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贪官传
6151200000063

第63章 李莲英

从北京阜城门到八里庄,再西行二里多地,便是海淀区的恩济庄,这儿曾经是清朝太监的基地,埋葬着清代两千七百多个太监。在墓群中,有一块墓地别致突出,似有“雄踞”之势。该墓占地约二十余亩,规模宏大,四周植有百余株松树环绕。墓的宝顶坐落在一座小土岗上,宝顶的边缘是用铁皮箍起来的。据史料记载,修建宝顶时,是以鸡蛋清、江米粥和沙土做成的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异常坚固。当年为做三合土,恩济庄周围十里内各村的鸡蛋被搜刮一空,取走蛋清,把蛋黄倒掉,腥气冲天,熏得人们闻见鸡蛋就恶心。宝顶南面,由南向北依次排列有汉白玉石桥、石碑、五供、供案和宝顶。石坊东侧有一座四角攒尖方亭。石桥宽三米,桥身长二点三米,桥下是排水渠,以防备墓穴被淹。石碑五供两套,雕刻精美。石牌坊为四柱三楼,下带石座,面宽九米丰,南北宽五米,很有气派。石牌坊上端横眉写着“钦赐大总管李公之墓”,牌坊正面的石柱上的对联是“通幽向明昭垂万古,大中至正巩固千秋”。牌坊北面立有汉白玉墓碑两座,一为墓地记碑,一为墓志碑。碑高三米半,宽一米。碑额篆书“永垂不柠’,碑阳正书共一十八行,每行十七至七十字不等。墓室顶下方,距地面三米深处,是一间宽大的墓室,约有十二平方米,墓穴结构为“二门五植”。墓的前方有马道,通过两道汉白玉雕成的石门才能达到墓室。两道石门间的距离为三米。第一道石门外砌金刚石,第二道石门的门槛下有两级台阶,上方有造型美观的门楼。石门两旁的石壁四角雕刻着蝙蝠图案,中间刻着一对互相盘绕的蝙蝠。石门上刻着一副对联:“秉性惟真承眷厚,居身克俭得心安”。墓室北侧正中是一张青白石刻棺床,四周雕刻着铜钱形状的花纹,象征着一代权阉家财万贯,即使到阴曹地府也享用不尽。棺床上面停放着棺木一搏,这便是清朝末期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大总管李莲英的捕木灵柩。

李莲英生前奢侈糜烂,死后清廷劳民伤财为其大兴土木修建墓穴。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李死于北京,因其是总管太监,生前又是慈禧的亲信,后事由当时的清宫内务府办理。李莲英的棺木里有许多珍贵的陪葬品,棺材的四角有四颗镇棺珠,直径两厘米半,半透明,雕有美观的花纹。尸体头颅上戴一顶价值连城的三品朝冠,朝冠正中的“帽正”是一颗价值四万两白银的蓝宝石;黄杨绿玻璃翡绿翎管,价值一万数千两;所戴翎为蓝翎,孔雀眼极为讲究,而鸵鸟绒也相当珍贵,披盖满肩,价值二三千两白银;冠前嵌一颗巨大珍珠,精圆彩焕,仅这一顶朝冠,就高达六万多两白银。此外,棺内还陪葬有一颗红宝石,以及金制鼻烟壶、眼镜、怀表、朝珠、翠扳指、玉如意、钻石戒指床代青玉环、汉代的满黄金玉镯等稀世珍宝五十多件。这样阔绰排场的墓葬,是历史上太监中绝无仅有的。仅此一面就揭露了清末权宦李莲英阴险狡诈、贪赃枉法、堕落腐败的一生。

太监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的一种奇特产物。在古老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太监最初不过是上层统治者如皇帝、后妃、王侯、将相等役使过的、被阉割过的、失去生殖机能的男人,在王宫中担负着诸如开闭宫门、洒扫殿庭、传达话语等贱役杂务的刑余之人。但随着统治者君王厌政、外威专权、女主临朝种种情况的出现,就为“朝夕在人君左右、出入起居之际、声音笑貌、日接乎耳、其小善小信皆足于固结君心”的太监造就了一种恶俗的培养,直至干预朝政、结党营私、买官进爵、恣意妄为,构成了腐朽社会一种特殊的阶层。清朝在使用太监上,吸取了明朝宦官专权的教训,在职务和数量上都进行了限制,只是到了慈禧太后当政以后限制逐渐废弛。在太监当中,具有严格的等级,大致可分为大总管、总管、一般太监。太监大总管是清宫三千余名太监总头目,经常活动于皇太后身边。李莲英从一个一般太监之所以发迹,世人皆知是以梳头得宠。

据现存的原竖立在李莲英墓前的《墓志碑》记载,李莲英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十月十七日出生在直隶河间府大成县。兄弟五人,他排行二,家庭极其贫困。父亲以修皮靴为业,为了生活,兄弟几人时常帮助削皮头,被人们称为“皮削李”。由于生活所迫,父亲携带全家,随抬“皇杠”(给朝廷送贡银)进入北京,抬杠人全家可供给食物,定居在海淀的大有村。进京后,全家仍操旧业,生活状况仍然没有改善。

