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623100000150

第150章 3这个世道不流行做“忠犬”

第四十三章3这个世道不流行做“忠犬”

忠诚是人的优秀品质,但是忠诚不意味着盲目,忠诚是有前提的。你对一个人忠诚,对一个团队忠诚,前提是这个人、这个团队对你有等价的欣赏与付出。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是沟通的纽带,对才华和品质的认同是浇灌忠诚之花必不可少的水肥。如果对方对你的才华怀疑,对你的人格怀疑,双方没有打开心扉推心置腹,那么,你的“愚忠”只能并不能给彼此带来双赢的利益,只能给你自己莫大的伤害。

章邯是秦朝的大将,对朝廷忠心耿耿,屡建大功。

陈胜、吴广起义后,章邯受命讨伐。由于军力不足,章邯便把刑徒和官奴也组织起来,在他的调教下,这支拼凑起来的队伍也颇有战斗力。

章邯性情直率,不喜谄媚,他对当时掌控了朝政的权臣赵高也不逢迎,惹得赵高十分恼怒,他为了报复章邯,竟对章邯的大功视而不见,更无封赏之意。

项羽崛起后,章邯和他交手多有败绩,他为此向朝廷频频告急,不想赵高为置其死地,不仅不派兵援助,还把他的告急文书一律扣压,从不向秦二世禀报。

章邯连连失败的消息,有一天终于让秦二世知道了。秦二世身边的太监对秦二世说:“章将军勇冠三军,若他有失,秦国就危险了,陛下将怎样对待他呢?”

秦二世怒不可遏:“章邯深负皇恩,罪该万死,他还想活命吗?”

太监摇头说:“章将军如今已是败军之将,必心多惶恐,斗志有失。陛下既依靠他杀敌保国,就不能任性责罚他了,否则他惧祸投敌,陛下岂不更加危险?陛下若能忍下气来,略作抚恤,章邯不见陛下怪罪,他定能定下心神,再为秦国建功。”

秦二世于是再找赵高商议此事,赵高故作惊讶地说:“章邯此人自高自大,向来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这样的人不加责罚,哪能显出陛下的天威呢?”

秦二世又要下诏指责章邯,有的大臣上奏说:“时下国家危难之秋,章邯实在是不可多得之良将,这个时候不求全责备,对谁都有好处。一旦诏书降下,万一章邯投敌,陛下岂不得不偿失?”

赵高在旁阴声道:“皇上赏功罚罪,理所应当,章邯若心怀异志,正好可将他除去。他若为忠,又怎会因皇上责罚而叛敌呢?”

秦二世于是下诏,对章邯大加指责,言辞甚厉。章邯接诏,又气又怕,一时六神无主。长史司马欣前去咸阳替他探听消息。他从别人口中知晓这其中的缘故,于是赶紧返回对章邯说:“赵高对将军有心排斥,看来无论你有功无功,都不免遭他陷害了。”

章邯大吃一惊,情绪更加低落。

值此时刻,赵将陈余派人送书前来,劝他反叛秦国,信中说:“白起、蒙恬都是秦国的大功臣,可他们的下场却是被赐死。将军为秦卖命奋战,到头来却为赵高陷害、昏君猜忌,其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天意亡秦,如将军认清形势,反戈一击,不但无有灾祸,还有除暴济世之大名,何乐而不为呢?”

章邯见信落泪,久不做声,司马欣长叹一声,出语说:“皇上不识奸佞,反责忠臣,这不是将军欲反,而是不得不反啊!”

于是,章邯向项羽投降。

谁都不愿意成为背叛者,谁都愿意做忠臣。可是,当奸佞的匕首刺向你心窝的时候,你还有什么理由原地待毙?做人要辨别是非曲直,做忠臣可以,但不要做愚忠之臣。择良木而栖,适当的时候炒掉你的主人,给赏识你的人增添一名良将,给你自己寻求一个可让你大展才华的伯乐。

不要觉得失落或愧疚,或许,那个你曾经想为之拳拳效忠的主人,正为走了一个眼中钉而暗自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