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女人成事的12张王牌
620900000066

第66章 3多倾听,少插嘴

第五篇第二章3多倾听,少插嘴

在商务宴会上,你时常可以看到你的一个朋友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得很起劲,此时,你可能就会有加进去的想法。

因为你不知道他们谈的话题是什么,而你突然加入,可能会令他们觉得不自然,也许因此话题接不下去。更糟的是,也许他们正在进行一项重大的谈判,却由于你的加入使他们无法再集中思想而无意中失去了这笔交易;或许他们正在热烈地讨论,苦苦思索解决一个难题,正当这个关键时刻,也许就由于你的插话,会导致对他们有利的解决办法告吹,到后来场面气氛就会转为尴尬,而无法收拾。此时,大家一定会觉得你没有礼貌,进而厌恶你。

当你与上司交谈时,更不能自以为是地随便打断他说话,否则他不会给你好脸色看。

上司给你安排工作的时候,他会作出各项说明,通常他的话只是说明经过,或许结论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中途插嘴表示意见,除了让人觉得你很轻率之外,也表示你蔑视上司。如果碰到性格暴躁的上司,恐怕会大声地怒喝:“闭嘴!听我把话说完!”

要想在与人交往时获得好人缘,要想让别人喜欢你、接纳你,就必须根除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的陋习,在别人说话时千万不要插嘴。

有一个老板正与几个客户谈生意,谈得差不多的时候,老板的一位朋友来了。这位朋友插进来说:“哇,我刚才在大街上看了一个大热闹……”接着就说开了。老板示意他不要说了,而他却说得津津有味。客户见谈生意的话题被打断了,就对老板说:“你先跟你的朋友谈吧,我们改天再来。”客户说完就走了。

老板的这位朋友乱插话,搅了老板的一笔大生意,让老板很是恼火。随便打断别人说话或中途插话,是不礼貌的行为,但有些人却存在着这样的陋习,结果往往在不经意间损害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当然,在别人说话时一言不发也不好。对方说到关键的时刻,说完后,你只看着对方,而不说话,对方会感到很尴尬,他会以为没有说清楚而继续说下去。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想赢得好人缘,请务必学会高明插话的技巧。

在倾听过程中如何插话,才有助于达到最佳的倾听效果呢?一般来说,我们应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

当对方在同你谈某事,因担心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显露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你可以伺机说一两句安慰的话:

“你能谈谈那件事吗?我不十分了解。”

“请你继续说。”

“我对此也十分感兴趣。”

此时你说的话是为了表明一个意图:我很愿意听你叙说,不论你说得怎样,说的是什么。这样能消除对方的犹豫,坚定他倾诉的信心。

当对方由于心烦、愤怒等原因,在叙述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你可用一两句话来疏导:

“你一定感到很气愤。”

“你似乎有些心烦。”

“你心里很难受吗?”

你说完这些话后,对方可能会发泄一番,或哭或骂都不足为奇。因为,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把对方心中郁结的情感“诱导”出来,当对方发泄一番后,会感到轻松、解脱,从而能够从容地完成对问题的叙述。但是,卡耐基强调,同时说这些话时不要陷入盲目安慰的误区。你不应对他人的话作出判断、评价,说一些诸如“你是对的”,“你不应该这样”一类的话。你的责任不过是顺应对方的情绪,为他架设一条“输导管”,而不应该“火上浇油”,强化他的抑郁情绪。

当对方在叙述时急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两句话来“综述”对方话中的含义:

“你是说……”

“你的意见是……”

“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并能帮助你随时纠正理解的偏差。

以上三种倾听中的谈话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发表判断、评论,不对对方的情感作出是与否的表示,始终处于一种中性的态度。有时在非语言传递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场,但在语言中切不可流露,这是一条重要界限。如果你试图超越这个界限,就有陷入倾听误区的危险,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方向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