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权博弈
622200000074

第74章 51997,刮向香港的黑色金融风

第十三章51997,刮向香港的黑色金融风

香港将坚定执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

——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

横扫东南亚后,索罗斯注意到了同东南亚隔海相望的香港。尽管没有处于危机的风眼,但灾难却并没有就这样放过香港。此时,香港也绷紧了自己的神经,因为,人们都感觉到,这股黑暗之风登临港岛是迟早的事情。整个香港的经济都处于严密的戒备状态,等待着那场不可避免的劫难。

1997年10月,金融飓风正式刮到香港,当时,仅在三天之内,香港恒生指数就以平均9%的跌幅下挫,并累积下跌了将近3000点!着实形成了一场小股灾!回想当时的情景,有人甚至认为这几天的变化可以同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相提并论。

一时的黑云压境,让香港人民多少有些恐慌。社会震荡,股市委靡,整体经济开始出现多年未有的负增长。面对即将受损的金融、房产等支柱产业,香港政府决定打响一场金融保卫战!

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立即发表声明安抚投资者,受到政府信心的影响,10月24日,在经历了几个交易日的跌幅后,香港股市开始反弹。只是,接下来的情况并没有向乐观的方向发展,10月28日,恒生指数再次狂泄,特区人民开始陷入了失望之中。

当初,索罗斯和助手琼斯在分析香港在金融危机中的发展情势时,曾认为香港政府是挺不过这场危机的,因为,其一,香港是个“众人皆炒股”的地方,人们对股票十分痴迷,一旦股市有所变化,几乎香港的整个经济都会都抖动起来,其二,香港的股市中,房产和银行的股票占很重要的部分,而当时这两者中都存在着一定的泡沫,倘若在金融危机的牵引下,泡沫竞相破裂,则香港的股市几乎就可以被摧毁。

看起来,他们小窥了特区政府的抵抗能力。尽管受到房产泡沫等因素的影响,香港的经济环境恶化、通胀压力增加、贬值趋势明显,但年轻的特区政府临危不乱,一手掀开了保卫战的帷幕。

同风暴第一次正面交手,是1997年10月。当时的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利用提高短期贷款利率的方式将打击降到最低,而且自始至终只用此一招,因此,他又被戏称为“任一招”。

索罗斯等人此时也没闲着,他们利用对冲基金对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接连不断地冲击港币,以期动摇香港恒生指数。要知道,只要让恒生指数跌宕,就能轻易打击人们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恒生指数大幅下挫,将会引起广大投资者盲目恐慌,而国际大投机家们就可以达到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这般阴险的用心,让香港政府不禁心头一震。但参看一下香港的汇率制度,就知道货币投机者的愿望恐难实现。因为,在汇率制度上,一方面,香港政府能够用对发钞银行的控制,让港元与美元直接挂钩,以保持稳定,另一方面银行能及时同公众市场相互协调,使市场汇率一定程度地反映现实资金供求状况。两者结合,足以让投机者无计可施。

时局一时被稳定下来,人们也都松了一口气。

不过,很快特区政府就意识到,下一股风暴将会更加凶猛。1998年5月,第二波狂风袭来。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仍使用老对策,换来了香港暂时的挺立。可是,再次被摧残的香港金融市场已是满目疮痍。

掐紧时机,索罗斯带领国际投机资金又一次进行了金融突袭。他们兵分三路,分别向香港汇市、股市、期市同时发难,让香港政府应接不暇。汇率制度在强大的攻击下渐感不支,港股急转之下。国际投机家们得悉港股下跌的消息后,更是猖獗起来,并扬言要将香港变成自己的“超级提款机”。

特区政府绝不会让这些人称心如意。为了避免港元继续受到狙击,香港金管局改变了资金政策,根据实际情况以惩罚性的利率来调整资金。此决定令银行同业市场利率飙升,一度升至300%。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港币的外流。

同时,香港政府和商界人士共同携手启动影响重大的舆论宣传,为香港人们注入强大的信心动力。加上中国内地对香港采取减息政策,促使了香港股市强劲反弹,港元汇价也恢复稳定。

国际投机家们并未就此死心,他们认为,资金压力与舆论压力都不可能使特区政府长期支撑下去,只要同香港打持久战,就一定能耗尽特区政府的心力。但,此时刚刚出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说的一句话让索罗斯等人惊呆了——“如果香港有需要,中央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香港!”

朱镕基的这句话对国际投机家们无疑是个巨大的警告,也是对香港经济的莫大鼓舞。事实证明,中国政府的确在危难时刻给予了香港最坚定的支持。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致使国际投机家的行动大受限制,

1998年9月,基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恒指急速反弹。飙升588点,令索罗斯等人损失惨重。终于,这些野心家们在阵阵臭骂声中败退而去。

惊心动魄的港币保卫战告一段落。当时特区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的机敏表现,,获得了香港特区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的高度评价,他认为,相关政府部门反应快,应对及时,将危机处理得十分恰当。

很快,曾经密密实实压在香港上空的乌云消散了,香港市场逐渐恢复了元气。

如今,人们再回首这段金融较量时,会发现,香港金管局取得胜利的过程蔚为艰辛,甚至是险中求胜,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民众的坚定信心,恐怕香港也会成为索罗斯的“刀下鱼肉”。那段黑暗的岁月,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对金融危机的回忆,而还加深了特区政府对金融管理中诸多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