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神秘探社
6153700000010

第10章 猜测

温度和热量是不同的,带有明火和没有明火也是不同的,时间也会决定结果,如果没有在现场做测试,只是单纯的从常识片面判断就会很容易出现错误。

“首先没有明火,这个从实验室爆炸后的景象,人员到达都能看见证明。横向热能冲击波构成了第一波杀伤力,冲开气压门,冲破旁边的墙壁,冲击温度应该低于1000度,怎么可能把人给搞蒸发了。”

“你的数据怎么得出的?”小妮子头也没抬,显然牛排比这问题对她有吸引力。

“数据只是猜测,从第一波打到气门上,气门打开不到一秒的瞬间看,气门上的防火油漆略有变色,旁边的墙灰受冲击剥落,里面镁砖根本没有任何的变化,就说明冲击波的瞬间温度大约在800-1000度之间。

地上的人造煅烧型大理石一般在500度左右就会发生断裂现象,超过1000度就出现爆裂,粉碎。天花板耐热材料极限温度也在500度左右,变形的铝合金救火龙头熔点在550度到650度,还需要时间才会变形成这样。从这些看,冲击波可能距离地面和天花板有一段距离。”

“为什么说是第一波呢?”

“如果只有一波,全部横向传递的话,那么四周所有墙壁器材等等都会受到相同的伤害,但是从墙壁上看,那些伤害都毫无规律。”

“那你说是怎样的?”她终于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我成功把她从牛排的吸引中拉了过来。

我平举一只手,用叉子当手枪,朝着四面八方做了开枪姿势,嘴里说着,“啪,啪,啪……”

小妮子看着我,笑了起来。

“我也只是猜测啊,我又不在案发现场,”先赶紧脱关系。

“你是说保安看见的那个全身是火的人像钢铁侠一样,手里发射激光毁了那里,那个人后来消失哪了呢?是你的老乡好文诗说的‘空间转移’吗?”小妮子还在笑,显然她不相信我。

“什么老乡好,你别乱说,我根本都记不起她了,不过空间转移倒真的有点意思。”

“为什么?”

“你听过‘量子跃迁’吗?”

小妮子嘴里咬着一块大牛肉,傻傻看着我,拼命摇头,肉汁洒落了几滴。

“‘量子跃迁’是由玻尔发现的,我们知道电子会绕着原子核做运动,可是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样电子会发出辐射能量,最后会因为能量的失去而撞上原子核。还有同一原子内的这么多电子为什么也不会相互撞击呢?就是在人们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玻尔突然想到一个答案,他的论文《论原子和分子的构造》中认为电子只能留在某些明确界定的轨道上,不会坠入原子核。根据这种新的理论,在两个轨道之间运行的电子会在一个轨道消失,立即在另一轨道出现,而又不通过中间的空间,以获得所需的能量动能。这种见解即是著名的‘量子跃迁’,量子跃迁理论使我们原认为的许多真理存在失去了基本的根据,因为物质的运动有时是可以忽略时空的限制,从一个点瞬间的跳跃到遥远的别一个点,根本不需要时间和速度。玻尔因此获得了1922年即爱因斯坦获得该奖的第二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不是很有趣?”

小妮子刚才嘴里咬着的牛肉还依然咬着,只是眼神发呆,不知道她听懂了没有,不过我是说道了兴起。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叫‘虫洞’理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小妮子拿着刀子一挥,意思是叫我住嘴,“你那些什么量子论,相对论的我不懂,别说了。”

“你都是搞这些的怎么能不用心去了解下呢?其实很简单,我说完你就懂了,一个非常浅白的解释就是相对论讲的是光(能量)的传播,量子理论讲的是光(能量)的发射和接受,懂了吗?”说好我看着小妮子。

这下她好像终于有点理解了,开心的吃了起来,“你早这么说不就好了,上面那段废话没用,就是乱发火的钢铁侠变成光走了是吧。”

我一听就有点丧气,浪费了一嘴口水,结果是对牛弹琴,她还是无法理解我们这个神奇的世界。

“快点吃吧,吃好我们还要去拜访一下杨振博教授。”

“哇!不用这么拼命吧,”小妮子臭着脸说,可是我想早点结束这烦心事,就能早点回家睡懒觉了。

晚上7:10点,高教园区教工公寓楼。

杨阿姨递过来两杯茶,我们忙不迭站起接过,“阿姨,谢谢您,”小妮子嘴真甜。

杨教授家刚吃过晚餐,小妮子用胳膊撞撞我,然后就起来去帮助阿姨收拾去了。杨教授递过一支烟,我笑着摆手表示没有这个喜好。他是石升的同学,那么年龄应该在50岁左右了,但是学医的都比较懂的保养,身体状况比较好,没有发福,不多的皱纹,说他未到40也不为过。

“原来你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啊,”杨教授放下了烟,他也没抽,只是招呼客人用的。

“对对,今天冒昧来访,其实是受石院长所托为他查一件事情,”我搬出了石院长来,应该能得到我想要信息。

“是为了石升吧,”杨教授双手插在胸前,抬头看着顶上的吊灯,语气很平和。

“厄~,对!听说您曾经和他是挚友,所以……”

“他不是我的挚友,而是我的对手,不过更是我的偶像,是我永远追逐的目标,”杨教授还望着吊灯,仿佛那里有他想看透的东西。

“我……,能听一些他的事吗?”

“哦,当然,”杨教授终于看向了我,“他是一个天才,一个伟大的天才,是能改变世界的那种!”

石升很聪明,这个我从石院长那里就了解过了,可是现在杨教授说的好像不一样,那些赞美词可不是对一个普通人能使用的,并且从一名教授嘴里说出来。

“我听石院长也说过,他十多岁就能辨认很多未知生物了,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天才。”

杨教授惊讶的看着我,“哦!是吗?那我当时也是这样的,是不是也算天才呢?”,他笑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有点尴尬。

“石升是一个全方位的天才,相比起生物领域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物理学上,那才是发挥他能力的地方。他曾经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去做一个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验证量子橡皮擦这种根本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东西。”

“那他成功了吗?”

“我也不知道,”杨教授抿嘴,微微摇头。

我心里有点惊讶和不可置信,“可是他拿到了两个生物学的博士学位啊。”

“呵呵,是啊,拿几个学位对于他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的简单吧,”杨教授又开始望着吊灯。

他似乎话中有话,怪不得石升回国后不愿意参与研究院的实验,根本不是看不上,而是没兴趣,他们到底会在做什么呢?难道他那几个同事都是这样的人?刚才没看那些资料真是后悔。

<a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