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623100000137

第137章 3流入大海的河流会转弯

第三十九章3流入大海的河流会转弯

做人要学会灵活变通。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智慧之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反之,一个不善于变通的人,“一根筋”只会四处碰壁,被撞得头破血流。而那些真正能流入大海的河流也是因为懂得转弯。

生活中很多时候,以硬碰硬往往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此时,如果能灵活一些,讲究一点“曲线”策略,往往就能化解矛盾,握手言和。比如面对他人的不适当言行,如果你针锋相对地进行争执和批驳,对方很难从内心真正接受,还可能使自己“惹祸上身”,而如果能在表达方式上巧妙一些,效果就好多了。

明代嘉庆年间,“给事官”李乐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结果把皇帝惹火了。嘉庆以故意揭短罪,传旨在李乐的嘴巴上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进食,就等于给他定了死罪。这时,旁边站出一个官员,走到李乐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大声责骂:“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叭叭地打了李乐两记耳光,当即把封条打破了。由于他是帮助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不好怪罪。其实此人是李乐的学生,在这关键时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不顾情势,犯颜“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怕也难脱连累。这个方法的使用真是巧妙至极。李乐不懂得人与人之间“润滑当先”的道理,比自己的学生还差了一大截。

中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绕圈子的,不会“绕圈子”,就很容易成为吃亏的角色。深谙此道的人才可能左右逢源。不过,这种“绕圈子”应该以“方正”为中心,要有好的动机。很多人为了讨好上司不惜奴颜媚骨,唯唯诺诺,根本不考虑下属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这种做法是让人鄙视的。而很多流芳百世的清官们,则是为了百姓的利益委婉地与上司“对着干”。

当然,和上司“对着干”要冒一定的风险,因此,一定要注意方式,对于上司过分不合理的要求,也不可硬顶着来,而是要注意婉转,不卑不亢即可。

甘罗的爷爷是秦朝的宰相。有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花园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

“爷爷,您碰到什么难事了?”甘罗问。

“唉,孩子呀,大王不知听了谁的教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

“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他眼睛一眨,想了个主意,说:“不过,爷爷您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你上朝好了。”

第二天早上,甘罗真的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

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

甘罗说:“大王,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

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甘罗的爷爷作为秦朝的宰相,面对皇帝无理的问题,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拒绝。甘罗作为一个孩童,能如此得体地拒绝秦王,并让秦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无理请求,实在是大出人们的预料。也正因为如此,秦王才有“孺子之智,大于其身”的叹服。以后,秦王又封甘罗为上卿。现在我们俗传甘罗十二岁为丞相,童年便取高位,不能不说正是甘罗的那次智慧的拒绝,才使秦王越来越看重他的。

当领导提出一件让你难以做到的事时,如果你直言答复做不到时,可能会让领导损失颜面,这时,你不妨说出一件与此类似的事情,让领导自觉问题的难度,而自动放弃这个要求。

所以,当我们遇到难题,正面难以解决时,不妨采取迂回的策略,以曲求胜,往往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