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神秘探社
6153700000023

第23章 联系

12月11日,下午3:20点,办公室。

我坐在椅子上翻看石升的笔记,就像在看一部哲学作品。科学和哲学有人说其实只有一纸的差距。哥白尼、伽利略、甚至献出身体的布鲁诺好不容易把自然科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可是到了现在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又差点让自然科学回归了哲学,世界真是有太多的不可思议了。

科学的发展在未来也许会给出我们答案,也许只不过是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也许就是没有也许。

大潘像迈着正步一样走到我面前,端起我的水杯一口喝干,“小岳,没办法,我在局里查遍了所有资料,都没有石升这个人。”

这结果早就在预料之中了,所有没有什么惊讶的,“潘哥,你认识一个叫王圣瑞的吗?也是市局的。”

他仰头想了一下,“不认识,是新调过来的吧?”

“哦,谢啦,”我调低了声音,“小四眼在办公室吗?找他有事。”

大潘一笑,“在,你当面这样叫他,他会气疯掉的。”

我拿着四组数字找到了四眼,他看了半天问,“这是什么?”

“不知道,否则找你干嘛?应该是四个字吧。”

“不像,这是加过密的,要是不知道加密方式不可能解出来。”

“不会吧,我煞费苦心就这样泡汤了?”

“给你这个的人怎么没给你说明呢?”

我立马想到那个给我发邮件的人,急不可待的冲回办公室,果然收到一份新的邮件:

“珀尔修斯受伊俄指导决定杀死远古海怪,从而能干掉哈迪斯达到复仇的目的。他和阿格斯的战士卓拉古等人一起上路,在森林里他还顺带驯服了白色飞马”

我看完后沮丧的揉着太阳穴,现在最迫切需要的应该是找一个研究西方文化的哲学家。珀尔修斯可能很多人不会熟悉,但是如果说到是他砍杀了美杜莎(看见她目光就会变成石头)就应该认识了。阿格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地名,同斯巴达。这段话似乎说的就是《诸神之战》中的情节,可是电影里是驯服了黑色的飞马。

脑子开始有点茫然,于是把收到的三份邮件不停的做一些比对。原来每一封邮件都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第一份出在欧鸲还是恶鹰;第二份出在前颈还是前胸;第三份出在白色还是黑色;

如果全部订正过来后联系起来就是“恶鹰前胸的黑色”,好像非常不好理解,所以试着开始自己的一种组合方式,去掉形容词就是“鹰胸黑”,倒过来就是“黑胸鹰”。

这可是世界最凶残的猛禽之一,据说在云南的高山之上就生活着这种动物,被纳西族认为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这个名称也可能是一艘战舰或者飞机的代号,因为他们都喜欢这么取名字,我就听说过一艘叫“黑胸鹰号”的巡洋舰。

可是小妮子却说应该是“黑色雄鹰”(胸同雄),这好像是尼日利亚足球国家队的昵称,也可是德国的国徽符号,也是一只特种部队的名称,更像是一个行动的代号。

我查阅了有限的资料,只有找个一个关于“黑色雄鹰”计划的有关内容,就是本地大学物理系同计算机系关于一次“量子编码”的研究计划。计划的策划人取了一个如此雄壮的名字,却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可是这个策划人的名字赫然写着:柴进尔,失踪的六人之一。

如果是同名同姓简直就太凑巧了,资料上面大概写道:

1985年6月-8月,“量子编码”研究小组特别邀请柴博士来指导授课,同时参与研究工作,历时两个月时间。

他可真有闲情逸致,这边在研究所忙于做一些什么,那边还有时间去授课。但是这个给了我很大的提示,在地窖找到的纸条上写到“电文已收”,然后留下四组数字会不会是按照电文提供的一种编码方式进行了编码。

如果地窖里的人和石升他们的失踪有关联的话,那么那四组数字会不会用“量子编码”就能破解出来呢?虽然从表面上看着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可冥冥之中总有个想法告诉我是一件事情,所以我必须要去试试。

我们知道普通的编码是采用“0,1”两种输出,结果要么是对,要么是错,很容易被破解掉。可是量子编码的输出结果却是二维的任意一个点,比如有可能是二分之一或一万分之九百九十九。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密码被破解的难度。

但是这里也存在一个同样的问题,不知道编码原则的话就无法破解,除非我有时间去等计算机运行计算个几十年,看来明天还要去一趟母校了。

其实收到的三份匿名邮件编排满巧妙的,第一份指明行动开始,第二份指明了方向,第三份好像告诉我需要找一个同伴。心里极不情愿的想起了那位警官,可他拿走的那个盒子让我非常的惦记,并且他似乎也在和我查同样的一件事情。

在我还入神的时候,小妮子跑过来告诉我她收到了美国姐妹会发来的邮件,就是之前我让她帮我查的余斌资料。

这份资料非常详细,几乎调出了余斌在美国从出生医院开始的所有记录,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办到的。不过对于信息开放的他们来说,获得一些公众资料是比我们要来的容易很多。

比如他曾参加过探索童子军,专攻医学,赞助商就是后来他毕业后就职的医药公司。还有他捐过六次血(我搞不懂的是这些在我们这好像属于绝对机密)。他的英文名叫ben可能就是他的中文名谐音。

资料还有他的家庭状况,独生子,波士顿出生,父母的绿卡都是由他申请的,所以他父母可能是非法移居美国生下余斌的。他父亲是送快件的,母亲在一家餐馆打工,现在还是,因为资料上都附带了照片,我也不可能飞到美国去问他们一些问题。他父母曾经报过案,就是他儿子的失踪案,也没有结果,毕竟是在远隔重洋的中国发生。

不过我看到他的大学推荐人一栏,顿时傻眼,居然是聂振远,当初研究院的聂副院长。这点发现突然让我开窍了一般,原来这里的一切可能都是有联系的。

美国比较好的院校,特别是常青藤联盟,对入学学生的推荐人看的非常重要,他们认为优良传统是可以被继承的。如果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特别是该校的毕业生为你写了一份推荐信的话,在茫茫诸多竞争者中,你的优势就会立马体现。

副院长认识余斌,我在白板上用线将两人连起来,一个关键人物终于浮出水面,至少他没失踪,虽然我还没打听他现在是不是还在研究院里。

然后交给了小妮子一个任务,希望能联系到所有失踪人员的家人或者好友等等,从侧面去了解每一个人,找出他们之间更多的联系,因为六个来之世界天南地北的人是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被交织在一起的。

最后我拨通的王警官的电话,看来我真的需要一个帮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