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看人说话无往不利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时甚至可能是惊人的。独特的个性、爱好,独特的知识结构、心理态势,使某个人只能是“这样”而不能是“那样”。因此,与不同的人交谈,就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
俗话说,“看碟下菜,量体裁衣”,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待人处世时,要学会对人的性格作具体分析,然后再决定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对于傲慢无礼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最好不要跟这种人多谈,所谓“多说无益”;对沉默寡言的人就要直截了当;对深藏不露的人,只需把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就可以了;对于瞻前顾后、草率决断的人,要把话分成几个部分来讲……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虽含贬义,却也不无道理。有时候,说一句别人爱听的话,就能接近彼此的距离。然而,偏偏有人不这么想,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总是对别人说带刺的话,最终闹个不欢而散。在这方面,这些人就应该向徐文远好好学学了。
徐文远是名门之后,他幼年跟随父亲被抓到了长安,那时候生活十分困难,难以自给。他勤奋好学,通读经书,后来官居隋朝的国子博士,越王场侗还请他担任祭酒一职。隋朝末年,洛阳一带发生了饥荒,徐文远只好外出打柴维持生计,凑巧碰上李密,于是被李密请进了自己的营帐。
李密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请徐文远坐在朝南的上座,自己则率领手下兵士向他参拜行礼,请求他为自己效力。徐文远对李密说:“如果将军你决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险之际辅佐皇室,那我虽然年迈,仍然希望能为你尽心尽力。但如果你要学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难的时刻,趁机篡位夺权,那我这个年迈体衰之人就不能帮你什么了。”李密答谢说:“我敬听您的教诲。”
后来李密战败,徐文远归属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见到徐文远十分高兴,赐给他锦衣玉食。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充,总要十分谦恭地对他行礼。有人问他:“听说您对李密十分倨傲,对王世充却恭敬万分,这是为什么呢?”徐文远回答说:“李密是个谦谦君子,所以像郦生对待刘邦那样用狂傲的方式对待他,他也能够接受;王世充却是个阴险小人,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会被他杀死,所以我必须小心谨慎地与他相处。我察看时机而采取相应的对策,难道不应该如此吗?”等到王世充也归顺唐朝后,徐文远又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徐文远之所以能在五代隋唐的乱世中保全自己,屡被重用,就是因为他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之法,懂得灵活处世,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在历史上,往往那些君子大忠却似奸,他们说话疾言厉色,也是出自于苦口婆心,说话直截了当、显山露水,可是却祸从口出;而那些小人大奸却若忠,说话喜欢谄媚,拍别人马屁,其实他们内心非常可恶,计较利害,福却从口中来,因为他们懂得看人“下菜碟”,明白说话的艺术。当然,这样的处世之理,并非只有那些奸猾小人明白,就连圣人孔子也非常清楚。
一次,孔子的学生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说:“不能。”又一次,另一个学生冉求又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说:“干吧!”公西华在旁听了犯疑,就问孔子:“两个人的问题相同,而你的回答却相反。我有点儿糊涂,故来请教。”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冉求平时做事好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好胜,胆大勇为,所以我劝阻他。)
正所谓:到什么庙里烧什么香。不同的庙里有不同的神,不同的神有不同的爱好,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情一样,真正懂得“敬神”的人,就会各个准备,投其所好,对不同的神烧不同的香,这样才能令“神”心大悦。说话亦是如此,在面对不同的人时,唯有针对其个性而说,才能“百说百灵”,说到其心坎里,使自己的意见更容易被接受。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面对性情各异的人,出口的话语也需仔细斟酌。不同的人口味不同,因而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之说;不同的人所欣赏的言语也不同,因而需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