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2
6176600000040

第40章 宋徽宗寻妓

徽宗赵佶风流好玩,实实在在是误了国家,败坏了江山。

宋徽宗与李后主的惊人相似

宋徽宗赵佶的一生与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在政治上都重用奸邪,十分地腐朽昏溃;在生活上都是挥霍无度,穷奢极欲;在艺术上,又都是十分有才华的,有着很深的造诣和对书画诗词的独到见解;在宗教上,二者都好道;并且二人最终都作了敌国的俘虏。不过二人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后主不嗜女色,可是徽宗赵佶却生性轻浮,除了爱好花木竹石、鸟兽虫鱼、钏鼎书画、神仙道教外,还嗜好女色如命,后来更是终日沉湎其中,放浪形骸,不能自拔。

迷恋妓女

赵佶是17岁正式大婚的。婚后,他不喜欢相貌平平的皇后,却宠爱太后的侍女郑氏和王氏以及出身寒微的刘贵妃等人。因为这些女人个个袅娜动人、姿色出众。有的是善解人意,温柔多情;有的是能说会道;还有的心灵手巧,温柔体贴。这几个人各领风骚,人人都能够擅古代妓女一时之宠。她们曲意奉承,对徽宗无微不至,直令得徽宗赵佶与这些妃子日夜缠绵,朝夕相拥。不过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也会腻烦,再绮丽的景致眼熟了也不再新奇。徽宗是个有着艺术气质的人,他讲求新奇。十几年如一日地享受太平之乐,早已使风流成性的赵佶对宫中那甜得发腻的谄媚和刻意的奉迎,感到索然寡味了。一天,他闲得无聊,在一个团扇上提笔写了“选饭朝来不喜餐,御厨空费八珍盘”十四个字,忽然文思枯竭,让一位大学士续下一句。那人特别会揣摩赵佶的心思,就续了句“人间有味俱尝遍,只许江梅一点酸。”是啊,甜酸爽口的杨梅当然会解御厨八珍之腻。赵佶的人间女色“一点酸”就是名满京师的青楼歌妓李师师。

徽宗虽然贵为皇帝,可是他信奉着中国古代男人中流行的一句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他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他不喜欢后宫中的那些嫔妃们的虚伪与争风吃醋,他喜欢狎妓时的轻松、自然,没有丝毫做作,所以徽宗也不管什么皇帝尊严,也不受那些封建礼教的束缚。他好像甚至不把自己当做万人之上的皇帝,他习惯了端王的生活,只是在敷衍着皇帝的责任罢了。他贪恋女色,追求的是色声俱佳的丽人,也追求那种风流才子与绝代佳人互相倾慕的意境,李师师正好圆了他的风流梦。

李师师原本是京城的一位穷染匠的女儿,本姓王,小时候因为父母双亡,所以为隶属娼籍的李姥收养,从此改姓李,名叫师师。经过李姥多年的悉心调教,李师师成为风姿绰约、技艺卓越的歌妓,芳名远扬开封城。可能由于童年凄凉的生活在李师师心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成名之后,她给人的感觉始终总是淡淡的忧伤,她喜欢凄婉清凉的诗词,爱唱哀怨缠绵的曲子,常常穿着乳白色的衣衫,轻描淡妆,这一切都构成了一种“冷美人”的基调,徽宗第一次见面就被她的这种气质迷倒了。

徽宗赵佶第一次去妓院是乔装打扮成商人模样的。他见到李师师不是那种浓妆艳抹、倚门卖笑的荡妇,却反而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她没有半点曲意讨好的媚态,言语中更是没有一些庸俗的气味,她有礼貌地接待赵佶,看起来淡雅,闻起来馨香,直令人神清气爽,心情大好。徽宗被李师师的气质所折服了,特别是当李师师知道赵佶真实身份后,依然保持着自我尊严,不卑不亢。当她与赵佶有了感情后,她也没有特别的感恩戴德,更没有过分的需求,而是与他论诗词、评书画、弹琴曲、下围棋,倾听他的烦恼,分享他的喜悦。徽宗赵佶认为李师师不染半点世俗泥尘,心甘情愿地拜在她的石榴裙下。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此时用来形容徽宗十分恰当。可是徽宗赵佶依然我行我素,在李师师那里留连忘返,有时到第二天也不回来,还传旨给百官,说自己有些小风寒,不能上朝了,真是把江山都丢在脑后了。

不愿意进宫的妓女

徽宗赵佶与李师师相交越深,越觉得她珍贵,徽宗三番两次想请李师师入宫为妃,都被李师师拒绝了。久而久之,徽宗也不提这件事了,认为她自由惯了,也许不想当那种毫无自由的皇家玩物。于是,赵佶只得仍旧偷偷摸摸溜出宫门,到李师师身边去享受那种若即若离的爱情生活。后来,他怕人家发觉自己狎妓的丑事,干脆打着给禁卫军建造宿舍的名义,从宫苑侧门开通了安全保密的通道。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徽宗赵佶狎李师师的事情,就闹得尽人皆知了。

徽宗赵佶风流好玩,实实在在是误了国家,败坏了江山,辜负了祖宗社稷,最后自取其辱,客死敌国。一代名妓李师师,在国破家亡后,却没有继续沉沦,当了女道士,也不枉徽宗疼爱她一场。后来兵荒马乱中,据说李师师流落南方,实在是令人无限同情。后人曾经写诗感叹:

辇毂繁华事可予,

师师垂老过湖湘。

镂金檀板今无色,

一曲当年动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