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2
6176600000068

第68章 辛弃疾活捉叛徒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参加了抗击金军的斗争,曾经活捉叛徒张安国。

参加抗金义军

辛弃疾出生在靖康之耻13年后,那时金兵已经将他的家乡山东历城全部占领。辛弃疾的父母双亡,他从小与年迈的爷爷辛赞相依为命。当时,由于金兵肆虐中原大地,爷爷辛赞从辛弃疾懂事起,就不断地给他讲述岳飞等爱国将领和那些抗金义军的故事。辛弃疾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到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年轻时,辛弃疾曾跟随老师蔡伯坚学习知识,但是他更多的是关注金兵在中原地区的一举一动。

在辛弃疾21岁那年,金海陵王完颜亮率领金兵南侵,辛弃疾立刻就组织了老百姓二千余名奋起抗金,没过多久,辛弃疾的这支部队就被整编到农民领袖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中。耿京十分信任辛弃疾,让他当上了主管大印、信符和处理重要文书的“掌书记”。

追回义端,避免叛变

当时,和辛弃疾一同来投奔耿京的,还有辛弃疾的一个叫义端的朋友。义端原本是个和尚,积存有很多的金银财宝,可是被金兵抢走了,所以他就率领一千多人起义抗金,也把队伍带去投奔了耿京。义端不服从别人的领导,总想把起义军的大权骗到自己手里。可是他的阴谋没有得逞,于是义端又想去投降金军。

义端准备以耿京的大印为见面礼去投降金军,于是就趁辛弃疾出去巡逻还没有回来时,偷偷地溜进辛弃疾的营帐里到处乱找,把辛弃疾放在床上的耿京的大印偷走了。然后,义端就骑上快马往金军的营地奔去,辛弃疾回来后发现大印不在,人们告诉他义端来过,可是却到处找不见义端的人影。辛弃疾就断定大印是被义端偷走了。他马上告诉耿京,耿京一听,就气得要杀掉辛弃疾。辛弃疾请求先去追回大印,回来再受刑。耿京同意他的请求。辛弃疾立即骑上快马,顺小路追上义端。辛弃疾很勇猛,终于杀掉义端,夺回大印,避免了义端的叛变和起义军的损失,后来耿京也就原谅了他。

活捉叛徒

第二年,金世宗自立为金国皇帝。他让起义军投降他,说如果投降的话,就给起义军好处,否则就要全力攻打,直到消灭他们。辛弃疾和耿京商量:应该马上和南宋军队联合,两面夹击敌人。于是耿京就派他到建康,把这个建议告知宋高宗。宋高宗就让他们把队伍带到南方海州去。辛弃疾高兴地回去复命。可是,就在辛弃疾路经海州,去拜见当地的南宋将领李宝和王世隆时,他们却告诉辛弃疾,耿京队伍中的叛徒张安国暗中杀害了耿京,带领队伍投降了金军。辛弃疾听了,大骂张安国是个大叛徒。骂完了,就跃上战马,跟王世隆一起,带领了50个士兵,去济州(今山东巨野)捉拿叛徒张安国。这时候,张安国已经当了济州知州了。

辛弃疾到济州城时,张安国正在和金军主帅喝酒。他知道辛弃疾才智在常人之上,所以就想劝降辛弃疾来归顺他,可是没料到辛弃疾见到张安国,二话不说,一手举剑,一手抓住张安国,就提到了马上,而随行王世隆则迅速地拿出绳子把张安国捆绑在马上,他们一行人就飞奔而去了。而此时张安国的部将还愣在那里呢!辛弃疾把张安国带回南宋,朝廷下令把张安国杀了,还给辛弃疾升官。后来,辛弃疾就一直在南方的湖北、湖南和江西等地做官,进行抗金。可是,南宋的抗金斗争立场很不稳定。一会主战,一会又主降,后来辛弃疾因为主张抗金被罢免了官职,他心中非常担心南宋的江山,就常常用诗词来抒发心中的感情。他的词作风格也随着他的抗金情绪而时起时落,有时表现出雄心壮志没法实现的沉重和忧郁的心情,有时却又充满了爱国的热情和抗金必胜的信心。人们看了他写的词,有时会和他一起感到悲哀,有时又会受到很大的鼓舞。辛弃疾是南宋有名的爱国词人,人们常把他和北宋的大词人苏轼合称“苏辛”。

满腔爱国热情的诗人

辛弃疾晚年写了非常有名的一首词,抒发他哀叹南宋的北伐都没有成功的失落心情。这首词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就是说:千古的江山还在,可是像孙权一样的英雄却没有了。他所有的辉煌业绩也被历史的风雨洗刷去了。遥想当年,刘裕时的北伐是多么壮观宏大。宋文帝刘义隆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北伐,落得大败而还。金军攻打了扬州43年了。可现在,南宋统治者却生活在醉生梦死之中。是谁问的,廉颇老了,还能带兵打仗吗?这首词是说南宋朝廷非常腐败,辛弃疾感到南宋再也没有希望了,纵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希望为国效力,可是却没有人能了解他。后来,辛弃疾得重病去世了,弥留之际,他还用尽所有的力气连喊“杀贼!杀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