表率

第三十五章 曾国藩——历代文人的处世表率

从一个进士,十年之间连升十级,变身朝廷要员;既保住自己的权位,又能对朝廷提出尖锐的改革方案;承受同僚的排挤,“屡败屡战”,在生生死死中感悟圣贤之理……曾国藩的经历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独特的一段,被后人说道和议论。曾国藩本人,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活脱脱的传统文化成功范本。他有政治家、军事家、文人和兄长诸多身份,他对每一个身份的把握,都是恰到好处,拿捏精当。而每一重身份,也都为他的做人原则增加了一些含金量。

自立人生的课程表

曾国藩是清廷衰败暗淡之路上的一抹烟火,短暂而惊艳地照亮过黑暗王朝的夜空,近代思想家梁启超、革命领袖毛泽东都曾经在这抹亮光中寻找过人生方向和为人处世的方法。点燃这一抹烟火的,正是曾国藩集中国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做人哲学,而这,先要从他年轻时就奉行的修身自立说起。

修身就是自我要求,早自孔子,近至温家宝总理,都是从修身开始,逐渐实现“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的。曾国藩的修身日记,从29岁时起,直至病逝的前一天止,33年来从不间断。从这也可以看出他修身的恒心,令人钦佩。

早在20岁时,曾国藩就改号“涤生”,寓意自己要洗涤身心,用一种全新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这样积极自觉的意识,不仅让他在同龄青年中显得更加稳重、优秀,也帮助他日后结识了修身方面的重要人物,也就是在他30多岁时认识的老师和朋友。

在老师和朋友们的帮助下,他设计了一份修身课程表,大致内容是: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赖床、晚上及时休息等;要保持好的学习状态,按时记笔记、用心读书等;另外,严格要求自己,常常反省,并且记下一日的收获,慎重言谈等。并将这些作为家书的内容,郑重地介绍给了仍在求学的弟弟们。虽然他十分重视这张表格,但并没有要求弟弟们照搬自己的经验,而是希望他们能仿效自己,各自设立适合自己的修身课程,并坚持执行。同时,他也谈了一下自己坚持修身课程的情况,虽然没有全部落实到位,但其中“记茶余偶谈、读史、写日记”这三件事他是一直坚持下去的。

曾国藩的修身课程是他对父亲、恩师、朋友和自己修身经验的提炼和总结,正是遵照这样的修身课程,他一步一步走上影响中国历史的位置。即便到了今天,像早起、专注、坚持写日记、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学习新知等内容,以及其中蕴涵的勤奋上进的精神,仍然值得青少年继承和发扬。

急坏梁上君子

曾国藩能够成为晚清的重臣,与他小时候勤奋读书不无关系,正是他踏实的性格,为他赢得了后来的机会。

在曾国藩的文章中记载了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说他小时候天赋并不高,读书总是记不住。有一天晚上,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曾国藩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而且读得津津有味,没有一点倦意。贼终于等不了了,从梁上跳下来说:“你这种水平读什么书?我都听会了,你还是趁早改行吧。”然后将那文章从头到尾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比曾国藩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国藩却成为毛主席都钦佩的人。

后来,曾国藩的儿子曾纪鸿由于练字收效太慢,产生了急躁情绪,曾国藩就结合自己练字的经历,告诉他不管什么事都要经历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才能做好。他在信中说,“我学习颜、柳字帖的时候,临摹的纸常常有好几百张,即便这样还是进步不大。直到前后临习8年之久,临摹的纸数早已过千,才有一点进步。如今,你用功不过一个月,怎么能成功呢?不单单是练字,所有的事情都会有最困难的时候,能战胜困难的,就是好汉。”

曾国藩说的道理,不也正适合我们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即便是一开始不如别人,只要坚持下去,也能实现目标。

随时管好自己

一个人要做到表里如一,就要管好自己。管好自己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君子修身的必修课,称之为“慎独”,就是一个人的时候,要保持谨慎和庄重。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慎独也是曾国藩晚年结合自己一生的体验,对后辈提出的忠告。曾国藩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慎独,那么他内心就没有什么歉疚,也不会做感到心虚、惭愧的事,自然就会有安然愉快的心境,所以,慎独是一个人自强自立的第一途径,寻求安乐的第一方法。

有一次,曾国藩做了一个美梦。“昨天夜里梦到有人得到好处,很是羡慕。醒后狠狠地批评自己,可见好利之心竟已跟随到梦中去了,怎能卑鄙到这种程度呢?真是下流啊!”原来,曾国藩一天晚上梦到一位同僚得到肥差和赏赐,不禁暗暗羡慕。第二天醒来,他回忆起自己的梦境,想到自己这样容易为利所动,日后能不见利忘义吗?怎么对得起恩师的教诲!怎么对得起自己!父母给自己起名“国藩”,就是希望自己将来能够为国尽忠,自己又怎么对得起饱含着父母期待的“国藩”二字!不行,得好好骂骂自己,务必使自己改掉好利之心。于是,他一边痛责自己,一边把这件事记在了修身日记中,随后又拿着日记到唐鉴老师那里认错悔改,大有不改彻底绝不罢休之势。

可见,曾国藩的慎独不仅仅是“思过”,更重“改过”。他在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开始实践慎独之前,曾与一位叫小珊的朋友闹了别扭。他初一下决心重新做人,认真反思了一下这件事,发现问题出在自己待人不厚、言语不当上,初九,就舍下“面子”,主动找小珊认错,十三,他又与另一位朋友请小珊吃饭,释怨于杯酒之间。 后来,他与小珊“从此欢笑如初,前嫌尽释矣”。

正是这样,曾国藩凭着自己严格认真的慎独作风,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素养,也感动了周围的人。他的后继者李鸿章,后来政治地位比他高。李鸿章接待他人时,常带傲慢轻侮之色,唯对曾国藩,有如严父,恭恭敬敬。这正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啊!

曾国藩语录: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画外音: 曾国藩的成长印证了一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如果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志向,并且一生坚持,就没有无法实现的目标。

曾国藩小档案:

出生年月:1811年

籍贯: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