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格局决定命运
622000000011

第11章 点亮“心量”之光,照耀心灵夜空(2)

也许民族的大义和历史显得过于沉重,但是世间万事的道理本就相通,这样的结论对于个人来讲再适合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伤害了你,你可以原谅他,因为没有原谅,就没有新的开始,也没有真正自由快乐的心情。但是,你千万不要将它真正遗忘。因为伤害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你结交之人的一个侧面,启发你重新认识人性。同时,它也是一座警钟,时时警示你避免再遭受同样的创痛。

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这样的事: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伤害你的事,你是宽容他,还是从此分手,或伺机报复?以牙还牙,分手或报复似乎更符合人的直觉本能。但这样做了,怨会越结越深,仇会越积越多,结果冤冤相报何时了。

一般人总认为,做了错事得到报应才算公平。但英国诗人济慈说:“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个人都有缺点,在最薄弱的方面,每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每个人都有弱点与缺陷,都可能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肇事者,要竭力避免伤害他人,但作为当事人,要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对方,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并让彼此回到和谐的状态中。

芝加哥人蒙泰在林肯竞选总统期间频频发出尖刻批评。林肯当选之后,为芝加哥人蒙泰在大饭店举行了一个欢迎会。林肯看见蒙泰站在角落里,虽然蒙泰曾大声辱骂过林肯,林肯仍然很有风度地说:“你不该站在那儿,你应该过来和我站在一块儿。”

参加欢迎会的每个人都亲眼目睹了林肯赋予蒙泰的荣耀,也正因为此,蒙泰成为林肯最忠诚、最热心的支持者。

所以,宽容才是消除矛盾的有效方法,冤冤相报抚平不了心中的伤痕,它只会将伤害者和被伤害者捆绑在无休止的争吵战车上。印度“圣雄”甘地说得好,如果我们对任何事情都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来解决,那么整个世界将会失去色彩。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和人生的格局,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有了这种品质、这种境界、这种格局,人就会变得豁达,变得成熟。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有了宽容之心,就会远离仇恨,避免灾难。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有了这种智慧、这种艺术,我们面对人生,就会从容不迫。宽容是一种力量、一种自信,是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了这种力量和自信,就会胸有成竹,获得成功。

原谅别人,其实就是放过自己

也许你曾经遭受过别人对你的恶意诽谤或者是深深的伤害,这些伤痛在你的心底一直未曾被抚平,你可能至今还在怨恨他,不能原谅他。其实,怨恨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东西,它像一个不断长大的肿瘤,使我们失去欢笑,损害我们的健康。怨恨,更多的是伤害怨恨者自己,而不是被仇恨的人。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心碎而死去。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以后,这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出高价购买那幅画。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唯一方式。

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

这使他苦恼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像那个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酷似。

他把画撕碎,并且高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可见,报复会把人驱向疯狂的边缘,使你的心灵不能得到片刻安静。当你无法忘记心中的怨恨,总是想着去报复时,最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对方,也许你自己所受的伤害会远远超过对方。

心理学专家研究证实,心存怨恨有害健康,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等疾病就是长期积怨和过度紧张造成的。

有一位好莱坞的女演员,失恋后,怨恨和报复心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她去找一位最有名的美容师为她美容。这位美容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如果你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都无法美化你的容貌。”

由此可见,原谅不但是宽恕别人,更是宽容自己。唯有学着宽恕,忘记怨恨,才能抚慰你暴躁的心绪,弥补不幸对你的伤害,让你不再纠缠于心灵毒蛇的咬噬,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

要学会宽容,起码要做到两条。首先,你要看到,自己原来也有很多的缺点,自己原来也有做错事的时候,自己本身并不是一个完人;而你原来认为不好的人,也有一些你没有的优点。所以,要学会看到自己的弱点,看到别人的优点。考虑问题时要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以求大同、存小异,这样你才能够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其次,你得承认,自己也得到过别人的宽容,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宽容。这样一想,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宽容他人的呢?