李莲英的家乡大成县也是明清朝代太监的产地,出过许多有名的太监,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情形,李家早已耳闻目睹。李莲英从小聪明伶俐,家人也指望他进宫后能给家里带来荣华富贵,改换门庭。通过在朝廷当太监的同乡沈兰玉介绍,七岁的李莲英被父亲带到“慎行司”(专门为人净身的行业)净了身,在家休养了一年多,九岁时进了宫,在沈兰玉的援引下,当了小太监。

机智过人的李莲英很快就摸透了大总管安德海的脾性,加上他天赋的风趣、幽默,很受安德海宠爱,不久便被派到坤宁宫干些上等活儿。那时上海正流行一种新式发髻,京中贵族妇女争先模仿,宫中也受到了外来的影响。慈禧太后也刻意追求打扮,命梳头房太监到宫外学习,可换了几次人回来给太后梳头,都不合太后的心意。李莲英得知此事,认为这是向太后靠拢、献媚的极好时机,决不能放过,忙找安德海毛遂自荐说他能学好新发髻,并夸下海口说,准保太后中意。安德海一听果然批准。

李莲英到了宫外并不到剃头房去请教,他先到前门外各大妓院,仔细观察妓女所梳的新发髻,回来后反复推敲、比较。他跑了几天妓院与妓女们打得火热,渐渐地对梳新发髻的窍门胸有成竹,后又用几个早晨去妓院为妓女们梳头学得了手艺。回宫的第二天,梳头房的首领太监便领李莲英去见慈禧太后。太后一见李莲英的丰姿与机灵的神态,还不曾梳妆,就喜欢上了。当李莲英给太后梳完,太后对着镜子一照,“噗嗤”一声笑了,称赞道:“换了几个人到宫外学习都不中用,没想到你梳得这样好!”李莲英受宠若惊急忙下跪谢恩,奉承道:“多蒙太后夸奖,不是奴才梳得好,是太后您的头型长得好!”太后笑道:“往后这梳头的事就归你了。”李莲英忙又叩头谢恩,从此太后一天也离不开李莲英了。平时慈禧太后就喜欢新式发髻,只是逢大庆之日才梳《四郎探母》戏剧中铁镜公主的两把头。李莲英为太后梳两把头后的燕尾更是栩栩如生,对太后的面部化妆也是十二分小心从事,每日梳完头后要在太后的面颊上薄薄敷上一层用玫瑰汁液制成的胭脂,再用丝绵将太后嘴唇上搽上口红,每次梳妆完毕太后总要对着镜子夸奖一番。就这样,缝鞋出身的李莲英便一步步顺着慈禧太后头上的“青丝”青云直上,一直爬到总管太监、二品顸戴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一世的人物。

李莲英当上了梳头太监之后,时时事事察言观色,不久便把慈禧太后的好恶全摸透了。在日常生活中,凡事不等慈禧开口,李莲英往往就给准备得妥妥帖帖。因此,慈禧更加对他宠幸非常,甚至一刻也离不开他。每逢李莲英休假之时,别的太监便没有一个不挨骂的,因为他们都摸不透慈禧的脾气。于是太监们竞纷纷向李莲英哀求、行贿,希望他不要休假,使李莲英在慈禧面前的地位更加巩固。然而,李莲英却不以此为满足,他深知,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必须一刻也不能失去慈禧的欢心。他凡事尽量小心谨慎,去迎合慈禧的心意。如慈禧太后每年都要大搞一次“寿辰庆典”。她不顾国势衰微,民生困苦,也要花费巨额财物,供她摆排场,挥霍享乐。每一次庆典,都是人民的一场灾难。可是对李莲英来说,却正是迎合主子心意、讨好效忠、乘机勒索的大显身手的机会。他善于揣摩慈禧太后的心理,指使手下买来鸟雀,加以驯养,待“寿辰放生”时,自然有被驯化的鸟,在打开笼子后也不飞走。每当这种情景出现时,李莲英便跪下赞颂:“老佛爷福气大,这些鸟感到老佛爷的慈悲,情愿在宫中伺候老佛爷。”马屁拍得恰到好处,让慈禧心里乐滋滋的,十分得意。有一次慈禧病了,李莲英竞“割股肉为太后煎药”,慈禧得知后,对李莲英的忠心、细心,大加赞赏。

李莲英十分清楚,为了“固宠”仅靠耍手腕、阿谀奉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政治上取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因此,他处处留心宫中的动静,及时密报给慈禧。在咸丰和光绪两代皇帝与慈禧太后的矛盾和斗争中,李莲英都恶毒地使用两面派手段,充当了慈禧太后的密探和阴谋的“制造者”,成为慈禧太后的心腹。

