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格局决定命运
622000000038

第38章 小赢靠智,大赢靠德(3)

迷人的风度总是带来额外的影响力。每个商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性格开朗、风采迷人的员工,他们被看做是最宝贵的人才。

通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可以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地得到某个职位,而另一个,虽然可能更优秀、更有才能,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旧徒劳无功。这是为什么呢?显然,有影响力的人格是成功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人品常常被很多人忽略。他们看一个人往往看他是否精明能干、是否声名显赫,却很少强调这个人是否诚实、是否正直,显然他们并没有把一个人的人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很多人非常敬佩那些诚实、正直、勇敢的人,他们自己却很少要求自己这样做。就好像很多商人其实知道做生意应该讲信誉和实力,他们却往往靠欺瞒、夸大事实或使用其他伎俩来赚钱。一个人的人品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其他东西无法代替的。金钱、财富、地位、权力都无法弥补一个人人格上的缺陷。一个人不论多富有,也不论他有多大的权力,如果在他的人品中找不到诚实与正直,那么他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当人们提到他的名字时,即使有羡慕之心,也不会有敬佩之情。

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对开展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提高个人修养是一种长期行为,是一个人终其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

要想提高自己的风度和影响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始:

1多读书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书可以使人明心、清脑、益智、养气。明心指读书可以开阔人的心胸,涤荡人的灵魂;清脑指读书可以拓宽人的思路,开阔人的视野;益智指读书可以增长人的智力和才干;养气指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自身修养和气质。

首先,要多读与你所从事的工作相关专业方面的书,以养“才气”。作为一个现代人,一定要有较高的才干、能力,才能适应工作环境,并胜任自己肩负的职责,这就需要靠多读专业书来实现。

其次,要多读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籍,以养“灵气”。对待纷繁复杂的工作和生活,要保持敏捷的思想、灵活的工作方法,不至于陷入呆板、机械的教条主义中,为此,就需要多读一些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影响力,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影响力。

再次,多读政治方面的书籍,以养“大气”。要培养一种“大气”,就要多读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准确把握其实质和精髓,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多实践

多实践就要多接触社会,多向他人学习。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要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与经验。多实践还要多思考问题,多思考有利于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短处,克服因取得一定成绩而滋生的满足感,保持自己的进取心和影响力。

四、好人的肩膀靠得住

我们每一个人做事,要做好事,要好好做事,做有益之事;做人,要做好人,要好好做人,做优秀之人。做事先从做人开始,利人利己的事多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做。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大智若愚亦是一种德行

“大智若愚”从字面上理解,大智亦即最高的智慧接近于没有智慧,接近于木讷,接近于愚。智慧如果过于外露,仍然称不上高级的智慧,“聪明反被聪明误”,“多智则谋”,一个人精于算计反而会被人算计。

从做人的原则来看,“大智若愚”体现为以静制动、以暗处明、以柔克刚、以反处正之道,表现为降格以待的智慧。如果要克敌制胜,那么可以在不受干扰、不被戒惧的条件下,暗中积极准备,以奇制胜,以有备胜无备。如果意图在于获得外界的赏识,愚钝的外表可以降低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而实际的表现却又超出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智慧表现就能出其不意,引人重视。“大智若愚”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比有备、比动、比明更具优势,更能保护自己。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小时候是个文静怕羞的孩子,人们都把他看做傻瓜,常喜欢捉弄他。他们把一枚5分硬币和一枚1角的硬币扔在他的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个5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好心人问他:“难道你不知道1角比5分值钱吗?”

“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1角的,恐怕他们就再也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

愚、拙、屈、讷都给人以消极、低下、委屈、无能的感觉,是一副弱者的表现,使人难以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使人放弃戒惧或者与之竞争的心理,受到人们的轻视和忽视。但有时愚、拙、屈、讷是为了迷惑外界而人为制造的假象,目的正是为了减少外界的压力,松懈对方的警惕,或使对方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从而使自己轻松获益。

做人有做人的法则和技巧,做事有做事的规律和窍门。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法则、规律、技巧和窍门,才能步入成功者的行列。

做人的成败与做事的成败密切相关。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行为学家皮鲁克斯曾有一句名言:“做人是做事的开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把握不住这两点的人,永远都是边缘人!”只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经受做人的历练,才能胸怀大智、心装大事,才能通过健全的心智、充沛的精力、正确的行动,求得事业的成功。

成功之道,在以德而不以术,以道而不以谋,以礼而不以权。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一颗谦虚谨慎的心,都是不把自己的真正实力暴露出来的人。做人做事不锋芒毕露,不狂妄,不骄不躁,韬光养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做人踏实本分,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也才能够问心无愧。所谓成就感,并非是一步登天,而是在一步一步走过后,回头再看来路时那发自内心的欣慰与愉悦之情。切勿急切行事、用心急躁,急功近利的人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

我们每一个人做事,要做好事,要好好做事,做有益之事;做人,要做好人,要好好做人,做优秀之人。不算计他人,以厚德立身,以大智做事,考虑全面即使慢一点、愚一点,也不做错事。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成就大事的必要前提。

做人不败在小节上

顾全大局的人,不拘泥于区区的小节;要做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细碎的小事;观赏大玉圭的人,不细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为其上的蠹蛀而怏怏不乐。因为一点瑕疵就扔掉玉圭,还是得不到完美的美玉;因为一点蠹蛀就扔掉巨材,天下就找不到完美的良材。要做成大事,须统观全局,不可纠缠在小事之上。

北宋名将狄青和猛士刘易之间有一段这样的故事。

有一年,狄青要出守边塞,他的好朋友韩将军向他推荐了一名猛士,这名猛士叫刘易。刘易熟知兵法,善打恶仗,对狄青守卫的那段边境的情况非常熟悉,狄青带他一起到边境去十分必要。但是刘易有个不良嗜好,就是特别爱吃苦荬菜,一顿饭吃不到苦荬菜就会呼天喊地、骂不绝口,甚至还会动手打人,士兵、将领都有点怕他。

刘易和狄青一起到边塞后,忙于军务,每天早起晚睡,从内地带的苦荬菜很快就吃完了,而边塞又见不到这种野菜。这天,士兵送来的菜里缺少了苦荬菜,刘易便把盛饭菜的器皿扔到地上,并在军营中大闹不止。士兵将此事情报告给狄青,狄青听了非常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