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格局决定命运
622000000009

第9章 人生需要定位,选对舞台才能演出风采(4)

美国著名企业家、戴尔电脑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常说:“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主意很好,就去试一试!”而戴尔本人也正是凭着果断的行动成为企业巨子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总是在冥思苦想,总是顾虑重重:“我还没准备好呢,我能实现这个梦想吗?”他们迟迟不敢行动,结果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安妮是大学里艺术团的歌剧演员。在一次校际演讲比赛中,她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最为璀璨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先去欧洲旅游一年,然后要在纽约百老汇中成为一名优秀的主角。当天下午,安妮的心理学老师找到她,尖锐地问了一句:“你今天去百老汇跟毕业后去有什么差别?”安妮仔细一想:“是呀,大学生活并不能帮我争取到去百老汇工作的机会。”于是,安妮决定一年以后就去百老汇闯荡。

这时,老师又冷不丁地问她:“你现在去跟一年以后去有什么不同?”安妮苦思冥想了一会儿,对老师说,她决定下学期就出发。老师紧追不舍地问:“你下学期去跟今天去,有什么不一样?”安妮有些晕眩了,想想那个金碧辉煌的舞台和那双在睡梦中萦绕不绝的红舞鞋……她终于决定下个月就前往百老汇。

老师乘胜追击:“一个月以后去跟今天去有什么不同?”安妮激动不已,她情不自禁地说:“好,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一下,我就出发。”老师步步紧逼:“所有的生活用品在百老汇都能买到,你一个星期以后去和今天去有什么差别?”

安妮终于双眼盈泪地说:“好,我明天就去。”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已经帮你订好明天的机票了。”第二天,安妮就飞赴到世界最高的艺术殿堂——美国百老汇。当时,百老汇的制片人正在酝酿一部经典剧目,几百名各国艺术家前去应征主角。按当时的应聘步骤,是先挑出10个左右的候选人,然后,让他们每人按剧本的要求演绎一段主角的对白。这意味着要经过百里挑一的两轮艰苦角逐才能胜出。安妮到了纽约后,并没有急着去漂染头发、买靓衫,而是费尽周折从一个化妆师手里要到了将排的剧本。这以后的两天中,安妮闭门苦读,悄悄演练。正式面试那天,安妮是第48个出场的,当制片人要她说说自己的表演经历时,安妮粲然一笑,说:“我可以给你表演一段原来在学校排演的剧目吗?就一分钟。”制片人首肯了,他不愿让这个热爱艺术的青年失望。当制片人听到传进自己鼓膜里的,竟然是将要排演的剧目对白,而且面前的这个姑娘感情如此真挚,表演如此惟妙惟肖时,他惊呆了!他马上通知工作人员结束面试,主角非安妮莫属。就这样,安妮顺利地进入了百老汇,穿上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双红舞鞋。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只靠一张嘴来谈理想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唯有做到理想与行动二者合一,才有可能让梦境全部实现。

所以,马上行动是一种好习惯。奥里森·马登说过:“把梦想变为现实,一定要做三件事:第一,使目标具体化;第二,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第三,付诸行动。”凡拥有人生大格局的成功者,都善于当机立断,一旦决定就全力以赴,因为他知道:唯有行动,才能使梦想变为现实。

积极主动者,更受机遇的青睐

很多人常常认为只要准时上班、按点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完成工作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属于自己的那份薪酬了。其实,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首先是一个心态和态度的问题,生活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但更需要一种主动进取、自动自发的精神。积极主动的人,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麦迪和罗斯一起进入一家快餐店,当上了服务员。他俩的年龄一样大,也拿着同样的薪水。可是工作时间不长,麦迪就得到了老板的嘉奖,很快被加薪,而罗斯仍然在原地踏步。面对罗斯和其他服务员的牢骚与不解,老板让他们站在一旁,看麦迪是如何完成服务工作的。在冷饮柜台前,顾客走过来要一杯麦乳混合饮料。麦迪微笑着对顾客说:“先生,你愿意在饮料中加入1个还是2个鸡蛋呢?”

顾客说:“哦,一个就够了。”

这样,快餐店就多卖出1个鸡蛋。在麦乳饮料中加1个鸡蛋通常是要额外收钱的。

看完麦迪的工作后,老板说道:“据我观察,我们大多数服务员是这样提问的:‘先生,你愿意在你的饮料中加1个鸡蛋吗?’而这时顾客的回答通常是:‘哦,不,谢谢。’对于一个能够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员工,我没有理由不给他加薪。”

主动是大格局者的积极行为,它是成功的一种方法,主动的人总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机会。

生活中,那些格局大、成就高的人无一不是积极主动的人,他们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这种人的个人价值和自尊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来自他人。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凭一时冲动做事,也不是只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赞,而是自动自发地、不断地追求完美。

“把握今天就等于拥有两倍的明天。”要以把今天的事情做完、做好的心态来对待你现在的事情。如果你现在已经在想了,那就立即行动,只有现在是可以把握的,只要做下去就好,在做的过程中,你的心胸就会越来越开阔,并获得成功的机会。

自动自发、具有主动进取精神的人,在任何岗位都能获得成就。而那些消极、被动地对待生活、工作,任何事情都要寻找种种借口的人,是注定与成功无缘的。

想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克服被动工作的习惯。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自觉自愿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驱使一个人在不被吩咐应该去做什么事之前,就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拿破仑·希尔还说过:“这个世界愿对一件事情赠与大奖,包括金钱与荣誉,那就是自觉自愿。”拥有自觉自愿美德的人,肯定会获得世界赠与他的成就奖。假如领导的周围缺乏主动工作者,你如果具有强烈的主动工作精神,那么你自然能得到重视,并被重用。

千万不要只在别人注意你时才假装主动表现,这样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最严格的表现标准应该是由自己设定的,而不是由别人要求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期望比别人对你的期望还高,那么你无须担心会失去工作和别人的信任。成功是积极努力的结果,不论何种职业,想攀上顶峰,通常都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积极努力和精心的规划。

甩开借口,与责任同行

巴顿将军在他的战争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曾写到这样一个细节:

1

最后,巴顿写道:“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完成任务的人。”

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行事风格和生活态度。借口仿佛一个用温情伪饰的陷阱,能消磨人的斗志,或让你遗忘自己的责任所在。不幸的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借口在我们的耳畔窃窃私语,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堂皇,却常常让我们沉湎于自己令人腐化的温床,并为此付出失败的代价。

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甩开借口,我们才能与责任同行!

拿破仑·希尔说:“制造托词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这已是世界性的问题。这种习惯与人类的历史同样古老,这是成功的致命伤!”哲学家艾乐勃·赫巴德说:“为何人们用这么多的时间制造借口以掩饰他们的弱点,并且故意愚弄自己?如果用在正确的用途上,这些时间足够矫正这些弱点,那时便不需要借口了。”

富兰克林·罗斯福因患小儿麻痹症而下身瘫痪,他是最有资格找借口的。可是他从来不找任何借口,而是以信心、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向一切困难挑战,居然冲破美国传统束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他以病残之躯在美国历史上,也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成功篇章。罗斯福的经历,对于那些信奉借口哲学的年轻人,也许是一个极大的触动——不找借口,与责任同行,这是一种美丽的人生格局。

甩开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但它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无论你是谁,在人生中,无须任何借口,失败了也罢,做错了也好,再美妙的借口对于事情本身也没有丝毫的帮助。“我们必须把借口哲学——现在的情况我无法控制——改变为责任哲学”,“飞人”乔丹

说到了、做到了,也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