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623800000033

第33章 杨利伟——把中国人的梦想带到太空

第三十二章 杨利伟——把中国人的梦想带到太空

他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当他从机舱走出来的那刻,全世界都记住了他,然而他很谦逊,因为他知道自己肩负多大的责任,“我要聚精会神地做好每一个动作,绝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有些人会觉得,他幸运,但只有他明白,这一切需要用辛劳换来。其实,他小时候是个胆小鬼,但他绝对聪明,所以,在太空中,他的每个动作和细节都把握和演绎得很完美,中国航天史必定会记住他。他就是杨利伟。

曾经胆小的航天英雄

当杨利伟从太空“旅游”一圈回来后,全世界都为之欢呼,可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航天英雄其实很胆小,不过那是在很小的时候。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父母都是镇里的中学教师,他自幼就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8岁那年,母亲让他到房后拿木棚上的地瓜,他试了半天始终不敢登上离地面不到15米的木梯。看到这,父母皱了皱眉头,担心儿子长大后也这样。

每年寒暑假,为改变儿子的性格,杨利伟的父亲都会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游泳。9岁那年秋天,杨利伟第一次爬上一棵高30多米的古塔松,当他从大树上下到地面时,激动地抱住父亲的脖子高声喊道:“爸爸,我成功了!”看着性格怯懦的儿子终于勇敢战胜了自己,成功迈出第一步,父亲竟喜极而泣。

后来,杨利伟又对探险和运动产生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看完《闪闪的红星》、《鸡毛信》等电影后,他又喜欢上当兵,央求父亲帮伙伴赶制红缨枪,毛遂自荐当儿童团长,带领“红军”攻克“白军”山头阵地,活捉了“胡汉三”、日本皇军头子“龟田”。他还常率领伙伴在学校的操场上练习投掷铁饼、跑百米。在亲人的眼里,小利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而这也成为他迈向航天事业的第一步。

辛苦换来硕果累累

“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杨利伟为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些都是他刻苦努力换来的。

“利伟上学时肯学习,很有韧性,小时候深得爸妈的喜欢,邻居们也常常夸他。”杨利伟的姐姐总会这样夸自己的弟弟。姐姐说得对,杨利伟从小就是一个刻苦用功的人。有一次,杨利伟在数学考试中没做出一道几何难题,丢掉12分,心里很不好受,饭也不吃,伏在桌上埋头演算起来。1个多小时后,终于把这道几何题解了出来,而他仿佛像打了一场胜仗,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露出了笑意,后在纸上写下一句话:“攻克难题是我最大的快乐。”

杨利伟天生就是个不甘落后的人,想起肩负的神圣使命,他更是废寝忘食。他回忆说:“初来时的两年,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而后来更是,因为英语基础薄弱,为记住单词和语句,他每晚都会从航天员公寓往家里打电话,让妻子在电话里提问。一遍一遍,反反复复,直到熟练为止。后来考试时,他居然考出100分的好成绩。

杨利伟能在那么多人中脱颖而出,登上太空,不仅仅因为他的身体素质好,更在于他是一个能吃苦的人。

智能机器人水准的杨利伟

“他的表现已完全是智能机器人水准,准确,没有丝毫破绽。” 飞船模拟器女教官黄伟芬曾这样评价杨利伟。作为第一个上天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的一举一动都有着标本般的意义,所以在选拔方面特别严格。

杨利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不错,他属于那种不受干扰型的人。在强化训练中,有一个“数管失效”的应急程序,需要立即改为手动应急操作,虽然这个程序有30多道指令、50多个动作,但每次他都能不慌不忙做得分毫不差。

其实,杨利伟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儿时的他脑子灵,反应快,小学毕业时,曾以优异成绩考进县重点中学尖子班,并多次参加全县中学生的数学竞赛,拿过不少奖。1983年夏季,18岁的杨利伟考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在4年的学院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一直都很优秀。

杨利伟不但在专业方面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智慧,在生活中,他也一样“聪明狡猾”,尤其在媒体面前,他回答问题几乎不超过5句话,“杨利伟虽然现在已经举世瞩目,但是他在回答问题时照例简单而有原则,最长不超五句话”。与其说这是原则,不如说是一种独有的智慧,因为最短小的才是最精华的。

杨利伟语录: 我们无论是谁去执行这次任务,都代表着祖国和人民去实现这一理想。

画外音: 成功时,他总是把荣誉归为幸运,而把使命放在心底。

杨利伟小档案:

出生年月:1965年6月21日

籍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身高:1.6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