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逍遥时代
6189200000043

第43章 天下局势

黄权,现在是柴宣,他听了梁潇的话,惊讶的道:“怎么,你早就知道朕的身份?

梁潇回道:“启禀皇上,草民也只是刚刚知道的。”

柴宣点了点头,急忙把梁潇扶了起来。二人入座之后,柴宣又道:“你知道朕为何要留在通州吗?”

“草民不知。”梁潇依然不想在他面前自作聪明,便轻轻摇了摇头。

“这都是太后的意思,他让朕在民间找一个与朕同心,又会随机应变、有勇有谋的奇人,好在暗中帮朕。根据你我这段时间的相处,朕认为这个奇人非你莫属。”柴宣压低了声音说道。

“草民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力。”梁潇万分激动,却也是小声说道。

“好,既然如此,那朕就对你说一下如今朝中的局势。”

“请皇上吩咐。”

柴宣默默点了点头,他接下要说的是一件极为机密的事情,而他决定把这件事情告诉梁潇。这除了他对梁潇的信任之外,还能说明此时的柴宣已经对梁潇赋予了期望。

“如今朝廷分出了五股势力,安国公吴坤一股、太师魏启一股、左丞相廖丰一股、右丞相彭远一股、太后一股。其实太后的势力,就是朕的势力。

如今朝廷出现这种局面,也是因为父皇临终前的安排。当初朕是太子,那时只有六岁,父皇病重之时,皇叔庄亲王又有谋反之心。父皇无奈之下,让吴坤、魏启、廖丰、彭远四人联名上奏弹劾庄亲王,条件就是朕登基以后,由他四人辅政。”

梁潇听闻,点头说道:“当时先皇只顾得庄亲王了,就没有想到那四个辅政大臣日后成了气候,扰乱朝纲。”

“这个父皇也早已想到了。”柴宣又道:“只是当时情势紧急,不过父皇这么做,也是早有了安排。

安国公吴坤战功卓越,父皇就把兵权交给了他,只让他负责天下兵马的调配。

太师魏启乃是三朝元老,在朝中威望颇高,又是父皇在世时的国舅。父皇就让他负责皇宫之中的大小适宜,监管皇家一族,包括朕何时亲政,也由他做主。除此之外,皇宫内十万御林军和京城二十万禁卫军都由魏启调配,也就是说,魏启手握三十万大军,占天下兵马的三分之一。

至于左丞相廖丰、右丞相彭远,这二人在朝中位高权重,门生满天下,几乎朝中所有官员都是他二人的门生。

父皇让这四人辅政,一个手握兵权,一个驾驭皇族,那两个控制整个朝野。三方势力相互牵制,即便是哪一方有篡位之心,也不敢妄自动手。”

“我明白了,这是利用三方面势力来掌握平衡,也就是三足鼎立,先皇想的果然周到。”梁潇点头称道。

柴宣叹声又道:“原本是三股势力,可左右丞相在朝中扩张势力这么些年,两个丞相也有不和,早已分成了两股。朝中核心共分六部,吏部、刑部、户部的官员,都是左丞相廖丰的门生。兵部、工部、礼部的官员,都是右丞相彭远的亲信。这样一来,朝中就分成了四股势力。还有第五股,就是太后和朕的势力,但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梁潇默默点了点头,随后继续听柴宣为他讲解。

“以现在的局势来看,最有实力的就是安国公吴坤和太师魏启。吴坤倒是没有篡位之心,但他掌握天下兵马,若是朕亲政之后,定会收回他的兵权。试问吴坤怎会心甘情愿的把兵权交出来,所以为了他的兵权,吴坤会一直反对朕亲政。

魏启就不同了,此人早就有篡位谋反的意图。而且他手上还有父皇亲赐的紫玉龙头杖,见杖如见父皇。若是朕做错了什么事,只要他请出紫玉龙头杖,直接就能把朕给废了。若不是他忌讳吴坤的兵权,怕他大军压进,否则再就对朕下手了。

除此之外,魏启还忌讳左、右丞相所掌控的满朝文武。他老奸巨猾,就是在等待一个时机,等除去吴坤和廖丰、彭远之后。再把朕给废掉,到那时即便他不做皇位,也会挟天子而令诸侯。

