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女人成事的12张王牌
620900000081

第81章 4苹果先从好的吃起,降低选择的“机会成本”

第六篇第二章4苹果先从好的吃起,降低选择的“机会成本”

陈蕃,字仲举,东汉人士,少年时期曾经在外地求学,独居一室,整天读书交友而顾不上收拾屋子,院子里长满了杂草。有一次,他父亲的一个朋友薛勤前来看望他,问他:“你为什么不把院子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呢?”陈蕃笑了笑说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听了很生气地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般人讲这个故事,就到此为止了,教育人做大事要从做小事做起,把陈蕃当作了反面的典型。

然而事实上呢?据《世说新语》记载:“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士范,登车揽轡头,有澄清天下之志。”

陈蕃后来官至太傅,为人耿直,为官敢于坚持原则,并广为搜罗人才,士人有才德者皆大胆启用,一时间政事为之一新。陈蕃确实将天下扫得不错。

反倒是那位因批评陈蕃而留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古名言的薛勤,我们却不知道他后来完成了什么事业。

为什么陈蕃不扫一屋却扫了天下呢?就在于他懂得考虑博弈时候的机会成本:做小事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完成大事,而做大事的机会成本是每件小事都做得完美。

同学之间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两箱苹果,一箱是又大又鲜,另一箱由于放得久了,有一些已经变质了,问先吃哪箱,即先吃好的还是坏的?

最典型的吃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从烂的吃起,把烂的部分削掉。这种吃法的结局往往就是要吃很长一段时间的烂苹果,因为等你把面前的烂苹果吃完的时候,原本好端端的苹果又放烂了。第二种是先从最好的吃起,吃完再吃次好的。这种吃法往往不可能把全部的苹果都吃掉,因为吃到最后的,烂苹果实在是烂得没法吃了,就都给扔了,形成了一定的浪费。但好处是毕竟吃到了好苹果,享受到了好苹果的好滋味。

两种吃法,各有各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究竟先吃哪个苹果,对个人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先吃哪个苹果的选择,就如陈蕃是先扫小屋还是先扫天下的一样,蕴含着深刻的博弈论思想。

博弈论认为,人的任何选择都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凸显了这样一个事实:任何选择都要“耗费”若干其他事物——其他必须被放弃的替代选择。在实际生活中,对被放弃的机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预期和评价,这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判断(主观的机会成本)。具体到先吃哪个苹果的问题上,两种吃法,代表的实际上是两种观念,两种对机会成本的主观判断。第一种吃法的主观判断是浪费的机会成本大于好苹果味道变差的机会成本,第二种吃法的主观判断是味道变差的机会成本大于浪费的机会成本。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要面对“先吃哪个苹果“的选择。我们每天都要自觉不自觉地对各种机会成本进行比较。

在未来没有到来之前,人生不是只有一个答案,也不是“先吃哪个苹果”这样简单,关键在你自己想要哪个答案,适合哪条路。自己适不适合这条路可能你比其他人更清楚,因为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的主观机会,而别人却缺少充分的信息。你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成功的概率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