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6202800000025

第25章 无奈的伦敦之行(1)

雷诺总理重托。几度飞英向丘吉尔求援。

无奈中,从波尔多出走伦敦。前程茫茫,吉凶未卜。

戴高乐接到新任职的电报之后,随即收拾行囊,告别坦克4师,奔赴巴黎。当他到达设在圣多米尼克国防部大楼的内阁总部时,已经入夜。当时总理住在那里。矮个子的雷诺穿着花睡衣,高个子的戴高乐穿着坦克兵的皮衣,两人几乎谈至翌日天亮。

戴高乐问总理,为什么要把明显主张停战的人物贝当邀请到内阁里来。“把他放在里面比放在外面好”,——雷诺重复着他那老一套的公式化回答说。

“我担心您会被迫改变自己的观点……——戴高乐说,——您比别人更清楚,现在政府周围的绝望情绪达到了何等程度,这造成了对贝当有利的条件……”戴高乐作为政府新成员向总理报告了自己关于依靠法国北非属地继续作战的计划,并表示自己准备拟制出行动计划来。雷诺表示同意,并建议戴高乐尽快去一趟伦敦,要使丘吉尔相信,法国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惜到海外去,一定继续战斗。戴高乐还受领一项任务,要争取英国空军参加法国的保卫战,要争取从敦刻尔克撤走的英军改装后重返大陆。

实际上,雷诺想利用戴高乐和内阁其他成员的爱国情绪,来蒙骗公众,造成假相,好像他是主张继续抗战的。客观上,他把贝当留在内阁,让魏刚当总理,就是要帮助他们来葬送法国。他已经毫不掩饰地暴露了他们的企图。

6月8日,戴高乐将军赴英前,专去蒙特利堡见魏刚。这时,魏刚仍镇定自若,但从交谈中发现,这位总司令已经甘心失败并决定停战了。戴高乐对此感到震惊。他们两人的这段对话差不多字字句句都深刻地印在了他的心头。下面就是他们一段对话的纪录。

“——你看,总司令说,几天前我曾告诉你,德军将在6月6日向索姆河进攻,一点也没错。现在他们真的已在进攻,正在渡河。我无法阻挡他们。”

——“那就只好让他们渡过索姆河了,那以后会怎样呢?”

——“是这样。那再往后呢?”

——“以后当然是塞纳河和马恩河。”

——“再往后吗?那就完啦。”

——“您这是什么意思?完啦?是全世界完啦,还是我们的法兰西帝国完啦?”

魏刚将军失望地笑了一笑。

——“法兰西帝国吗?这并不重要。至于全世界嘛,当我们在这里被打败以后,不超过一周,英国就会同德国谈判。”总司令又直盯着他的眼睛补充说:“唉!如果我能有把握使德国人给我留下必要的部队来维持秩序的话,那就好啦!”

这样,戴高乐将军觉得与魏刚争论已无意义。临走时,他对魏刚说,总司令的观点与政府决定不停止作战的计划不符。魏刚对此未做任何回答,还特别客气地送别了戴高乐。大概他更了解政府的意向。在这次谈话后,戴高乐回到巴黎即向雷诺建议撤销魏刚的指挥权,因为他觉得魏刚已经不想赢得战争了。但是,雷诺回答说:“现在还不能这样做,不过需要考虑一下继任人选问题,你看谁合适?”

戴高乐回答说:“关于继任人选的问题,现在我所看到的只有亨特齐格尔一人。”雷诺原则上同意戴高乐的意见,但却不愿马上做出决定。

戴高乐决意不再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便着手准备把在法国尚存的一切可继续抗战的力量运往北非的计划。当时尚有一些精良的飞机、几百辆坦克,特别是还有一个拥有几十艘头等军舰的舰队,全部兵员有50万人之多。要运送这些部队和装备,法国尚缺50万吨商船,即缺50艘大型运输船。这只有英国才能提供这样的援助。只有去向英国求援了。

6月9日清晨,戴高乐乘机飞往伦敦。随机同行的有后来成为驻英大使的戴高乐的副官若弗鲁瓦·德古塞尔及总理外交办公室主任罗朗·德·马尔热里先生。那天正好是星期日。在法国是战火弥漫,硝烟四起,人心惶惶,全国处于一片溃败的凄惨景象,而还未闻到火药味的伦敦,却安然宁静得令人吃惊。就在当天,大不列颠首相丘吉尔在唐宁街10号接见了戴高乐。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在刚步人大政治舞台的戴高乐的眼里,丘吉尔是个巨人。关于这一印象,戴高乐写道:“这次见面的印象加强了我的信念:大不列颠在他这样一位斗士领导之下是决不会畏缩的。我认为,丘吉尔能够担负起一切重任……这是我的第一印象。这些印象后来都得到了验证。”

