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清王朝1
6181400000016

第16章 大清的名臣(1)

南怀仁见宠于康熙

南怀仁生前是清朝的工部右侍郎、二品大员。死后康熙亲自为他撰写了条文和碑文,赐谥号为“勤敏”。并派国舅佟国纲等大臣至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个外国传教士,怎么成了康熙朝廷的高官显贵的呢?

在北京阜城门外车公庄附近,有一个外国传教士的墓地,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在这里已经静静地睡了三百多年。1657年,南怀仁受欧洲天主教耶稣会的派遣,来中国传教,1688年死于北京。他生前是清朝政府的工部右侍郎、二品大员,死后康熙亲自为他撰写了条文和碑文,赐谥号为“勤敏”,并派国舅佟国纲等大臣至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个外国传教士,怎么成了康熙朝廷的高官显贵呢?

南怀仁,耶稣会传教士。字敦伯,一字勋卿,比利时人。生于皮坦,学神学于塞维尔。1641年入耶稣会,1657年随卫匡国(1614—1661)神甫来华,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抵澳门。次年,被派往陕西传教。十七年(1660),奉召进京协助汤若望纂修历法。康熙三年(1664),与汤若望等同被杨光先参劾下狱。

次年春,因北京突然发生强烈地震,朝野深为恐慌,以为是触怒了上苍,在太皇太后孝庄的干预下,因历法案而获罪的南怀仁出狱了,但仍明令不准再入钦天监。不久汤若望死去,而南怀仁还在暗中进行天文观测和推算,以待时机。不久,杨光先主持钦天监出现不少差错,闹得满城风雨。因此,不懂天文历算的康熙决定用实测的方法解决这场纷争。

康熙七年(1668)十一月二十三日,康熙谕令杨光先、胡振钺、李光显、吴明烜与安文思、南怀仁两派,“勿怀夙仇,各执已见,以己为是,以彼为非,互相竞争”。还召集他们一起讨论,“孰者为是,即当遵守,非者更改,务须实心,将天文历法详定,以成至善之法”。此外,康熙交给他们各一根日晷针,随意确定针的高度,然后同大学士李雨尉一道去观象台,预推次日正午日影的精确位置。十一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日(旧历)三天实测,南怀仁全部准确无误,杨光先、吴明烜则都有差错。同年十二月,南怀仁劾奏钦天监副吴明烜推闰失算。所造康熙八年七政民历闰十二月应是九年正月,还一年误置了两春分、两秋分。自此之后,康熙令他审订该历书,并又安排了立春、雨水两节气及月亮、火星、木星运行测验,结果,南怀仁是“逐款皆符”,吴明烜“逐款不合”。西洋历法因推算准确而优于旧历,于是康熙力排众议,罢免杨光先,改用西洋人以新法治历。历法之争因康熙的干预而圆满结束,较为科学的西洋历法取代了传统的历法。

骑马的康熙皇帝康熙因历法之争的触动而迫切希望获得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他说:“杨光先、汤若望于午门外九卿前,当面赌测日影,奈九卿中无一知其法者,朕思之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于是以西洋人为师,发奋学习,开始了与西方传教士的频繁交往,这成为南怀仁见宠于康熙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康熙八年(1669),南怀仁任钦天监副后,上书删掉旧历来年的闰月。这样会引起年中例行仪式的变动,因此,有关当局劝他撤回原议。而他坚持己见,但出乎意料的是康熙竟然站在了南的一边,可见康熙对西方历算及南怀仁是持信任态度的。为表达对康熙的感激之情,南怀仁用四年时间制成了包括第谷式古典仪器——黄道经纬仪、天体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地平纬仪)、纪限仪(距度仪)在内的六件天文仪器,康熙“因其勤劳可嘉,著加太常寺卿职衔”。

康熙十年(1671),南怀仁利用西式绞架滑车成功地运载了重万余斤的大石柱过卢沟桥。次年,又奉旨疏浚万泉河道,引水灌田。康熙十三年(1674)奏请刊行所主编之《新制灵台仪象志》十六卷。同年,升任钦天监监正,加太常少寺卿衔。

