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就是命脉全集
620800000063

第63章 2让同乡为你办事

第四篇第四章2让同乡为你办事

俗话说得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中国人特别重视乡情,来自一个地方的两个人会因此在他乡乃至异国彼此扶助而建立深厚的感情或长久的关系。这种难忘乡情的行为自古已有之。这为求老乡办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今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许多人离开家乡,到异地去求职谋生。身在陌生的环境里,拓展人脉资源有一定的难度,那就不妨从老乡关系入手,打开局面。

“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故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往往爱屋及乌,爱故乡,自然也爱那里的人。于是,同乡之间也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如果都是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者,则同乡之间必然会互相照应的。

中国的老乡关系是很特殊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人际关系。既然是同乡,那涉及某种实际利益的时候,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能让“老乡圈子”内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就是说大多会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给予适当的“照顾”。

如此看来,搞好老乡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多几个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许多办事资源,这些资源,也许你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

既然同乡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足可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和前途,那么我们在拓展人脉关系网时就不可忽视它。求老乡办事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用“乡音”办事

既然是老乡,就必然有共同的特点存在于双方之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乡音”。

清朝末代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发迹可以说是运用了此种技巧的典型例子。

李莲英出身贫苦,个子瘦小,若以当时清朝宫廷太监的标准来衡量,他是根本不够资格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莲英听说在宫廷中有一个太监是他的老乡,且是同一村的。于是,他大胆地去找了这个老乡。

李莲英当时很穷,没有钱买东西去送礼。他知道这位老乡很重乡情,但怎样做才能引起老乡的注意地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他瞅准了这位老乡出来当值时才去报名,然后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与籍贯。李莲英的这位老乡听了这声音,身体不由得抖了一下,遂抬头看了看眼前的这位小老乡,心里暗暗记了下来。

后来,在这位老乡的帮助下,李莲英做了慈禧太后梳头屋里的太监,以梳得一头好发型深得慈禧宠爱,最后成了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红人。

李莲英只说了几句话就博得了对方的注意与好感,但要注意的是,这几句话是家乡话,是乡音,而对方也恰巧是同乡人,且又同处异乡,在这种情况下,李莲英轻而易举地争到一个名额就不足为奇了。

用家乡话做见面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需要物质上的东西。在这里,有一点是相当重要的,那就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最好是在异乡,因为在异乡才会有恋乡情绪,才会“爱乡及人”,这时再来个“他乡遇老乡”,哪有不欣喜之理?对方离乡愈久,离乡愈远,心中的那份情就愈沉、愈深。

2.用“乡物”办事

在与老乡打交道时,一般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既为同乡,理应帮忙,若还送礼物,这不太俗了吗?”这种想法从某种特定意义上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就广义来说,则是谬论。

老乡与其他关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老乡之间的关系是以地域连着,有一份“圈子”内的情存于心上。

在一个地方长大之后,或许有许多事情都已经淡忘,但是生活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心中的烙印也不会改变。

家乡的土特产就能引起老乡的诸多感受,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彼此易于沟通,从而能很好地办事。

3.用“乡情”办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千古绝唱,将一个远离家乡、怀念家乡的游子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强烈的乡土观念,其主要表现就是对同乡人有一种天生的热情。因此,如果能好好利用同乡关系,不但可以多几个朋友,更重要的是办事时能得到更多的关照。

4.用辈分关系求老乡办事

在中国的乡土观念中,无论年龄大小,只要辈分高的那就是叔,那就是爷。而叔或爷求你办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使你不想办,也得客客气气地说话。

无论近亲、远亲,只要是亲,就可在老乡关系上再加一层关系,那就是辈分,在辈分的外衣下求人办事就有了更大的底气。当然,现代社会辈分关系似乎不像以前那样严格了,而它所产生的效用似乎也不比从前了。但无论怎样,求老乡办事前,如果能够续上一层辈分关系,事情会好办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