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623100000134

第134章 5造一个自己的梦工厂

第三十八章5造一个自己的梦工厂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别人的机会为什么这么多,而自己却没有呢?很多人总是等着机遇的降临来大干一番,比如:获得老板的赏识,对自己委以重任,发挥自己最出色的才能。也许你也梦想着自己开公司,此公司拥有着良好的设备,优秀而努力的员工……等等。可是,现实是我现在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员工,什么机会也没有。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是,那些真正成功的人与你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不是只坐等时机,而是创造时机。

有一天,一位先生宴请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女士,林语堂先生也在被请之列,于是他就请求主人把他的席次安排在赛珍珠之旁。席间,赛珍珠知道座上多是中国作家,就说:“各位何不以新作供美国出版界印行?本人愿为介绍。”

座上人当时都以为这是敷衍说辞而已,未予注意。独林语堂当场一口答应,回去后花了两天时间,搜集其发表于中国的英文小品,编成一册,送给赛珍珠,请为斧正。赛珍珠因此对林语堂印象至佳,其后乃以全力助其成功。

据说,当日座上客中尚有吴经熊、温源宁、全增嘏等先生,其英文造诣而言,均不下于林语堂。但假如他们也像林语堂那样认真,能够根据别人的一句话为自己创造机会的话,那么成功者就未必是林语堂了。

机会从来不是偶然得来的,人生变化的机会有很多,要想获得成功的机会,你就得行动起来,为机遇的到来做准备,并且要主动去创造机会。正所谓:“弱者等待机会,强者把握机会,智者创造机会。”

华隆集团的创办人卢俊雄 10岁时便开始瞒着家人,带着10元钱独闯武汉去寻求机遇,发掘财缘。正因为他的这种积极,最终改写了他的人生。

1980年,由于父亲给的三本邮票,卢俊雄凭这些邮票,参加了1980年在广州文化公园举行的全国首届邮票展销会。他并且用卖报卖书的几十块钱,在市青少年宫、火车站、邮票公司等处,又炒起了邮票,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读初二时,他成立了广州第一个自发性的中学生社团——“省实”集邮社。他帮爱集邮的学生代买各种邮票,从中提取“劳务费”。上高二时,他组织了“中学生集邮冬令营”。他将自己对集邮的感受写成文章,寄给香港《邮票世界》杂志,竟获刊登。一些海外邮票商竟纷纷来函寄钱,托他购买邮票。因此,卢俊雄开始进入了“国际市场”,他从中赚取差额。念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卢俊雄做了另一次跋涉——给深圳大学一勤工俭学者从广州批发贺卡。他以高价卖出了广州最便宜的批发商的积压品。在开始的时候,他10天不到就赚了3000多元。

卢俊雄通过《集邮杂志》和邮票公司搜集了全国2000多个集邮爱好者的姓名、地址,用卖贺卡赚的3000多元钱办了份双面8开铅印的《南华邮报》免费寄给这些人。到1989年,《南华邮报》已发行5万份,拥有5万个客户。1991年2、3月至7、8月间,由于股市整顿,邮票市场非常兴旺,邮票大致上涨了5倍,卢俊雄大获其利。

搞了两年的邮票生意,卢俊雄又开始在市中心旧房子上打主意。作为刚刚兴起的房地产业,卢俊雄抓住了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在当时房产市场尚未启动的形势下,他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他再一次使用了靠别人的钱去赚钱的方法,取得了成功。

在不断前进探索的过程中,卢俊雄一步步的迈向了成功,难道说从十岁那年开始卢俊雄就有别人给予的机会吗?难道说一路上走来,卢俊雄都是有着很现成的机遇吗?没有,这一切也都是靠他自己的努力,才获得了成功。

所以,我们不要期待着别人去给自己机遇,许多机遇是需要自己去创造的。创造机遇需要我们做生活的细心人。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机遇。就如同一个商人,细心的观察市场,去探求市场的真空,寻求重要商机。那些总能赚大钱的人,是因为他们总是早别人一步发现商机,为自己创造机遇,而不是静静地等待机遇到来。或许别人的一句话就是机会,只要你好好的把握就会,建造机会,很可能下一个成功的人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