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优化三国
6192900000092

第92章 占领长安(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这是晚唐杜牧讽刺时政的诗句。暗喻陈后主长期沉迷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丢江山。这等情形,与眼下的长安是何等的相似。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莫名的这首诗钻进了段子羽的脑海里。他不是喜欢卖弄文采的人,也不是特别喜欢诗词歌赋,但是此时却无比迷恋这首讽刺时政的唐诗。

妓院,这种唯金是图、玩物丧志的风月场所,社会的毒瘤,必须除之。但是当下这事情不是最紧要的,拿到郡守统治京兆郡军队的金印才是正题。所以段子羽没有立即着手查办这些妓院。

李大牛率人在奢华的屋子里仔细搜了一遍,没有找到金印。难道在县衙?可是县衙没有,他们才找来这里的。

有功必赏,是他的行事风格。

有了太守金印,段子羽就有了京兆郡军队的控制权。大汉军队制度,认印不认人。

速度出妓院,段子羽马不停蹄的回郡衙。接管了郡衙之后,段子羽以朝庭的名义,写了一道喻令:郡守平叛不利,革职查办,汉香校尉暂代郡守之职,统率三军,平息赤眉叛乱。

盖上了郡守大印,以示上任郡守完成交接。

揣着这份竹简,段子羽又来到刺史府。此时的段子羽已经换上了铠甲,差点令守在刺史外的潘凤没认出来。他迎上前,禀报没有异常,刺史在府中未出。

降龙队踢开刺吏府,冲进去警卫。

段子羽与潘凤并肩入内,雍州刺史迎了出来。他虽然不知道外面的情况,但是从刺史府被包围的情形来测,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了。自古发动政变者都是这么做的。

刺史知道,他不再是长安的实际统治者。同时也知道自己将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因为刺史的调任是需要圣旨的。没有圣旨,他的刺史位置就稳如泰山。为了保住性命,他对汉香校尉开出的条件全部无条件予以配合。在竹简上盖了刺史大印,之后主动将大印交由汉香校尉保管。

段子羽没有料到长安会有如此识时务的人,所以办完事情便匆匆离开了,没有再留在这里多作打扰。只要别人予他方便,他就能予人方便。临走时,叮嘱潘凤好生对待。同时,不能放松警惕。

办完这些,天已经蒙蒙亮。街道上有了寥落的行人。他们习惯了城外的喊杀声,只要不攻进来,生活还是得继续。就算攻了进来,生活也是要继续。所以他们不得不为生计起早贪黑的劳做。

段子羽一行人走在大街上,因有没有摆谱,所以没有引起人们半点注意。像这样普通的大汉士兵,他们见的多了。

连续两夜没有合眼,段子羽丝毫没有困意。回到东门角楼,将樊中喊上,一齐往西门而来。他现在要做的与叛军议和。不过在此之前,他要击退叛军,让赤眉知道他不是因为守不住而议和。

之所以拉上樊中,就是让他亲眼鉴证自己的实力。

……

从黑夜杀到白天,西门的惨烈战斗仍在继续,守兵们尽显疲态,已露不支之形。城墙两侧垒起三千余尸骨。其中以汉军居多。

主持西门防御的是西门守吏韩向,他是个文人,以三千兵力抗住了赤眉军六千军的轮翻攻击,对他一个文人来说实在难得。

当段子羽在皇甫坚寿的陪同下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西门城楼时,韩向正在组织弓箭手反击城下叛军。百名弓箭手拉弓搭箭在城墙上站成长长的一排,向城下叛军散射,效果寥寥。但是叛军没有弓箭手,所以这一百名弓箭令叛军很是头痛。

叛军的攻势依旧很猛,两千叛军架着云梯疯狂的往上爬,就像蚂蚁爬墙,掉进河里游出来继续。鉴于西门守兵没强有力的攻击输出,所以叛军的伤亡不大。反而时不时从云梯上爬将上来。引起西门一阵告急,害的守兵死伤惨重。

不远处,一个防御点被突破,十数名赤眉叛军攻将上来,守将根本抵御不住,韩向急的四处抽兵调将。但是这回攻上来的叛军凶悍异常,守兵不是对手,节节败退。

突然十名顶盔贯甲的甲士冲将过去,刀剑挥舞,热血飞溅,十几息时间就解除了危机。如此犀利的战斗,令城头上的新兵们双眼一亮。

韩向带着疑问上前,他不记得城内有这么一支精锐小队。

“西城守吏,速速接命!”皇甫坚寿站在段子羽身侧呼喝。

韩向急忙作了一揖,恭敬的接过竹简,见上面大印齐全,更多了一枚“汉香校尉”大印(假的,东城守吏为赎罪连夜命人赶做的):郡守平叛不利,革职查办,汉香校尉暂代郡守之职,统率三军,平息赤眉叛乱。

对于这个突然的人事变动,韩向大为怀疑。虽然那位贪财好色的郡守令韩向极为厌恶,对于他的革职查办,韩向欣喜的在心里打鼓庆祝。但是这命令若是假,就是谋反。接受命令就是同犯。是要杀头的。

若是不接命,必然立刻尸首异处。晚死总比早死的好,况且,还不一定会死呢。想罢,韩向接受了命令。

“卑职接令。”

自此,长安正式被段子羽全部控制。

就在这时,副将来报:“叛军城下集结,准备发动新一轮攻势。”

<a 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