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生健康枕边书全集
621400000103

第103章 1认识你身上的经络地图

第六篇 通经络——经络是人体的医魂

第一章 命要活得长,全靠经络养

1认识你身上的经络地图

有人说:我们也知道经络的生理作用很重要,也很想利用经络养生,但是我们不是医学科班出身,也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钻研,即使我们想学习,也是有心无力,那些生涩的医学词汇让我们摸不着头脑,每每半途而废。还有人说,经络在身体内部,看不见,也只有华佗那样的名医才能摸得到,我们又如何感知自身的经络呢?

下面我们尽可能以诙谐的口吻为大家解说经络这张“人体活地图”,力争做到通俗易懂。

1.经脉——谨防身体旱涝灾害

经脉是经络的主体,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条,奇经有八条,如果说十二正经是奔流不息的江河,那么奇经八脉就像个蓄水池。平时十二正经的气血奔流不息时,奇经八脉也会很平静地正常运行;一旦十二正经气血不足流动无力时,奇经八脉这个蓄水池中的水就会补充到江河中;如果,十二正经气血过多,过于汹涌,水池也会增大储备,使气血流动起来,只有这样,人体正常的功能才会平衡。

(1)十二经脉

正经有十二条,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 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连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就像奔流不息的河流。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2)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其功能有: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3)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2.络脉——警惕气血交通堵塞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起着人体气血输布的作用。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具有加强相为表里两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浮络是循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孙络是细小的络脉,连属部,包括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

(1)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十五条,称为十五络脉,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其具有沟通表里经脉之间的联系,统率浮络、孙络,灌渗气血以濡养全身的作用。

(2)孙络

从别络分出最细小的分支称为“孙络”,它的作用同浮络一样输布气血,濡养全身。

(3)浮络

在全身络脉中,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称为“浮络”,它分布在皮肤表面。其主要作用是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

这样一分析,人体经络运行图仿佛一张城市道路交通图一样呈现在你眼前,清晰明了,你就不觉得经络是多么复杂让人皱眉头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