随着封建王朝的日趋没落,清末的官场中充满了腐败习气,营私舞弊,卖官鬻爵,枉法徇情,贿赂公行。在许多肮脏的政治交易中,李莲英是个相当活跃的人物。在慈禧太后时代,能得到慈禧太后的欢心就等于得到了远大的前程。要想讨太后的欢心,首先必须能随时摸得太后的心意,才能做到投其所好。所以王公大臣都不惜重金,争向李莲英行贿向他摸气候、探消息。如军机大臣荣禄贿赂李莲英,得到不少最快最重要的情报,因此他的奉承和孝敬,总让太后满意。奕助在李莲英那里花了更多的银子,从而得到太后的赏识,一再加官晋爵,从一个远支宗室的最低爵位辅国将军,逐步晋升到亲王,成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狡诈险狠、野心极大的袁世凯一次就向李莲英送去白银二十万两,通过其向慈禧表达他的忠心,使他能够窥风测雨,在变化莫测的政局中左右逢源。李莲英四十岁生日,不仅有御赐珍品,又有“蟒缎福寿”等字,同于朝廷大员,而且内自军机、外自督抚,都有“庆祝之礼”。《庚子西狞丛谈》中写道:“京外大员进奉,必经李手,即贡皇上物品,亦须先由李呈明太后过目,方始进御。”这一种权力,就给了李莲英敲诈勒索的机会。户部侍郎张荫桓在一次出使英国返回时,选购了两枚宝石,准备“进奉两宫”。回国后将红宝石贡奉光绪;绿宝石贡奉慈禧。按价值论,绿宝石远在红宝石之上。按惯例,大臣向两宫进贡时,应另备一份,馈送李莲英,作为李莲英经手之代价,但此次张荫桓竞未向李莲英送任何贿赂,这就招来一场横祸。一日,慈禧正在满心欢喜地玩弄着张荫桓进贡的宝石,李莲英却在一旁阴阳怪气地冷笑道:“难为他如此分别的明白,难道咱们这边就不配用红的吗?”慈禧因出身西宫,按封建习俗,侧室只能穿绿,不能披红。李莲英的话,立即触动了慈禧的忌讳,认定张荫桓向她贡绿宝石是意存讥讽。不觉勃然变色,立即命令将两份贡品一并发还。张萌桓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发配到新疆戍边去了。后来,慈禧又下令将张荫桓杀害。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等仓皇逃往西安,李莲英乘战乱之机,更加横行无忌。“国难”时期,廉价卖官,一个道台只要一万两银子。沿途三十多个城镇中,他以进贡的名义到处勒索。谁稍不遂其愿,就设计陷害打击。宣化知府李肇南,因进献微少,李莲英在慈禧面前恶语中伤,终于丢掉了乌纱帽。潼关的一个地方官吏“馈百金”,李莲英嫌少,便故意张扬说:“此人想用此来贿污我。”结果也被革职罢官。相反,谁如果满足了他的私欲就能够加官进爵。华阴县令的“所进独丰”,使李莲英在慈禧面前说了几句好话,便一下跃为知府大人;河南知府文悌,孝敬李莲英一万两,拉上了关系,以至可以在李莲英屋内“手拿烟袋随意出入’,后来也得到抉擢升。

李莲英仗着慈禧太后的恩宠,肆无忌惮地敲诈勒索。在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全国各地的高级官吏,无不争相送寿礼,都想投合慈禧之所好,为此,就要向李莲英打听消息,询问主意。李莲英乘机大发横财。一位大臣从洋商手里买了一台自鸣钟。这座钟在打点时,钟上的阁楼上就出现一个小机器人,手里捧着一个条幅上面写着“万寿无疆”四个字。报完时后,小机器人自动卷起条幅,退回阁楼。那位大臣不知道这个做工精巧的钟能否得到慈禧太后的欢心,就去询问李莲英。李莲英一看,不由得心中暗喜,因为发横财的机会又到了,他装出一副很关心的样子对那个大臣说:“这小玩意挺讨人喜欢的,不过机器人万一失灵怎么办?如果条幅展开只露出三个字,成了‘万寿无’而没有那个‘疆’字,老大人,您这顶戴花翎、身家性命还能保得住吗?我的老大人,您可不能不多加小心哟!”这位大人一听,连连点头称是,急忙回去退货,另外张罗寿礼去了。这个消息一传开,洋商可倒了霉,这座制造精巧、价格昂贵的钟,再也没人买了。这时李莲英派人到洋人那里,用低价把这座钟买到了手,然后叫宫廷内的工匠把机器人手中条幅上的字改成“寿寿寿寿”四个字,每个寿字是一个写法,四个寿字四种字体,这样,即使机器发生故障,条幅只有寿字,不必担心再出现“万寿元”这样有碍的字句了。然后,李莲英又把那位大臣找来,用高价卖给了他。那位大臣一则怕讨不到慈禧太后的欢心,再则怕得罪李莲英,所以,明知上当,也硬着头皮花了大价钱,买下这座钟。李莲英略施小计,就大大捞了一把。

李莲英一生大量受贿于朝延内外官员,各省大吏进出北京,李莲英“皆必索规费千金或数万金”,但他受贿的地点从不选在皇宫内。比如,白云观的后花园,就是他的一个受贿之处。在他死后,仅存在皇宫中三间大屋里的白银就有三百多万两。他私开设的银号、商号更是遍布北京、河间等地。如文前所述他的葬身之地,其格式完全是按照清陵建造的,只是规格稍小而已。李莲英究竟有多少财产,至今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