至于左、右丞相,他们的实力就相对弱了点。廖丰和彭远就是两个随风倒,吴坤和魏启哪个势力更强一些,他们就偏向哪一方。不过朕的势力要是强了,他们却是会坚决压制的。虽然他们没有篡位的想法,不过以现在的局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信统治政权,而从中取利。

当时父皇临终之前,跟他们说的很清楚,让朕十六岁之后亲政。可朕刚满十六岁,那就搬出了父皇的紫玉龙头杖,说是朕的资历不够,代表父皇让朕推迟两年,要等到十八岁时才能亲政。他说是十八岁,就怕再过两年,朕的皇位就保不住了。”

“想不到当今局势这么乱,看来要对付这四个老顽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梁潇叹了口气,默然说道。

“没错。”柴宣点点头道:“想要对付这四个老顽固,朕就必须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太后曾经帮着朕在朝中安排了几个信得过的人,可朝中的势力被那四个辅政大臣掌握的太深。朕要培养的人,还没等有点成就,就被他们一个一个的逼上绝路,全都死于非命。”

“全都死于非命!”梁潇心里一惊,同时又吸了口凉气。他要赌注押到柴宣身上,可想不到这个赌局竟然大的惊人,若是输了,说不定赔进去的就是自己的身家性命。

梁潇在前世的时候,从一个近似于乞丐的孤儿,一直发展到一个有名的企业家,靠的就是敢拼、敢赌。想要寄予人上,独享逍遥,不管再大的赌局,他也敢赌上一赌。

“我知道这件事很难办到,可是……”柴宣说到此处,表情颇为为难。

“草民说过,要为皇上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不管朝堂有多复杂,草民梁潇都要为皇上冒险一试。”梁潇打断柴宣的话,当场慷慨言道。

柴宣听闻此言,大为感动。他默默点了点头,可随后表情又极为复杂。

“太后安排朕出宫之时,对朕嘱咐过。即便朕找到了可以助朕一臂之力,扭转乾坤的奇人,也不能以朕的名义将其带入仕途,而是让他凭着自己的能力进入朝堂为官。朕也知道这事有些困难,但太后说,若是朕找到的奇人连朝堂就闯不进去,那就算不上什么奇人。”

梁潇听了这话,轻轻点了点头。他能明白,如果朝堂里有个官员是皇帝引荐的,那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仕途之路确实不是那么好闯的,除了有功名之外,还要一点一点的向上爬,在本朝就有不少人抱着个功名默默无闻一生。而梁潇就很特殊,因为在他背后还有一个势力,安国公吴坤。

“皇上大可放心,草民一定想尽办法进入朝堂。”梁潇当场表态,说得还很轻松。

柴宣对此并不惊讶,他想要梁潇在暗中帮他培养势力,此等大事,即便二人情同手足,柴宣也要查一下梁潇的底细。兴许柴宣早已知道梁潇背地里还有一个吴坤,但柴宣心里更明白,以梁潇的个性,在自己与吴坤中间,梁潇会果断的选择自己。

“朕听说令尊梁忠书梁大人以其家眷遇到点麻烦,现在正关在刑部大牢。可朕现在不亲政,无法救出梁兄家人。不过梁兄若是助朕亲政之后,朕答应立即赦免梁忠书一家。”

梁潇听闻柴宣提到了自己的家人,便知柴宣背地里打听过他的身世。不过梁潇可以理解,对此也没再言语。

随后柴宣又道:“朕估算了一下,那些顾命大臣真的成了气候,还得需要两年的时间。你一定要在两年之内凭着你自己的能力做上一个二品的官员,因为只有官居二品以上,才有资格到朕的御书房,单独与朕见面。”

“两年,当上二品官?”梁潇听闻此话,不免皱起眉头。

因为他曾看过有关当今朝堂的资料,他也知道,现在的一个二品官,最快也得爬上二十多年。柴宣的意思是让他用两年时间做上一个用了二十多年才爬上去的官位,这难免有些强人所难。

但这打消不了梁潇的动力,若是没有一点自信,想必前世他也做不了那么大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