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九型人格生存手册
623400000053

第53章 1 用创新性格让想法和现实获得共赢

第六篇第二章成功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的

1 用创新性格让想法和现实获得共赢

若要使自己卓然于众人之列,就要比别人更懂得多角度思考问题,懂得从看似普通的事物中看出不寻常,懂得想前人所不敢想……一句话:开辟新路。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比别人站得更高,比别人走得更快。

创新,说起来很难,其实也很简单,尤其对于极富想象力的4号浪漫主义者来说。他们好像天生就是为了创意而存在,因此我们在一些艺术领域总能看到4号忙碌的身影。这是他们的优势,他们的奇思妙想常让身边的人赞不绝口。

创新可以是与众不同,不走寻常路,还可以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房地产界,一开始,并不存在“卖楼花”这一做法。正是霍英东想出了这个大胆而新颖的出售楼房的办法,从而迈上了传奇般的创业之路。

朝鲜停战以后,霍英东慧眼独具,他看出了香港人多地少的特点,认准了房地产业大有可为,于是毅然倾其多年的积蓄,投资房地产市场。1954年,他着手成立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在他之前的房地产业,都是先花一笔钱购地建房,建成一座楼宇后再逐层出售,或按房收租。他则觉得这样成本回收太慢,而且把钱给用“死”了。

他反复考虑能不能先售房、后盖房。然而这一开创性的做法能不能为众人接受,消费者会不会听到他描述的“空中楼阁”就掏钱出来,他也不敢保证。但他兀自为这一想法兴奋不已,并以他一贯的敢想敢干的作风,很快付诸实践。他预先把将要建筑的楼宇分层出售,再用收上来的资金建筑楼宇,来了一个先售后建。这一先一后的颠倒,使他得以用少量资金办大事情。原来只能兴建一幢楼房的资金,他可以用来建筑几幢新楼,同时,他又能有较雄厚的资金购置好地皮,采购先进的建筑机械,从而提高建房的质量和速度,降低建造成本。

更具竞争力的是,他的楼宇的位置比同行的更优越,而价格比同行的更低廉。为了推广先出售、后建筑的“戏法”,霍英东率先采用了小册子及广告等形式广为宣传。他说:“我们开展各种宣传,以便更多的有余钱的人来买。譬如来港定居或投资的华侨、侨眷、劳累了半生略有积蓄的职员、赌博暴发户等,都可以来投资房地产。谁不想自己有房住?只有众多的人关心它、了解它、参与它,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霍英东的广告效果颇好。立信建筑置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里营建、出售的高楼大厦布满了香港、九龙地区,打破了香港房地产买卖的纪录。这样一来,霍英东这个房地产界新手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了赫赫有名的楼宇住宅建筑大王、资产逾亿万的大富豪。

分析那些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就会发现,大凡最终能成功者,都是勇于开辟新路的人,所以他们才能在变幻的时代风云之前屹立不倒。

对于卓越之士来说,他们的世界里不存在“困难”、“行不通”这样的字眼,他们相信任何事情都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全球知名企业“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30岁时已是某金融公司的副总裁。然而当偶然看到“网络用户一年中猛增23倍”这样一条信息后,贝索斯出人意料地告别了华尔街,转移创办网上商务。

在网络上卖什么东西好?贝索斯列出了20多种商品,然后逐项淘汰,精简为书籍和音乐制品,最后他选定先卖书籍。为什么贝索斯会有如此选择?因为他在分析过程中发现传统出版业有一个根本矛盾:出版商和发行零售商的业务目标相互冲突。出版商需要预先确定某部图书的印数,但图书上市之前,谁也无法准确预知该书的市场需求量。为了鼓励零售商多订货,出版商一般允许零售商卖不完就退回,零售商因为囤积居奇毫无风险,所以往往超量订购。贝索斯一针见血地说:“出版商承担了所有的风险,却由零售商来预测市场需求量!”贝索斯所看到的其实就是经济活动中无法彻底根除的一种弊病:市场需求与生产之间的脱节。他自信,运用互联网、省略掉商品流通等一系列中间环节,顾客直接向生产者下订单,就可以真正做到以销定产。

四年之后,贝索斯创办的“亚马逊”的市值已经超过400亿美元,拥有450万长期顾客,每月的营业额达数亿美元。贝索斯也成了全球年轻的超级大富豪。

无论是霍英东,还是“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他们都是善于开辟新路的优秀之人,他们的成绩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思路所能产生的作用和能量。一个伟大的构思也许并不一定导向成功,却能让我们耳目一新。创新能让想法与现实实现共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勇气,但是换种方法吃螃蟹并不需要什么成本,何乐而不为?不要再走别人走过的道路,开辟一条新的人生之路,寻找属于你的那只“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