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九型人格生存手册
623400000047

第47章 1 实用未必好用

第五篇第三章成功人际关系必备的实用技巧

1 实用未必好用

3号实用主义者的人生哲学就是务实、实用 ,他们不喜欢空洞的理论,认为有谈话的时间不如做点事情。这样的“哲学”很会误导他人,甚至他们自身深受耽误而不自知。

诚然,实用的东西很好,也能让3号在刚开始展开工作的时候得心应手,但是弊病也会很快出现。因为实用的东西或者理论多半是对眼前的状况而言比较有效,这样考虑难免会不够长远,功利心较强,只能对付几步之内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急功近利的他们容忍不了太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所以他们的出发点势必就不够“高瞻远瞩”,甚至成为“鼠目寸光”的一群人,和李斯的“老鼠哲学”很相似。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集大学者、大权谋家、大政治家于一身的李斯,作为秦国丞相曾经大红大紫、权倾一时,但最终他被腰斩于咸阳街头,并被抄家灭门。李斯的一生是秦国政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自身个性特征的体现和结果。

李斯出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人。少年时家境贫寒,年轻时曾经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官。有一天,李斯上厕所,看到老鼠偷粪吃,老鼠又小又瘦,见人来就惊慌逃窜。过了不久,李斯又在粮仓里看到老鼠在偷米吃,这些老鼠又肥又大,看见人来,不但不逃避,反而瞪着眼很神气的样子。李斯觉得很奇怪,仔细一想,他悟出一个道理:又瘦又小见人就逃的老鼠,是无所凭借;而又肥又大见人不逃避的米仓老鼠是有所凭借而已。

为了能做官仓里的老鼠,求得荣华富贵,李斯辞去了小吏的职务,前往齐国,去拜当时著名的儒家学者荀子为师。李斯十分勤奋,同荀子一起研究“帝王之术”,即怎样治理国家、怎样当官的学问。学成之后,他便辞别荀子,到秦国去了。由于李斯才华横溢,并且提出了许多治理国家的好建议,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

韩非是李斯的同学,他们同在荀子门下求学。韩非著作极丰,秦王感叹道:“我若能见到此人,能和他交游,死而无憾。”后来韩国在国势危急之际,起用韩非,让他出使秦国。李斯知道韩非的才能在自己之上,出于嫉妒,他对秦王说:“韩非是韩王的近族,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理。”秦王说:“既然不能用,那就放走吧!”李斯却希望赶尽杀绝,他又对秦王进言:“如果放他回韩国,他定会为韩出谋划策,对秦国十分不利,不如在他羽翼未满之时将他杀掉。”秦王听信了李斯的话,赐给韩非毒药,令他自尽,就这样李斯除掉了他的对手。而后秦王统一了中国,李斯也升为丞相,职位越来越高,权势也越来越大。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以赵高为首的旧贵族意欲立胡亥为帝。而要立胡亥为帝,就必须通过李斯,李斯身为丞相,掌握着最高权力,没有李斯的同意,胡亥是当不了皇帝的。当时朝廷内部李斯是可以揭露赵高,粉碎篡位阴谋的唯一的一个人。但是由于李斯软弱、妥协,更是因为他想保住他的荣华富贵,他没有这样做。

为了让胡亥上台,赵高抓住李斯的弱点,用高官厚禄去引诱李斯,而李斯过于贪恋“富贵极矣”的社会地位,总想保全已经到手的既得利益,所以面对赵高的威胁和引诱,他听信了赵高,对赵高的阴谋未进行及时揭露和制止。

胡亥继位以后,赵高便开始陷害李斯,最后使忍无可忍的李斯到秦二世面前揭露赵高的罪行,但秦二世非常信任赵高,把这些又告诉了赵高。赵高进一步诋毁李斯:“李斯最忌恨的就是我,我一死,他就可以谋反了。”秦二世听后,立即下令把李斯逮捕入狱,并派赵高负责审讯。

李斯被套上了刑具,关进了监狱,并受严刑拷打、百般折磨,他忍受不了痛苦,只好供认了“谋反”的“罪行”。经过十余次的审讯,李斯被判处死刑。

李斯的悲剧结局,固然与当时的局势有关,与他的个性更是不无关联。他的老鼠哲学,注定他是一个贪婪的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他可以除掉他的同学韩非,甚至不惜帮助赵高篡位,最终走入了赵高的陷阱,落得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一切的结局可谓咎由自取,怪不了别人。

可见实用的理论未必好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只考虑眼前利益,过于功利,那么更大的苦头将会在未来等着你。对于一贯喜欢实用主义的3号来说,他们也许该换个角度考虑,做事情的时候未必需要事事都要有回报,或者说有看得见的回报。偶尔吃亏一点,换来的却是长远的利益,何必总是计较于能否立刻带来效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