后来,戴高乐因与这位“伟大事业的伟大斗士和伟大历史上的伟大活动家”发生一些争执,也忍受了不少痛苦。所以,戴高乐也曾脱口而出,说了丘吉尔的另一些完全不同的性格。

说实在的,戴高乐在与丘吉尔第一次接触中,除了扫兴而外,一无所获。丘吉尔首相对法国决心继续抗战的保证非常怀疑,坚决拒绝用英国空军主力援助法国作战。丘吉尔只在一些并不紧要的问题上做了一些承诺。他的态度表明,当时英国不可能同法国采取联合军事行动。这样一来,戴高乐一行没有也不可能获得成功,因为很难指望英国能在法国本身都不愿再战的情况下派兵援助法国。

9日当晚,戴高乐一无所获地返回巴黎。他的飞机着陆的勒布尔热机场刚刚被德军飞机炸过。戴高乐夜里应召到雷诺家得知,德军已渡过塞纳河,兵临巴黎城下。因此,戴高乐重又提出转往北非继续抗战的计划。但是,人们都不愿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在巴黎的政府部门笼罩着仓皇失措、惶恐不安的气氛。国家机器在最混乱不堪的情况下转动……这一切令人产生的印象是,似乎一切都已无意义,谁也不需要毫无意义的幻景

6月10日是一个痛苦的日子。政府将在那天晚上离开巴黎。前线部队纷纷撤退。意大利向法国宣战。现在不容置疑,大难已经不可避免。对国家的领导人来说,这出悲剧如同一场恶梦。这时的印象使人感到,好像法国伴随着魔鬼的笑声,从历史的顶峰滚向无底的深谷。

那天上午,美国大使威廉·布利特来向雷诺总理辞行。因为他看到形势不妙,要溜之大吉,离开巴黎。这表明美国已不再需要法国了。

6月10日晚6时许,戴高乐在雷诺那里时,魏刚闯进总理办公室说,他有要事要说。接着,他往桌上摊开他写的一张字条,大意说,他认为战争已经打输,必须投降。雷诺批驳他时,戴高乐插嘴说:“但是要知道,我们还有别的出路。”魏刚用讽刺的口吻说:“你也有意见吗?”戴高乐尖锐地回答说:“政府没有意见可提,它只会下命令。我相信命令是会下来的。”唉!戴高乐这位国防部次长单枪匹马,又能向谁下达命令呢?这时总理已经无力控制局势而让所有的人放任自流。

在政府撤离首都前的最后几个小时里,戴高乐要求保卫首都,以总理和国防部长的名义任命一位坚决果断的领导人担任卫戍长官。他提出的候选人是不久前战功卓著的德拉特尔将军。但是,不一会儿魏刚经与贝当策划,以总司令的名义宣布巴黎为“不设防的城市”。雷诺政府同意后准备逃跑。

6月10日半夜时分,戴高乐和雷诺同乘一辆政府轿车离开巴黎。一路上,逃亡难民和退却部队拥挤不堪。天亮时,他们才到达奥尔良。在奥尔良,他们打电话同在布里亚尔的总司令魏刚联系得知,魏刚已紧急要求丘吉尔到他处访问。丘吉尔将于11日下午到达布里亚尔,希望雷诺尽快前往,以便同丘吉尔会晤。“什么?——戴高乐大吃一惊,向雷诺说,——难道您能让总司令自作主张邀请英国首相来访吗?您难道没有看到魏刚将军不是在执行作战计划,而是在执行另一种与你的政府相违背的政策吗?难道政府还要让他继续担任总指挥吗?”雷诺对此表示同意,答应撤换魏刚,并说要一起赶快去找他的接班人亨特齐格尔将军。但当车子开来的时候,总理又说,他要去布里亚尔会晤丘吉尔,还是让戴高乐单独一人去找亨特齐格尔比较好。戴高乐只得一人前往,途中因交通堵塞,又遇大雾,费了好大的劲,才到奥布河的阿尔西指挥所找到亨特齐格尔。这时亨特齐格尔负责的前线已被德军突破。但亨特齐格尔仍镇静自若。戴高乐急问亨特齐格尔愿否就任总司令之职。亨特齐格尔义无反顾地答应了。于是,戴高乐直奔雷诺在那里等候丘吉尔的布里亚尔,向他报告此行结果。不料,雷诺反应冷淡。这时戴高乐已看出,他不想撤换魏刚了……

