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面试
话说主考官郭嘉,看到刘浩一行三人,相貌堂堂,英气焕发。特别是,刘浩眉目间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心中暗想:此三人来者不善,要不好好的难他一番,要他们知晓老夫的手段。
于是,郭嘉出了一道题。题面很简单,就是如何在不折断羽箭的情况下,让羽箭变短。时限为半柱香的时间。
“要把羽箭弄短,就的把羽箭折断;把羽箭折断了,就不符合要求,妈的,这什么跟什么嘛,老姐,你知道答案了不········哎哟!”楚寒风尚未说出最后一个字,就被虞冰用手在他的后背上狠狠的拧了一把,痛的他嗷嗷直叫。
“老姐!?”郭嘉有些不解道。
“不,不,他·······刚才是在说,要是他那英明神武的老姐在的话,一定可以很容易解决的,是吧,楚——兄!”虞冰把后面的两个字拉的很长,脸上凶光乍现。
楚寒风看了,脸上黑线顿显。忙附和道:“是啊,是啊,我们两个是陪这位刘兄弟来参加面试的。对于这么高见的问题,对于刘兄弟来这是小菜一碟。刘兄弟,你知道答案了吗?”
刘浩笑而不答,径自的走到郭嘉面前。把台上的那枚羽箭,拿了起来,把它竖放在自己的胸口前。
郭嘉见状,脸上浮出了笑容:“第一题,你答对了。”
楚寒风一脸的迷惑,刘浩刚才一句话也没说。这么就给答对了,于是,好奇的问道:“那答案是什么?”
刘浩听了,笑道:“其实,这个根本就是骗骗小孩子的把戏。孙子兵法有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我们都被题面给迷惑住,从辩证的角度来说,在不折断羽箭的情况下,而使它变短,那是不可能的。要是从外界的角度来说,那就成了可能。”
这时,虞冰忽然明白了什么。兴奋的道:“原来如此,只要找个比羽箭长的东西,不就行了吗?”
刘浩听了,点了点头,接着解释道。“是的,只要通过对比,就可以间接的让羽箭变短。和我的身高比起来,羽箭自然而然的变短了。”
楚寒风听罢,枉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我说怎么,这么矛盾呢?”
郭嘉不以为然,说道:“这道题很多考生,都可以解答的出,唯有第二道嘛——”说着,他指了指手中的竹竿,继续道:“眼前的这个竹竿足有三丈多高。题面也很简单,如何不借助外力,不把竹竿放倒,就把竹竿上面的的柳枝给我取下来,当然这个外力,也包括各位的轻功在内。”
楚寒风听了,看了一眼这高达三丈的竹竿,不由的纳闷:“这竹竿足有十米之高,估计连轻功高超的人,都不一定能飞的上去,而且,有不能把它反倒,这·········我实在是想不出来,老姐········不·····虞兄,知道吗?”
虞冰摇了摇头,若有所思的自语道:“不能借助外物··········这的确是有难度,这三丈的高度,的确不是一般的人能跳的上去的!”
刘浩依旧是笑而不语,但心里面就直骂:这根本就是我们那会的脑筋急转弯嘛!你说的他刁钻,他也刁钻;你说他是题目吧,这根本就是难难小孩子的把戏。刚才那么多的书生,都没过了这关,估计都是一些只会啃书本的书呆子。不过话也说回来,要是他们知道答案的话,八成会郁闷死,因为答案很简单,简单的不可思议。
李浩拱手道:“请问,回答出了这道题,面试就可以过了么?”
郭嘉看见刘浩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不觉的有些心惊,暗道:难道此人已经知道答案了?不,不可能的,这题目完全是和书里面脱轨,要是只懂得什么四书五经的人,不可能想的出来。但是,听刘浩的口气很蛮横,有些不悦的道:“你先回答了再说,老夫我自会有分寸!”
“那我说了。”
“其实,这道题很简单。既然不能跳上去,也不能放倒竹竿,那理应想到把竹竿给锯断,但又不能借助外物。”
一边的楚寒风听刘浩一肚子的歪歪肠子,不由急道:“大哥,你快说啊,这到底是什么?这··········都要急死了我就!”
“不是说了,很简单的,那就是让竹竿变短!”刘浩笑道。
“别拐弯抹角的,依我看,我一掌打断它就是了!”虞冰不耐烦的道。
郭嘉闻言,冷笑道:“老夫已经明确了要求,不能借助外物,也不能使用轻功,当然了,这用武力来打断竹竿,也在此范畴之内,如何?这时限已经快到了,你们心里面有没有答案?”说完,指了指烟台上的那燃烧殆尽的香。
刘浩那伞子打开,含笑挥伞道:“把竹竿变短就可以了,答案就是把它放进水井之中,利用水井的水深,和竹竿的高度相抵消。那自然就可以把竹竿上的柳枝拿到手了。而且,柳枝,暗含有择挂之意。不好意思,此番的军师之位非本人莫属了。”
郭嘉听了,满意的点了点头。但出于刘浩的口气甚是狂妄,心里面也觉得面子挂不住。没好气道:“听你的口气,对这军师的这个位置,好像志在必得一般,敢问先生大名。”
“先生就不敢当了,小生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一介书生。不过,我对这军师之位,不是志在必得,而是犹如探囊取物般,不足挂齿。”刘浩说道此处,也觉得自己的语气有些过于强硬,就改口道:“乡间野人,疏懒成性,多要得罪之处,枉先生海涵!”
郭嘉闻言,脸色缓和很多。其实他心里面对刘浩也是颇为欣赏,有野心的男人,才可以成就大事。而且,刘浩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的豪气,当真不容易。于是,面容和善的道:“听你的口音,不像是京都人士,敢问小兄弟是哪里人?”
刘浩略一颔首,道:“我本是襄阳人士,后听从家师的建议,云游四方。但见黄巾贼人作乱,祸害百姓,为了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刘谋从小就编读孙子兵法,希望能为苍生出点微薄之力。”
郭嘉听了,微微点头:“年轻人有如此大志,实属难得啊。但是,你的年纪大概也就二十三四的样子,都通过了察举(有注解)里面的课目了么?”
刘浩有些不明所以,问道:“察举?什么察举?”
“就是有没有人推荐你的意思?”虞冰低声的说道。
刘浩一听,心里面有些发难了。要知道他那会都是高考,三国演义里面,他也只是闲暇的时候,看过一些。而且还是挑一些精彩的章节来看,像什么三顾茅庐,诸葛孔明未出门,就已知晓三分天下;和张飞的大闹长坂坡,这些他都知道。但这什么察举,他实在不知,先祖刘基的记忆里,明朝都是用科举来招选人才的。可这什么察举的,压根就不是一回事。
“大哥,你怎么了,身子不舒服么?”楚寒风看见此时一脸惊慌的刘浩,担心的问道。
刘浩这才回过神来,摆手道:“没事,只·········只是头有些晕而已,对了,那个什么察举的,由于在下云游四方,再加上兵荒马乱的,地方的察举考试都荒废了下来,所以也都没参加了。”
郭嘉没注意到刘浩的脸色变化,相反眉目多出了几分赞赏之色,说道:“这个不碍事,这次的考试的题目,都不是按照察举里面的出的题,而你却可以应对自如,看来我这一关,你的了满分。至于下面这一关嘛——”
这时,一个声音从府门里面传来。
“郭叔叔,叔父让我叫你回府中用膳。”
声音很甜,很好听。
郭嘉听了,笑道:“说曹操,曹操就到!”
ps: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的。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