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九型人格生存手册
623400000088

第88章 3 倾听让领袖走进说话者的心

第十篇第二章3 倾听让领袖走进说话者的心

能做领导者的,多少有点能耐。这很容易让他们志得意满,刚愎自用,往往听不进别人的忠告。作为领军人物代表的8号,他们的个性刚强坚毅,不容易屈服,但同时也不太会听取他人的忠告,尤其是下属的建议,他们往往因为太过自信而错失良机。

春秋时吴越之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俘沦为阶下囚。但吴王夫差是个胸无玄机、智力平庸的人。他拒绝听从谋臣伍子胥的忠告,而被谄媚、贿赂所惑,把自己的夙敌越王勾践放回国。

越王回国后,马上把越国最漂亮的女子西施进献给夫差。夫差得到西施后,整天沉溺于酒色当中,日甚一日。每逢西施胃病发作、手抚胸前的时候,那种病态美都迷得夫差把一切军国大事都抛到九霄云外。对外,夫差贪图武功,北伐齐国,忠言劝谏的伍子胥被他责令自杀。夫差的种种行为使太子友深感忧虑。为了让父王回心转意,他决心设计使夫差觉悟。

一天,太子友手拿弹弓,浑身透湿,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跑来见夫差。吴王见状惊诧非常,急忙询问原因。太子友说:“清晨我到后花园,听秋蝉在树枝上得意地鸣叫,正当蝉鸣高兴的时候,一只螳螂却聚精会神地拉开架式,准备捕捉秋蝉。而此时,螳螂压根也没想到,一只机灵的黄雀正在林中徘徊,它平心静气,轻巧极了,两只闪亮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螳螂。黄雀专心致志地想吃到螳螂,正好我在一旁,马上拉开弹弓,集中精力瞄准。因为只顾黄雀,没提防脚下,结果一下子跌到大水坑里,弄成现在这副样子。”

夫差听完太子友的叙述,似有所悟,他说:“看来这是因为你贪图近利,不考虑后患。瞻前而不顾后是天下最愚蠢的行为。”太子友连忙接住吴王的话说:“天下最愚蠢的事,恐怕没有比这更厉害的吧?当初齐国无缘无故攻打鲁国,集中军队倾巢而出,自以为可以占有鲁国,没想到我们吴国正动员所有兵力,长途远征齐国,齐军惨败。眼看吴国可以吞并齐国了,岂料越国正在整顿军队,挑选那些愿战死沙场的勇士,由三江杀入五湖,挥师北上,一心要捣毁我们吴国,报当年越王受辱之仇。”听到此处,吴王全明白了,太子友所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是规谏他打消北上伐齐的念头。吴王哪里能再听进半句,大怒道:“这全都是伍子胥的那一套,妄想阻挠我的计划,伍子胥已经自杀,你再多嘴,我就废掉你!”太子友悻悻然地退了出去。

果然,几年之后,吴王夫差为了扬盟主之威,率领大军北上远征。可是,由于大队人马连续二十天急行军已经疲惫不堪,成强弩之末之势,根本不能再战了。而此时,忍耐力极强的越王勾践,不再忍耐,抓住最佳时机,向吴国发动突袭。夫差本土危急,赶忙回军救援,结果,被以逸待劳的越军包围,吴军不堪一击,一战即败。最终,吴国都城沦陷,吴王无路可逃,只好自杀。

也许,吴王死前才后悔,不该不听伍子胥的规谏,而让他自杀;也才真正理解了太子友所讲的故事。所以临死之际,他用布把自己的脸蒙了起来,表示他在九泉之下无脸再见伍子胥了。可惜,悔之晚矣!

做人家领导的就是要有接纳批评和反对意见的胸怀,毕竟你不是万能的上帝。可现实中做了领导的人多半自信满满、刚愎自用而不肯听取任何反对意见,因此酿成了一场场悲剧。

有一回,孔子带领弟子们在鲁桓公的庙堂里参观,看到一个特别容易倾斜翻倒的器物。孔子围着它转了好几圈,左看看,右看看,还用手摸摸、转动转动,却始终拿不准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于是,就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物。”孔子恍然大悟,说:“我听说过这种器物。它什么也不装时就倾斜,装物适中就端端正正的,装满了就翻倒。君王把它当做自己最好的警戒物,所以总放在座位旁边。”

孔子忙回头对弟子说:“把水倒进去,试验一下。”子路忙去取了水,慢慢地往里倒。刚倒一点儿水,它还是倾斜的;倒了适量的水,它就正立;装满水,松开手后,它又翻了,多余的水都洒了出来。孔子慨叹说:“哎呀!我明白了,哪有装满了却不倒的东西呢!”子路走上前去,说:“请问先生,有保持满而不倒的办法吗?”孔子不慌不忙地说:“聪明睿智,用愚笨来调节;功盖天下,用退让来调节;威猛无比,用怯弱来调节;富甲四海,用谦恭来调节。这就是损抑过分,达到适中状态的方法。”子路听得连连点头,接着又刨根究底地问道:“古时候的帝王除了在座位旁边放置这种鼓器警示自己外,还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自己的行为过火呢?”

孔子说:“上天生了老百姓又定下他们的国君,让他治理老百姓,不让他们失去天性。有了国君又为他设置辅佐,让辅佐的人教导、保护他,不让他做事过分。因此,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设置侧室之官,大夫有副手,士人有朋友,平民、工、商,乃至干杂役的皂隶、放牛马的牧童,都有亲近的人来相互辅佐。有功劳就奖赏,有错误就纠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失就更改。自天子以下,人各有父兄子弟,来观察、补救他的得失。太史记载史册,乐师写作诗歌,乐工诵读箴谏,大夫规劝开导,士传话,平民提建议,商人在市场上议论,各种工匠呈献技艺。各种身份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劝谏,从而使国君不至于骑在老百姓头上任意妄为,放纵他的邪恶。”

子路仍然穷追不舍地问:“先生,您能不能举出个具体的君主来?”孔子回答道:“好啊,卫武公就是个典型人物。他九十五岁时,还下令全国说:‘从卿以下的各级官吏,只要是拿着国家的俸禄、正在官位上的,就不要认为我昏庸老朽就丢开我不管,一定要不断地训诫、开导我。我乘车时,护卫在旁边的警卫人员应规劝我;我在朝堂上时,应让我看前代的典章制度;我伏案工作时,应设置座右铭来提醒我;我在寝宫休息时,左右侍从人员应告诫我;我处理政务时,应有瞽、史之类的人开导我;我闲居无事时,应让我听听百工的讽谏。’他时常用这些话来警策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不至于走极端。”

善于听取忠告是领导者的魅力之一,被称为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他将敢于直言的魏征视为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如果关注过历史就不难发现,明君、贤臣都善于“纳谏”,因而他们较少犯错,也才能流芳百世。世界富豪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在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的时候,如果还能有人给我们提建议与忠告,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傻瓜才固执地不听别人的建议。”确乎如此,千金难买一句真言,何况还是对我们事业有所帮助的忠言,一味拒绝的人恐怕真要成为傻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