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623100000033

第33章 2井口再大,也抵不过天的一角

第十章2井口再大,也抵不过天的一角

《庄子?秋水篇》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之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但是井口太小,东海之鳖完全进不去,被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旱,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从没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井底之蛙”由此得来,世上做“井底之蛙”的人并不少,他们自以为是,自高自大。

虽然自大往往不是空穴来风,自大的人总有一些突出的地方。正是由于这些突出的特长,使他们较之别人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达到一定程度,便使人目空一切,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

人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懂。这样的人就永远不会进步,就像老爱欣赏自己脚印的人,只会在原地绕圈子,步上井底之蛙的后尘。

那些自大的“井底之蛙”,对于世界的看法往往是局限而肤浅的,他们仅仅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不可靠的感性认知,对事物或形势进行表面性的判断,盲目地、自以为是地相信自己,最后的结果往往与预期的相去甚远,甚或截然相反。

自负是对自我的片面认识。那些“井底之蛙”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只在自己的“井底”看世界。他们缺乏自知之明,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自负的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过分的自恋和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跳不出自己的“浅井”。

在自负心理的支配下,不少“井底之蛙”的生活观念不正确,心理定位偏高,结果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能碌碌无为,永远蹲在自己的“井底”。

要摆脱盲目的自负,跳出自己的“井底”,首先就要有谦虚归零的心态。也许你还未真正认识自己,接纳别人,但与他们不同的背景将使你接纳许多不同的事物,试着改变自己,这样你就能更冷静地面对这个世界了。

其中,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往往关闭他们的耳朵,拒绝别人的批评,这成为他们致命的弱点。接受别人的正确批评,就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改变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

比尔?盖茨说:“如果我们有了一点成功便觉得了不得,这是很不好的。但是假如在我们为自己的成功自鸣得意时,有一个人来教训我们一番,那我们就很幸运了。”

与人交往时,要平等相处。“井底之蛙”们视自己为世界主宰者,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怀有归零心态,降低自己的身位与人平等交往。

认清自我,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跳出“井底之蛙”的局限,不要让盲目的自大遮住自己的眼睛,用一颗归零之心面对自己,面对世界,你就可以看得更高,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