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等三藩叛乱,康熙谕令他监造山地作战的轻型火炮。他曾想以不懂枪炮制造为由加以拒绝,但因有汤若望为清廷制炮的先例而无法推辞。于是,他煞费苦心用几年时间督造了四百五十门大炮,并培训了二百多名炮手。十九年(1680)制成三百二十门神武炮,康熙还亲率王公大臣到卢沟桥观看试炮。康熙高兴地脱下貂裘赐给他以示嘉奖,并夸他“尔向年制造火炮,陕西、湖广、江西等省都已有功效,今之新炮较为更好!”因制炮成功,康熙特旨加工部右侍郎衔。

南怀仁自康熙十年(1671)起担任康熙启蒙老师,服务达二十七年之久,深得康熙赏识,官至正二品,工部右侍郎衔。自此之后,他经常谒见康熙,进讲天文、数学、地理、乐理和哲学等西洋科学知识。康熙则派专人教他满语和汉语,他用满汉文译了不少欧洲的数学和天文学著作,如满文本《欧几里得几何学》等。数学的乐趣吸引了年轻的康熙,他把处理政事之外的时间几乎全用在学习上。学完了几何学、静力学和天文学中最有趣最易理解的东西,又学习了西方哲学和乐理知识。南怀仁接着又竭力给他讲解地理知识,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绘的《万国舆图》、艾儒略写的《坤舆图论》、《职方外纪》等,都是他学习的教材。南怀仁还编写了《坤舆外纪》等,来进一步介绍西方地理学和地理知识。频繁的教授活动,使双方关系更密切。南怀仁很得意地炫耀道,“每天早晨,我就进宫并立即被带到康熙的住处,往往要呆上三四个小时。我单独同皇上在一起,给他读并加以解说,直到中午才能离开,他也常留我吃午饭,并从金盘中给我夹些精美的肉”。

南怀仁为迎合康熙希望学到更多西方科学知识和技艺的心理,乘机推荐了不少传教士。如讲西洋乐理时,有意推崇徐日升的音乐才能,于是康熙派人专程去印度邀请。徐日升于1673年抵达北京,并受到皇上的欢迎。闵明我于1660年抵澳门,后因历法之争被囚禁,1671年释放后在广东传教,南怀仁推荐他来京讲学,博得康熙信任,1685年接替南怀仁任钦天监正之职。年迈的南怀仁还奏请康熙招聘与他同籍的安多来京,接任康熙之师,讲授算学及数学仪器的用法,并任钦天监副。康熙很希望宫中有位欧洲医生,南怀仁急忙告诉罗马教廷,并建议让精通医术的科德·朱特修士从印度果阿来北京充任。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南怀仁坠马受伤,次年卒于北京。南怀仁去世后,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说“南怀仁治理历法效力有年。前用兵时,制造兵器多有裨益。今闻病逝,深轸朕怀……”可谓宠信之极。康熙对南怀仁的宠信,源于对西方科学的热爱,而南怀仁出色的能力,使众多精于此道的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同康熙广泛接触,对康熙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打着传播西方科学的招牌频繁地进行传教活动。

少贫无籍的和珅

据说和珅“少贫无籍”,科举仕途坎坷,然而,从乾隆四十年(1775)算起,至乾隆四十五年,仅仅五年时间,竟有十次升迁,真正可以算得上火箭式的升迁轨迹。至于他为何受到万千的恩宠却有不同的说法,但都只是推测,至今无定论,成为未解之谜。

中国自古以来,有作为的明君屈指可数,乾隆帝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但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样的一个贤君身边,竟时刻跟随着一个奸臣,这个奸臣就是和珅。然而为什么这样的奸臣会受到乾隆的无比宠幸呢?

