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生健康枕边书全集
621400000120

第120章 3 多事之秋,养肺调神缓减肃杀之气

第七篇第二章3 多事之秋,养肺调神缓减肃杀之气

秋季,是一年中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碧空如洗、大雁南飞、金风送爽、万物成熟的收获季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作诗赞誉“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的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1.调摄精神,远离悲秋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

陈直说:“秋时凄风惨雨,草木黄落,年高之人身虽老弱,心亦如壮,秋时思往昔亲朋,动多伤感,季秋之后,水冷草槁,多发宿患。”故秋季养生首先要调摄精神,使人心情愉快,尽享收获硕果的喜悦。正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因此,我们应有“心无其心,百病不生”健心哲理,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所以,秋季不妨去野外山乡,登高远眺,饱览大自然秋花烂漫、红叶胜火等胜景,一切忧郁、惆怅顿然若失,愉悦和谐的情绪焕发出青春般的活力。

2.调和饮食,润肺防燥

过了“秋分”之后,由于雨水逐渐少,空气中的湿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稍有疏忽保健,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

饮食养生保健的方法对“秋燥”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因此,秋日宜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黄瓜、西红柿、冬瓜、汤、粥等。

3.健身锻炼 动静和谐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面对诸多的锻炼项目,应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八段锦、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和谐,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需注意的是,喜爱耐寒锻炼的人,从秋天开始,与天气变化相应相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增强机体对多变气候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4.早睡早起,以应秋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就是说,在秋季三个月,秋风清肃,万物收藏,起居调摄应与气候相适应,才能避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

早睡以敛肺气:秋季早睡,正合人体需求,又有安睡的条件,天气凉爽,舒心爽身,经过一个少眠的夏天,正好借此以补偿。秋季早睡,对于人体保健是有好处的,符合“养收之道”的。

早起“使肺气清”:秋季,为肺所主。秋季正是肺气旺盛之时,起来练气功,或是锻炼,都将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秋季早起,可接受大自然给予的美的享受,又有益于健康,获得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