戴高乐离开雷诺,走到魏刚总部的走廊时,遇见了贝当元帅。这是他自1938年以来第一次见到元帅。“你已经是将军了!——贝当对戴高乐说。——但我不能祝贺你。战败时得到的官衔又有什么用呢?!”“但是,您自己,——戴高乐答道,——元帅先生,不也是在1914年军队撤退时被提升为将军的吗?几天后,我们就在马恩河取得了胜利。”贝当哼了一声说:“那根本不能与此相比。”贝当说完那句话,就不再理睬戴高乐了。在贝当眼里,戴高乐仍不过是个乳臭未干之辈,哪有资格与他相比,而且由于命运的安排,他们已分道扬镳,的确不能相比。

不一会儿,丘吉尔率阁僚来到,随即举行会谈。这是戴高乐同丘吉尔第二次会面。会谈中,魏刚大谈停战,贝当坚决支持,并责问丘吉尔说,一战时他曾派40个师驰援英军,而现在法国面临危机,英国的40个师又在哪里呢?而雷诺则断言说,法国将不会停止斗争,但同时他又让人看出,他不想同魏刚和贝当分手。丘吉尔对要求援助的问题回答说:“如果法国军队能独立作战至1941年春,那么他将派20~25个英国师重归法国支配。”由于法国的命运已成定局,所以正如雷诺所说,丘吉尔的承诺已“远水不解近渴”。最后表明,丘吉尔所关心的只是法国停止抵抗后法国舰队和殖民地的命运问题。

会谈进行了3个小时,毫无结果。大家走进沙龙,等进午餐。这时,戴高乐走近丘吉尔,并同他交谈。当请大家入席就座时,丘吉尔高声说,他同戴高乐刚进行了一次很有趣的谈话,戴高乐将军应同他坐在一起。于是,他们两人人席后又继续谈话。他们谈了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戴高乐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坐在丘吉尔身旁。我们的交谈加强了我对他的意志的信心。而丘吉尔也无疑看出了,戴高乐虽然条件不足,但仍然非常坚决。”丘吉尔后来在回忆录里说:“戴高乐将军……年轻而又精力充沛,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如果目前的防线垮掉,雷诺很可能转而让他负责指挥。”

从后来他们进行的一些令人难以猜测但意义重大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两人这次在午餐桌上的谈话具有很重要的,甚至是历史性的意义。

丘吉尔对6月11日同法方的会谈未能消除法国政府的失败主义情绪,感到扫兴。但是,他却从戴高乐身上开始看到了法兰西曙光,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后来他对戴高乐的大力支持,尽管这种支持有他自己的目的。

“法国人可能要改革,也可能不要”(1969)6月12日,丘吉尔返回伦敦。戴高乐和科尔松将军在博韦堡拟制撤往北非的计划。戴高乐首次感到他这时的孤立处境。他新拟制的计划看来已无法实现了。但是,计划拟定后,他还是带着计划赶到雷诺的官邸所在地琪斯。那时天已很晚。总理到堪格开内阁会(这次会议未邀请戴高乐出席)还未回来。戴高乐只得耐心地等总理回来。等待,一直等至晚11时,才等到了与博都安一同回来的雷诺;这时博都安已成为贝当和魏刚的同伙。趁大家坐下来吃晚饭时,戴高乐径直提出了转往北非的问题。但对话的人只愿谈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究应迁往位于大西洋比斯开湾的波尔多,还是布列塔尼半岛的坎佩尔问题。戴高乐早就表示赞成政府迁往坎佩尔,因为他虽不幻想能在布列塔尼支持下去,但他认为,如果政府迁往坎佩尔,政府必然会不得不逃往英国或北非,即不得不继续战争。但是,贝当、魏刚及博都安都坚持迁往波尔多。这个方案就意味着投降。13日早晨,总理还是决定把政府迁往波尔多。戴高乐继续斗争的希望眼看着化成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