在清朝官方的记载中,和珅起自贫寒。所谓“少贫无籍,为文生员”。然而,从乾隆四十年(1775)十一月起,和珅蒙受乾隆皇帝赏识青云直上,在官场上出现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升迁:

乾隆四十年(1775)十月迁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升和珅为御前侍卫,并授他为满洲正蓝旗副都统;乾隆四十一年(1776)正月,授和珅户部右侍郎;三月,命和珅在军机处上行走;四月,授和珅内务府总管大臣,为皇帝理财;十一月,命其充任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令和珅总管内务府三旗事务,并赐其享受紫禁城内骑马(一般官员要在六十五岁以上,经个人申请并得到批准才可享受这一待遇,而和珅此时年仅二十六岁);乾隆四十二年(1777),命和珅兼任吏部右侍郎;乾隆四十三年(1778),和珅又兼步军统领,监督崇义门税务;乾隆四十五年(1780)是和珅最春风得意的一年。这一年,他口衔帝命赴云南查办总督李侍尧贪污案,晋户部尚书兼议政大臣,同时兼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洲都统,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兼办理藩院尚书事务。同年五月二十日,乾隆又特下谕旨:“尚书和珅之子赐名丰绅殷德,指为十公主之额驸,赏戴红绒结顶、双眼孔雀翎,穿金线花褂,待年及岁时,再派结发大臣,举行指婚礼”。

从乾隆四十年(1775)算起,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仅仅五年时间,竟有十次升迁,真正可以算得上火箭式的升迁轨迹。

和珅受乾隆长久宠爱,民间和宫廷有许多传说。其一说是与和珅的长相与身世有关。据记载,在乾隆帝还是宝亲王的时候,曾钟情于马佳氏,而这马佳氏正是雍正皇帝喜爱的妃子。宝亲王时年十七岁,情窦初开,常在没人的时候和马佳氏调笑,一天,不知为何,马佳氏误撞宝亲王的眉际,被皇后看见,皇后以马佳氏调戏皇子为名,下令将马佳氏在月华门处死。宝亲王听后,流着泪到月华门前,此时的马佳氏已经奄奄一息了,宝亲王便放声痛哭道:“是我害了你”。说罢又咬破自己的指头,滴一点血在马佳氏的脖子上,并说:“我今世不能救你,来世以红痣相认”。这时,马佳氏流了两行热泪便魂归西天了。宝亲王又仔细端详了马佳氏的脸颈,并吩咐宫女好好的葬了马佳氏。后来日子久了,这件事就渐渐的淡忘了。有关此事又有另一说法,说是乾隆还是皇子时的一天,他偶入后宫,看见一妃子正在梳妆,那如云的秀发,婀娜的身姿,把情窦初开的乾隆看得怦然心动。他忽然迅速地从妃子的身后用自己的两手捂住了她的眼睛,同她闹着玩,妃子不知道是太子弘历,大为惊慌,就拿着梳子向后打去。正好打中了乾隆的额头,乾隆负痛才松手而去,可额头上留下了一道伤痕。第二天乾隆进宫向母后请安时,额上的伤痕被母后发现,母后再三追问,乾隆只得如实问答。雍正皇后听后“大怒”,怀疑是妃子调戏太子,“立赐妃死”。乾隆懊悔万分,闻讯迅速赶往妃子的住处,到那里后看见妃子已经上吊,气息马上就要断绝了,乾隆立即用手指在妃子娇嫩的脖颈上按了一个红印指痕,并哭着说是我害死了你,如魂魄有灵,二十年后再来相聚,当以此为凭。

