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623800000026

第26章 俞敏洪——捡烂砖头,建新东方

第二十五章 俞敏洪——捡烂砖头,建新东方

“他可是当年最不起眼的一个人”,“他常常帮宿舍的人打水”,“他的单词记得不错”……俞敏洪当年的北大同学们谈起他不甚欷歔。如今,他是当之无愧的“教师首富”,他从一间破旧的教室,打造出了一家全世界最大的民营教育机构。这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

心中有一座大厦

2006年9月7日对俞敏洪来说是重要的一天,他的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创下了新的传奇——10名身价过亿的教师在新东方诞生了。创造这群富有的教师的俞敏洪,将所有的成功归功于父亲捡砖头的启发。

俞敏洪的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他每次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乱瓦捡回来,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也带回家。久而久之,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瓦堆。俞敏洪不懂这一堆东西的用处,只觉得院子被父亲弄得更挤了。有一天,俞敏洪看见父亲在院子里左右测量,开沟挖槽,和泥砌墙。大半天以后,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建成了,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家畜赶进小房子,院子变得干净整洁多了,这是全村第一个有模有样的猪舍。

父亲的行动让儿子感到很震动,“我觉得父亲很了不起,一个人就盖了一间房子”。长大以后,俞敏洪逐渐发现,父亲盖房子的举动,已经变成激励自己的一种力量。每当俞敏洪决定做事的时候,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就像捡砖头为了盖房还是为了好玩;“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

俞敏洪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三件事,都证明了“捡砖头”的好处。关于高考,俞洪敏有明确的目标:要上大学,第一年,没有考上;第二年,还是没有考上;“我的砖头没有捡够”,第三年他继续拼命“捡砖头”,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关于背英文单词,他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英语词汇老师之一”,于是他开始一个一个地背单词。遗忘,记忆,遗忘,记忆……每当感到痛苦的时候,父亲捡砖头的形象就浮现在他眼前,他最后终于背下了3万个单词。

关于创业,他的目标是要把新东方做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然后他就开始给学生上课,平均每天给学生上6~10小时的课,中途有很多老师吃不消倒下了或放弃了,他没有放弃,十几年如一日。“每上一次课我就感觉多捡了一块砖头,梦想着把新东方这栋房子建起来。”到今天为止俞敏洪还在努力,但我们看到,新东方已经有了大厦的轮廓。

北大往事

2008年北大开学典礼上,俞敏洪作为杰出的校友,和新生分享了自己的北大往事。他的发言引来阵阵欢笑,笑过之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俞敏洪是全班唯一一个农民子弟,他刚进北大的时候不会讲普通话,第一次开班会互相介绍的时候,他站起来自我介绍了一番,结果班长站起来跟他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后来,他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模仿广播台的播音。

从家乡来到北大,俞敏洪最感慨的不是城市的繁华,而是自己的同学们是如此博学多识,他发现自己几乎等于没有读过教科书以外的读本。为了弥补少年时期的知识空缺,他把学校每个月发的20多块钱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买书的钱绝对不能挪用,饭票吃完了他就凭借自己的“智慧”打同学的主意。

就是靠这样恶补,他渐渐可以和同学们一样谈天说地了,这是让他感到最自豪的事情。他刚进校的时候,50个同学分成3个班,因为他的英语考试分数不错,就被分到了A班,但实际上他在农村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一个月以后,他就被调到了C班,C班被他称为“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

在平时的生活中,俞敏洪是一个很朴实的人,他从不计较得失,也乐于尽自己的力帮助同学。他每天打扫宿舍卫生,一扫就扫了4年。另外,他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做体育锻炼。大家看他打水习惯了,竟然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他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俞敏洪笑着说。

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依然不靠前,但他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绝不放弃。你们5年干成的事情我干10年,你们10年干成的我干20年,你们20年干成的我干40年。”他在聪明上比不过很多同学,却有一种持续不断努力的能力。

俞敏洪语录: 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画外音: 进与退、得与失,总是相互依赖而存的。有时候自己退一步,或许可以找到更大的前进空间。

俞敏洪小档案:

出生年月:1962年10月15日

身高:177米

籍贯:江苏省江阴市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