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2
6172500000061

第61章 宰相屡遭暗杀

地方节度使胡作非为,却毫无顾忌,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也敢随意暗杀。

颇想有所作为的皇帝

唐宪宗李纯是顺宗的长子,即位时已经27岁。据说,李纯小时候就很聪明,在他六岁时,一次德宗把他抱在膝上问:“你是谁的儿子,坐在我的怀里?”古代人物李纯回答:“我是第三天子。”德宗听了,很感惊讶。

宪宗即位以后,很想有一番作为,特别是针对藩镇力量过大,时刻危及中央朝廷这一情况,想方设法削藩,以图唐室中兴。宪宗即位的第二天,有人送十五个美女进宫,被他婉言拒绝。宪宗说:“太上皇都不受献,我怎么能违背祖训呢?”宪宗即位刚一个月,荆南地方的官吏就进献了两只龟,宪宗不仅没有接受,而且还特地颁布一道诏旨,称其注重的是贤才,而不是奇禽异兽,以后这类东西停止进献。

宪宗即位后,准备重用宰相,打击割据一方的藩镇。这场艰巨的战争整整持续了14年的时间,而且,中间还死伤了两个宰相。宪宗任用的宰相主要是杜黄裳、李吉甫、武元衡、裴珀、李绛、裴度等人。李吉甫为了保证宪宗在用兵期间经济物资能充分供应,早在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十二月就撰写成《元和国计簿》一书,对全国的方镇、州府县、道的户口、赋役进行了详细的统计。遗憾的是,元和九年冬天,正是讨伐准西最紧张的时刻,李吉甫突然得暴病而死,宪宗不得不更换宰相。武元衡就在这种情况进入了内阁。

武元衡的曾祖是武则天的叔伯弟弟,当过湖州刺史。他自己在元和二年正月拜门下侍郎,兼判户部事。李吉甫死后,宪宗把平定淮西的重任托付给他。当时,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派遣使者来朝奏事,使者在会见武元衡时,言词傲慢,受到武元衡斥责。王承宗借此上书宪宗,大肆诋毁武元衡。由此,武元衡和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之间结了仇。

离奇的死亡时间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六月初三日,王承宗派刺客深夜埋伏在武元衡住宅附近,等武元衡早晨上朝走出静安里东门时,刺客们在暗中吹灭了蜡烛,乘机用木棍打断了武元衡的左腿,驱散了武元衡的随从,然后,刺客们牵住武元衡的马,向前走了十几步,才把他的头砍下带走。等到众人呼喊持火把前来照看时,武元衡已倒在血泊中。当时,夜色还没有退尽,路上有许多上朝的官员和行旅。人们连呼带喊,都说强盗杀了宰相。消息传到皇宫,到朝的文武官员十分不安,不知道谁被杀死。不一会儿,武元衡的马跑到皇宫前,有人认了出来。天亮以后,宪宗在紫宸门排好仪仗,官员把武元衡被害的情况上奏。宪宗感到极为震惊,低声啜泣了许久,以至午饭也没有吃下。最后,宪宗派人给武元衡家中送去布帛五百匹,粟四百石,并停朝五天,以表示哀悼之情。

据说,李吉甫死的时间是武元衡的生月,武元衡死的时间是李吉甫的生月,他们的死仅仅相差半年。民间传说,在武元衡死之前,长安城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打麦麦打三三三,”有人还旋转自己的袖子说:“舞了也。”许多人不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有人解释说“打麦”指打麦的时候;“麦打”指的是突然袭击;“三三三”指的是六月三日;“舞了也”是说武元衡要死。也许这一谣言正是王承宗派人散布的。

幸免于难的裴度

王承宗派人刺杀武元衡的同时,也派人去谋害宰相裴度。那一天,裴度刚走出通化里就遇上了强盗。强盗用剑砍杀他三次,第一次砍断了靴带,第二次砍中了背,刚好透过外面的罩服,第三次才碰到头部。裴度从马上摔了下来。因为裴度戴的是毡帽,所以才伤得不厉害。强盗见裴度从马上掉下,又挥剑追赶,被裴度的随从王义挡住。强盗砍断了王义的双手,发现裴度掉进沟中,一动不动,猜想他已经死了,这才离开。幸运的是,裴度竟活下来了。

恐怖的京城

由于武元衡和裴度被伤害,京师长安充满了恐怖气氛。宪宗为了确保朝廷大臣的安全,采取了紧急措施:从皇宫到各门加派卫兵,宰相的卫队随从增加了金吾骑士,规定出入朝门可以佩戴兵刃,进出里门的人要经过严格搜查,其他官员们也可以有家兵护从。武元衡死后数日,因为一直没有抓到凶手,兵部侍郎许盂容请见宪宗,陈奏说:“岂有国相横尸路边,而捉不到凶手呢?”说完热泪盈眶。宪宗也感到无限愤慨和伤感,于是颁布诏书,凡是京城诸道能捕获杀人强盗的赏钱万贯,给五品官;敢有窝藏的全家抄斩。几天以后,神策将士王士则、王士平捉到了凶手张晏等八人,在长安正法。此后,人们的心情才稍稍有所平静。

由此可见,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是多么严重。地方节度使胡作非为,却毫无顾忌,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也敢随意暗杀。唐朝政治的黑暗和恐怖,正预示着这个王朝的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