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2
6172500000010

第10章 诤臣魏征

魏征敢于纳谏,李世民择善而从,成为历史上的君臣佳话。

提拔自己的对手

魏征,字立成,馆陶(今河北馆陶)人,少时孤贫落魄,出家为道士,曾为唐太子李建成心腹,劝其及早除去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太子被杀后,秦王传召魏征道:“你为什么从中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呢?”魏征道:“如果已故太子早些听从我的进言,肯定不会被杀。”李世民久慕魏征之才,听后不仅不怒,反让其为詹事主薄、谏议大夫,专门负责规讽皇帝得失的重臣。不久,唐太宗即位,便提升他为尚书右丞。

顶撞皇帝

唐朝规定男子18岁至21岁为征兵的年龄。公元626年12月底,分管兵部工作的尚书仆射封德彝见征兵人数不够,便入奏扩征18岁以下身体强壮的未成年男子入伍,太宗同意。诏令发出,封德彝让魏征签字(联合签署),魏征不但不签,反而生气地说道:“即使是皇上的意见我也反对。”

太宗知道后,大怒,令人将其叫来责道:“兵员在规定年龄之内招不够,稍扩大点范围有何不可,你为何如此固执死板?”

魏征道:“军在于以道义加以统率,而不在于以多为强。陛下过去常说:‘朕以诚信治理天下,是想使臣以皆无欺诈。’现在陛下即位不久,已经有些地方失信于民了,如今再不按皇帝规定的去办,擅自行事,臣下实在不敢贸然签发!”大宗惊问道:“朕什么时候干过失信于民的事?”魏征道:“陛下刚即位时,下诏道:‘百姓拖欠官家的财物,一律免掉!’但实施时,则规定过去拖欠秦王府的财物照样归还,难道秦王府的财物不属于官家吗?后来你又规定:‘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不久又下诏说,纳税和服徭役,从下一年开始,这不是又说了不算么?我以为,陛下要取信于民,所定法令应即日开始,不应朝令夕改。”

太宗听了,当时的确觉得有点下不了台,但仍转羞为喜道:“朕以前总认为你比较固执,不通时务。今日见你议论国家大事确实件件切中时弊。如果朝廷对政令不行,百姓不知所从,又怎能治理好国家呢?仔细想来,朕的过失已经很深了。”于是,下诏废除点征中少男的诏书,并赐给魏征一只金瓶。

不愿意做忠臣

公元627年12月,有人诬告魏征偏袒犯罪的亲属,太宗命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结果一无所获。温彦博对太宗道:“魏征做事开诚布公,直来直去,不避妨疑,才招致别人诽谤。故今后做事,虽无私心,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太宗听后,便让温彦博转告魏征:“今后遇事,应注意有所保留。”

魏征听说后,便去对太宗道:“我听说皇帝与臣下,应该同心,以诚相待。如果上下都有所保留,怕担风险,那么国家的兴衰隆替就难以预料,臣不敢奉诏。”

太宗惭愧道:“是朕说错了。”

魏征又道:“我很高兴为陛下做事,愿成为一个良臣,而不做忠臣。”

太宗惊讶道:“难道良臣和忠臣还有什么区别吗?”

魏征道:“是的,后稷、契、皋陶,他们辅佐君主,上下同心,共享荣耀,这是良臣;而像龙逢、比干那样,虽也面折廷争,但身亡国破,这便是忠臣。”

太宗十分高兴,接着问道:“当皇帝的何以为昏,何以为明?”

魏征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秦二世偏信赵高,天下发生叛乱自己也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直到侯景打到宫内,才大吃一惊,自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他自己却还蒙在鼓里。如此看来,人君如能兼听,权臣便不能壅蔽,下情得以上达,自然便是明君了。”

太宗听后,高兴道:“你说得非常对。”

失去镜子的悲痛

由于魏征常常犯颜直谏,有时甚至闹得皇帝很难下台,故太宗对他从心眼里有点发怵。公元628年10月的一天,魏征进宫,见到皇帝的车驾仪仗已经准备停当,但不一会又撤了。为此,魏征在见到太宗时问道:“人们都说陛下要临幸南山,我进来时见到外面已严阵以待,整装完毕,不知陛下为何又撤除了。”太宗笑道:“起初确有此念,但见你来了又怕你嗔怪,故又撒了。”

又有一次,太宗得到一个好雀鹰,很是喜爱,外出时将它放在臂膀上。但不巧,偏偏遇见魏征远远向他走来,便赶紧将雀鹰藏在怀中。魏征来到太宗面前奏事,很久才去,当太宗把雀鹰从怀中拿出来的时候,雀鹰却早已被闷死了。

公元643年1月17日,魏征去世,太宗对魏征常常思念,并对身边大臣道:“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如今魏征没了,使朕失去了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