二十年后的一日,已成为乾隆皇帝的弘历驾临圆明园,偶然遇到和珅,见他唇红齿白,恍惚间觉得似曾相识,回宫后仍念念不忘,便反复回忆少年之事,忽然忆起和珅的外貌与已故妃子十分相似,便立刻秘召和珅入宫,又发现和珅的脖颈也是白嫩如豆腐一般,而且上面朱红的指痕宛然尤在,乾隆不禁暗自吃惊,确认和珅定是妃子的后身。据说和珅酷似马佳氏,尤其是颈上有一颗鲜红的血痣。因此,和珅被乾隆认为是马佳氏再世,开始受到万千的宠爱。御书房是乾隆与和珅休息的地方,和珅能做出百般的妩媚样子,使乾隆更加相信和珅就是第二个马佳氏。而且,据考证,和珅所居住的王府中有一条地道可以直接通往皇宫,据说和珅每次就是通过这条地道,直接到达皇宫与乾隆幽会的。笃信佛教,信奉生死轮回的乾隆从此以后便在和珅身上广施恩德,来报答“妃子”。这也就是说,由于当年的皇子弘历因对自己所爱的人爱莫能助而负情于她,而几十年后皇权在握能呼风唤雨的时候到来之后,把这种负疚的心情倾泻到长相与当年的妃子酷似的和珅身上来,或许是以此来弥补当年的愧疚,并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在乾隆皇帝这种微妙心理的支配下,和珅平步青云,终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乾隆朝第一权臣。佛教轮回说似乎奠定了和珅的前途。

也有人据“宠妃转世”说进而认为和珅获宠很可能是因为乾隆与他有同性恋所致。因为和珅本身长相俊美,又酷似当年他所喜爱而调戏过的妃子。同时乾隆又是一个出了名的风流天子,因此二人之间或有同性恋亦未可知。不管怎样,“美人转世”之说,“君臣同性恋”之说等等,都不足以解释乾隆皇帝与和珅关系为何如此亲密。而这几种传说之所以广为流传,也足以反映出人们对和珅骤然得宠的困惑,试图解开和珅发迹之谜。

还有人认为这些与和珅对乾隆“言必称臣,必曰奴才,随旨使令,殆同皂隶”,善于揣度乾隆的心思有关。

据《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和珅在贵为大学士之后,也像当年做御前侍卫那样恭谨用命,“皇帝若有咳唾之时,和珅以溺器进之”。比起那些正人君子的大臣来,和珅连仆役下人的活都能干,皇帝怎么能不喜欢这样的奴才呢。有人认为,是因为有名的“乾隆下江南”就是和珅鼓动而成的。一次,主仆二人说起江南秀丽风光,繁华都市,乾隆帝道:“朕也想重游江南。但顾虑南北迢迢,劳民伤财,朕所以未决”。和绅道:“圣祖皇帝六次南巡,非但未招致民怨,反而被颂为圣君,可见自古巡览就是服典。但凡圣君,道本相似,何况国库殷实,金银充足,区区巡游不会耗费多少库银”。和珅这一席话,正好逢迎了乾隆仿效先祖、学尧舜的喜好,乾隆遂降旨预备南巡。和珅亲自为皇上监督龙舟等南巡的设施等,华丽奢侈之极,库银由和珅流水一般挥霍掉了。而和珅却因此更加得到乾隆的宠幸,被升为侍郎。这种观点认为,和珅论文论武,都没有什么才能,只是因为他善玩心理战术,逢迎皇上开心,才受到乾隆的恩宠。和珅以各种各样的名目和理由进行搜刮,所以乾隆不愁没有银子花,而和珅也被更加的宠爱。

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和珅到底由于什么原因而受到万千的恩宠?这些君臣之间的故事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

纪晓岚纪晓岚与和珅结怨

纪晓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文宗,他以真才实学和幽默风趣机敏的言谈传世,而和珅也凭借其口齿伶俐、办事机敏、善于应变的能力著称,两人同为乾隆的宠臣,然而却积怨至深,何故?

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为满洲正红旗人,凭借其口齿伶俐、办事机敏、善于应变的能力以及他儒雅的外表深得乾隆皇帝的宠爱,仅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之中,他连续升官,平步青云,独擅朝政二十年。纪晓岚生于雍正二年(1724)六月二十五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文宗。纪晓岚以其真才实学和幽默风趣机敏的言谈博得乾隆皇帝的喜爱。这样的两个人本来互不相干,却积怨至深,何故?历史上对其有着不同的解释说法,主要有如下几种说法:

一为“竹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