宽容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就把怨恨或嫉恨从心中排掉了,也才会怀着平和与喜悦的心情看待任何人和任何事,会带着愉快的心情生活。所以,在生活的磨难中逐步学会宽容,能原谅他人的人,心里的苦和恨比较少;或者说,心胸比较宽阔的人,就容易宽容他人。

品味生活酸涩,笑看云开日出

人生变幻多端,遇宠不骄,逢灾不惊,这就是豁达。

比尔·盖茨曾说:“没有豁达就没有宽容。无论你取得多大的成功,无论你爬过多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少闲暇,无论你有多少美好的目标,没有宽容心,你仍然会遭受内心的痛苦。”

豁达是一种超脱,是自我精神的解放。豁达是一种宽容,恢弘大度,胸无芥蒂,肚大能容,海纳百川。飞短流长怎样,黑云压城又怎样,心中自有一束不灭的阳光。以风清月明的态度,从从容容地对待一切,待到云散雾收,必定是柳暗花明。

豁达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超然洒脱的态度,也是人类最高的境界之一。一般说来,豁达开朗之人比较宽容,能够对别人的不同看法、思想、言论、行为以及他们的宗教信仰、种族观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轻易把自己认为“正确”或者“错误”的东西强加于别人。他们也有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做法的时候,但他们会尊重别人的选择,尊重别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权利。豁达产生宽容,宽容带来自由。因此,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每个人均应采取两种态度:在道德方面,大家都应有谦虚的美德,每人都必须持有自己的看法;在心理方面,每人都应有开阔的胸襟,用兼容并蓄的雅量来宽容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

因为领导黑人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曼德拉曾被白人统治者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当时曼德拉年事已高,但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的虐待。

小岛上布满岩石,到处是海豹、蛇和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白天打石头,将采石场的大石块碎成石料。他有时要下到冰冷的海水里捞海带,有时在一个很大的石灰石场里,用尖镐和铁锹挖石灰石。因为曼德拉是要犯,看管他的看守就有3人。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然而,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中外。

在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后,曼德拉说,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他深感荣幸,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在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3名狱警也能到场。随即他邀请他们起身,并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的豁达、宽容,令那些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都静下来了。

后来,曼德拉告诉朋友,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狱中生活使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因此才活了下来。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也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常常源自痛苦与磨难,必须通过极强的毅力来训练。

他说获释当天,自己的心情极平静:“当我迈出监狱大门,走上通往自由的路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生活中,豁达如曼德拉者,遇事泰然,面对困厄无惧色,昂首品味生活酸涩,而后笑看“云开日出”。豁达者可享受更多生命的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牵挂太多,太在意得失,所以才会心绪起伏,患得患失,感受不到快乐的存在。如果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时能够站在这样的角度去思考:我不是为了怨恨和烦恼而做这件事的。这样一来,我们就会为我们烦恼的心情开辟出一番安详的天地。

豁达,让阳光继续灿烂。只有阳光、豁达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才能充满快乐。

三、充实的禾穗头顶辽阔天空,

脚踏广袤大地

达·芬奇曾经说过:“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谦逊是一种美德,影响人一生的格局,也是巨大收获的开头。

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镶上华而不实的裙裾

有人问苏格拉底是不是生来就是超人,他回答说:“我并不是什么超人,我和平常人一样。有一点不同的是,我知道自己无知。”这就是一种谦逊。无怪乎,古罗马政治家和哲学家西塞罗会说:“没有什么能比谦虚和容忍更适合一位伟人。”

一颗谦逊的心是自觉成长的开始,就是说,在我们承认自己并不知道一切之前,不会学到新东西。许多年轻人都有这种通病,他们只学到一点点,却自以为已经学到一切,他们的心关闭起来,再没有东西进得去,他们自以为是万事通。

西方哲学家卡莱尔说:“人生最大的缺点,就是茫然不知自己还有缺点。”因为人们只知道自我陶醉,一副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样子,殊不知这会遭到多数人的排斥,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老子曾用“水”来叙述处世的哲学:“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上善的人,就好比水一样,水总是利万物的,而且水最不善争。水总是往下流,处在众人最厌恶的地方,注入最卑微之处,站在卑下的地方去支持一切。它与天道一样恩泽万物,所以水没有形状,在圆形的器皿中它是圆形,放入方形的容器则是方形。它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固体。这正是我们必须学习的“谦逊”。

谦逊永远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开创人生大格局的前提和基础。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担任什么职务,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增长更多的知识和才干。因为谦虚谨慎的品格能够帮助你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永不自满、不断前进可以使人能冷静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谨慎从事,而骄傲自大、满足现状、停步不前、主观武断,轻者使工作受到损失,重者会使事业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