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清王朝2
6182400000026

第26章 众说纷纭的文字狱

受到查处的竟是当朝二品大臣、内阁学士兼礼部左侍郎、江西正主考官查嗣庭,除了株连亲属、大加杀戮之外,还停止整个浙江士人参加乡试会试。此中内幕确实令人费解。

由于事情来得突然,当时就传说纷纭,莫衷一是。

较普遍的说法,认为查嗣庭所出的试题是《大学》中的“维民所止”一句。“维”、“止”两字,是去“雍”、“正”两字之首,所以有人借题发挥,说查嗣庭图谋不轨。实际上查嗣庭并没出过这个题目,而至今仍有人以讹传讹。

满腹经纶的世家子弟

查嗣庭,浙江海宁人。查姓是海宁的名门望族。明清两代,簪缨不绝,人才辈出。如查秉彝、查志隆、查继佐等,即为人们所熟知。查嗣庭一门三兄弟,连同他的两个哥哥查慎行、查嗣瑮都位居高官,且均擅诗文,每遇假日弟兄们就宴饮赋诗,过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些诗文,相当一部分保存在查慎行的《敬业堂诗集》里。

大哥查慎行,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生,字悔余,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更今名,号他山,又号查田,为清代著名诗人。康熙三十三年举顺天乡试,后经人奏荐,于四十一年入值南书房。次年成进士,选庶吉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内庭供奉总裁、武英殿书局总裁。是一位忠诚老实、勤恳谨慎的人物。

二弟查嗣瑮,字德尹,号查浦,别号晚晴,小查慎行两岁。太学生,中康熙己卯科(公元1699年)举人,联捷庚辰科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曾任广东正主考,官至侍讲。擅书法,也以诗名。

查嗣庭是三弟。字润木,号横浦,又号查城。府廪学生,中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亚魁,次年联捷得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五十三(公元1714年)湖广副主考,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任山西正主考。后经吏部尚书隆科多荐举,特令在内廷行走,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复经左都御史蔡埏保奏荐举,授礼部左侍郎,加经筵讲官。想不到以后兴起的这场大案,根子就出在这两个荐举人身上。

查嗣庭学问渊博,才识过人,但不免有些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名士风度,常在笔底发泄他对当时现实的某些不满。查嗣庭喜欢玩弄文字,嘲讽时事,且生性疏狂,言语尖刻。这在他的日记中也常常有意无意地暴露出来。

蓄谋已久的文字狱

雍正三年在整治年羹尧之后,把下一个目标锁定为隆科多。为了制造舆论,首先选中了隆科多党羽中知名度很高的查嗣庭。

对查嗣庭的陷害是从“试题”打开“缺口”的。雍正四年秋天,查嗣庭受命出任江西乡试正主考时,厄运终于降临到了他的头上。查嗣庭按照惯例,出了这样几道试题:首题是“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此句出自《论语》;一题为“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此句出自《孟子》;次题两道:一道是《易经》的“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另一道是《诗经》的“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本来都是合乎规范,无疵可指的,而且那次主持乡试时行事相当谨慎,对关节的查防非常严格,考试也顺利结束,一切正常。

可是,雍正借口“有人告发”,猛然拿查嗣庭“开刀”,看似突然,实际上是蓄谋已久了。九月十三日,乡试完毕,查嗣庭刚刚离开江西南昌返京,回到寓所,连行李都来不及打开,雍正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个突然袭击,下令抄查查嗣庭在北京的寓所。据《清稗类钞》记载:那天晚上,查嗣庭醉卧家中,全家十三口统被抓去。三天后,便以皇上谕旨的方式,急不可待地公布查嗣庭的“罪状”,将查氏“革职拿问,交三法司严审”。

十二天之后,雍正意犹未尽,又急忙秘密下诏谕给浙江的地方官,调兵遣将,迅速抄查查嗣庭在海宁的老家。查嗣庭出的一些试题、查出的两本日记中的某些词句便被雍正附和成了“种种悖逆实迹”。于是以“大逆”罪名将查嗣庭打入大狱候审。第二年依律判处凌迟处死时,查嗣庭虽然已死于狱中,仍被戮尸枭首,他的儿子也惨死狱中,而且查家兄弟查慎行、查嗣瑮、查瑾等三家老少数百口都遭株连下狱,查嗣瑮和家人被流放陕西,最后客死他乡。查慎行虽释放回家,不久也死了。文字狱甚至牵连到所有浙江人,朝廷停止浙江乡试、会试各一科。经这次打击,查家一度中落,乾隆十九年以后才有人中进士,康熙年间的辉煌已成前尘往事。

查嗣庭案实际上是雍正为了削弱和打击隆科多一派的势力,进一步除掉隆科多的“连环案”。查嗣庭曾经隆科多和蔡埏荐举,相互间免不了有交往,这就必然会被看作隆科多和蔡埏的同伙。再者查嗣庭平时在对待现实政治、满汉关系等有时也表现一些不同看法,甚至发泄一些不满情绪,这对于时刻都在密切注视着臣下的政治思想动态、政治嗅觉特别敏锐的雍正来说,自然要当作敌对势力、眼中之钉,必欲除之而后快了。所谓“试题”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