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弘一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
623300000010

第10章 9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

第一章9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

修净土宗者,应常常发代众生受苦心。愿以一肩负担一切众生,代其受苦。所谓一切众生者,非限一县一省、乃至全世界。若依佛经说,如此世界之形,更有不可说不可说许多之世界,有如此之多故。凡此一切世界之众生,所造种种恶业应受种种之苦,我愿以一人一肩之力完全负担。决不畏其多苦,请旁人分任。因最初发誓愿,决定愿以一人之力救护一切故。

譬如日。不以世界多故,多日出现。但一日出,悉能普照一切众生。今以一人之力,负担一切众生,亦如是。

——弘一法师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弘一法师在他的有生之年发出了如此的呼声。他修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身的超脱,而是为了去普度众生,去担负一切众生的罪恶,愿意去代替他们受苦。以他的一人一肩之力去承担一切的罪恶,这又是何等的无私与伟大啊!

自私是一种潜藏在心灵深处的人的本能欲望,它的存在与表现通常是不为人所察觉的,私欲较强的人不顾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一味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在自己的私欲得到满足的时候却又心安理得地去享受。这也正如卢莱修所说:“自私是人类的一种本性,高尚者和卑劣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能够克制这种本性而代之以无私的给予,而后者则任其肆意横行。”

有的人眼睛虽然看不见,心却无比光明宽阔;有的人耳聪目明,却只顾一己之私。将要掉在坑里的,往往不是瞎眼的,恰恰因为瞎眼的点亮了无私的灯笼,才免得大家一同摔得难看。

传说有一天,阎王正在审判分发小鬼们投胎的去处。阎王在那里宣判:“张三你到东村投胎做人,李四你到西村投胎做人……”地狱中声声不断,阎王依次分派。

这时,一只等在一边的猴子,忍不住开口说:“阎王,那些小鬼你都让他们去投胎做人,你就发发慈悲心肠,让我这只猴子也去尝尝做人的滋味吧。”

阎王说:“猴子啊,人的身上没有长长的毛,而你全身上下长满了毛,怎么能去做人呢?”

猴子说:“我把身上的毛拔光,不就可以到人间去了吗?”

阎王经不起猴子的再三哀求,答应帮助猴子拔毛。阎王伸手拔了一根毛,猴子痛得“嗷嗷”直叫,一溜烟逃走了。

阎王叹了一口气说:“连一毛都舍不得拔,还怎么有资格做人呢?”

这则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布施不但是成佛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一个总是保全自己、自私自利的人,可能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

从前有一个人,经过长途跋涉,非常疲乏和干渴。他看见一条竹筒连成的水道淌出清清的细流,就赶紧跑过去捧水便喝。喝饱后,他满足地对竹筒说:“我已经喝够了,水就不要再流了。”他说完后,发现水依然细细地流着,心中发起了火:“我说我喝完了,叫你不要再流,为什么还流?”有人见到他这个样子,暗自发笑,上前开导说:“你真没有智慧。你自己为什么不离去,反叫水不要来呢?”

世间的人,因为生死渴爱,饮五欲碱水,如此以为饱足,可是久而久之对这缠人不休的欲望也会生出疲厌,如是就想:“这些诱人的色声香味,不要再来到我的面前,使我眼见心烦。”可是五欲依然如旧,不断纠缠人心,于是按捺不住大发雷霆,再次诅咒:“我要你迅速消失,永远不要再出现,为什么你还来纠缠,让我见到心生烦恼!”有智慧的人说:“一个人若要离开五欲,应该收摄自己的六情,关闭心意,妄想不生,这样才能得到解脱。何必执著眼前的事相,而希望它不生呢?”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其实这都是人的自私心理在作怪,自私是人类的劣根性之一。

人,无论是谁,都会有私心,这是人天性中的缺陷,但这种缺陷,并不是无药可救的。我们应该懂得,仁爱应摒却私心,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就是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果每个人都因自私而不对他人行善,那么善与爱无法共享的世界必然是一片黑暗。

要使自己拥有的名贵的花卉不失本色,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邻居的花圃里也都种上同样高贵的花,因为心灵无私是保持高贵的唯一秘密,也是营造仁爱氛围的唯一方法。爱默生曾提醒我们:“要做一个为后来者开门的人,不要试图使世界成为死巷。此生最美妙的报偿就是,凡真心帮助他人的人,没有人不帮助自己的。”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一个自私的人注定会伤害到自己,而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反而会从别人那里得到好处。把自私从你的心里赶走,你的心中就会充满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