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九型人格生存手册
623400000045

第45章 1 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

第五篇第二章走火入魔的务实不如火候得当的浪漫

1 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区别,其实大相径庭。正确地做事只是让我们在做事的时候选择正确的方法,并不能够保证有成效。比如,你开车去某个地方,需要往东走,但是走错了方向,你走向了西面,那么不管你选择的道路多么宽敞,你本人的技术多么好也不能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那么做正确的事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方向性错误。它会告诉你该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你怎么做的问题。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这两者比较起来一个是方向与目标,一个是方法与途径。

我们做事情首先要考虑的是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才是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有时候需要放弃一些既得的东西,甚至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因为是正确的事,意味着理性,不能感情用事。这也正是3号实用主义者的特征,他们做事情,想到的永远是我该做什么。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 “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有些事情,你虽然尽了很大的努力,却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你所走的研究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别的项目,寻找成功的机会。这就是做正确的事。

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失败之后,他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转入力学研究,在力学研究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止,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而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我们都要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做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进退将会指引你走向成功。正确的事情除了意味着你要放弃已有的成果,还有可能是“逼迫”自己做不愿意的事情,所幸的是3号实干家在这方面好像与生俱来。

汉高祖刘邦在天下大定之后,在一片等待论功行赏的气氛当中,却只先分封了20多名功劳不大的部将。其他在他眼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部将,如何分封都还在斟酌考虑中。

那些自恃功劳不凡的部将无不伸长脖子,望眼欲穿,而且生怕论功不平、赏赐不公,天天红着眼珠,大眼瞪小眼,一个个焦虑难安。不仅同僚之间钩心斗角,与刘邦之间也衍生出相当紧张的气氛。刘邦非常苦恼,于是便唤张良前来,想听听他的想法。张良有些沉重地回答他说:“陛下来自民间,依靠这些人打得天下。过去大家都是平民百姓,平起平坐。现在你成为天子之后,先分封的人大部分都是你的世交故友,所诛杀的都是与你关系较疏远的人,不然就是得罪你、让你看不顺眼的人。这样下去,难免会有人心生反意。”

刘邦听了之后,面色凝重,便问张良如果真有这么严重,该怎么办?

张良想了一下,反问刘邦:“在这些一起打天下的部将当中,你最讨厌的人是谁?这个人不被陛下喜欢的原因,最好又是大家所熟知的。”

刘邦回答说:“雍齿常常捉弄我,他是我最讨厌的人,我想这也是大家早就知道的事情。”

张良马上提出建议:“那么今天就先将雍齿封为王侯。这样一来,我看就可以解除一些不必要的疑虑,安定大家的心了。”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立刻宣布将雍齿封为“什邡侯”。这件事果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些人的心里看来,连皇帝最讨厌的人都有糖吃了,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于是君臣之间的紧张关系自然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一个小小的官职让昔日不满刘邦的雍齿从此也死心塌地,甘为刘氏天下效犬马之力。

张良给刘邦的建议就是做正确的事,尽管刘邦心里可能百般不愿意,但是他为了天下的安稳和更大的利益,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喜好与意愿。

做正确的事需要大智慧,要有大取舍的魄力,没有这种大气魄决不会做到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