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新宋英烈
6121600000447

第447章 战太原(六)

这一场传统攻城战进行得相当惨烈,城下的后周军在燧发枪兵和弓弩手的支援下,利用云梯、楼车等等攻城器械,前仆后继的向城头攻击而上。城上的北汉守军则是箭如雨下,利用灰瓶炮矢、滚木檑石、金汁沸汤等等手段进行反击,全力向城下倾泻。

这样的传统城池攻防战,无论是张铮、翁钟等“飞龙军”中低级军官,还是辛飞宇这个高级指挥官,都不是很熟悉,基本上已经帮不上什么忙了。战斗的胜负成败,完全要看杨业这个以善守著称的将领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这太原保卫战的第一仗给打好。

事实证明,杨业善守确实不是浪得虚名,在他的指挥下、在北汉守军全力阻击下,攻城的后周军没有能够讨到一点便宜。虽然少数悍不畏死的勇猛士兵也曾登上了城头,但不过是片刻工夫便被北汉守军的后备梯队给赶了下去。

这一次城池攻防战前后进行了近两个时辰,从巳时初一直打到了午时末,后周军依然没能在城头达成有效突破。眼见大半天的时间已经过去,这一批攻城的兵士从清晨卯时一直战斗到现在,已然坚持了近四个时辰,不但锐气已失,而且一个个的肚子也早就开始咕咕叫,再继续进攻下去除了增加无意义的伤亡,再不会有什么收获了。柴荣这才心有不甘的下令鸣金收兵,让将士们回营休整、养精蓄锐,待明日再战。

望着攻了大半天城,终于缓缓退去的后周军,辛飞宇轻轻吁了一气。尽管辛飞宇在前一年参加了幽云之战,但当时他的主要任务是率领伪装成“乡丁”的“飞龙军”和“保安军”进入幽州城,伺机夺取幽州城西面的一座城门,将城外埋伏的突击队放进城来,两下里合兵一处,与城南的友军配合,一举拿下南城墙,进而占领整个幽州城。就其实质来说,辛飞宇在幽州城参与指挥的是一场偷袭战、进攻战,而且是一场自己在装备、士气、情报等等方面都占绝对优势的战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攻克幽州城战斗的结局在辛飞宇率部夺取显西门、曾志林所率主力以炮火炸塌幽州城南城墙时就已经注定了。无论是辛飞宇还是曾志林都不需要再做过多的干预与指挥,只管坐等那个必然的结果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就可以了。

况且,作为一路人马的总指挥,辛飞宇除了在解决那几十名契丹人派来的所谓“联络官”时亲自参与了那次近似于屠杀的小规模战斗外,基本上都是在指挥麾下兵士依计行事,并未像被他接应进幽州城的黄海那样,亲自率“狼牙营”冲到前面去直接参与一线战斗。因此,刚刚结束的这场这个时代传统城池攻防战的惨烈,还是给第一次近距离经历那种以命相搏、野蛮血腥战斗的辛飞宇留下了深刻印象,令他的心情一时难以平静下来——哪怕他是在坚固的观察所中通过观察口看到此战的全过程,并不曾亲身参与到这场惨烈的战斗之中去。

从这一点来说,辛飞宇其实并不是此次“北平军军事顾问团”团长的最佳人选。但由于当初曾经指挥居庸关防御战、有一定城池攻防战经验的徐绍安如今已经是北平军节度副使,且他又为后周军绝大多数文臣武将所熟知,并不适合来太原。而山海关防御战的指挥者、在穿越众兄弟中最有城池攻防战经验的钱远山、王峰二人又处于防备契丹人的第一线,一时也没法离开自己的驻地。至于其他诸如曾志林、黄海、唐潮、杨新、穆特尔等较之辛飞宇实战经验更多的兄弟,要么因为需要坐镇一方、要么正在为事态紧急时直接出兵北汉做准备,也同样无法在这个时候南下太原。因此,这“北平军军事顾问团”团长的职务最终便落在了驻守目前并不十分紧要的居庸关、同时又没有参与到军事干预准备工作中的辛飞宇头上。

与辛飞宇相比,为将多年、长期戍守边关的杨业对这种厮杀的场面就见得多了,根本没有当回事。他见后周军确实是停战后退,而不是故布疑阵,想趁自己这边思想松懈杀个回马枪,且其“神机军”架设的各种火器也已经被重新装车,陆续往后周军大营而去,这才吩咐为了防备后周军步卒停止攻城后,其“神机军”再对城头重新进行轰击而撤到城下的汉军主力派一部分兵士返回到城头之上,一面打扫战场、搬运死者尸体、救治受伤战友,一面开始修补城头被周军火器炸坏的垛口、路面等地方,并召集城中青壮携土袋上城,以最快的速度填补土垒上因为后周军火器攻击而出现的缺漏之处,保证这道关系着太原城安危的保护伞能够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杨业还根据后周军经前攻城时多次利用土垒攀爬而上,令己方守城兵士有防不胜防之感的情况,命令那些青壮在修补土垒的时候,尽可能多的在那层层叠叠的土袋之中藏入铁刺、铁蒺藜、短刃、竹签等锐器,以此来刺伤或割伤敌军,阻碍敌军利用土袋攀爬上城。而且,杨业在下这道命令的时候还特别强调,所有藏入土袋中的锐器都要在“金汁”中泡一泡,利用这些污物来增加这些锐器的杀伤效力——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一旦伤口感染,能够存活下来的机率那是相当低的。

看着杨业在那里有条不紊、胸有成竹的指挥着麾下将士做着善后工作,辛飞宇是自叹弗如,觉得自己这个“北平军军事顾问团”团长当得似乎很不称职。在他看来,自己忝为太原防御都部署,除了给北汉朝廷出了一个以土垒护城的主意外,却再无一条对守住太原城有利的建议,实在是当不上“顾问”二字。

不过,与辛飞宇的评价正好相反,杨业对辛飞宇为守住太原城而做的工作大加赞赏,认为今日能将周军进攻击退、令太原城屹立不倒,辛飞宇及其带来的那些助手乃是首功、是前提条件。若不是有辛飞宇所提议的筑土垒的方法,以及其带来的那些助手在守城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很有建树的意见,任凭太原城再坚固,也早在周国“神机军”的猛烈轰击下土崩瓦解;任凭汉军兵士再能战、再敢战、再死战不退,缺少了坚固城墙的保护,以及成功识破了周军的引诱之计,人数上居于绝对劣势的汉军也不可能将周军拒之城外,搞不好今天的太阳还没有下山,太原城就已然陷于周国之手——毕竟根据以往周军攻城、特别是此次伐汉攻占数城的事实经验来看,还没有哪一座城池能够抵挡住“神机军”的轰击,少则半日、多则一日,己方的城池必破。

杨业的称赞和推崇倍至令辛飞宇很是不好意思,一再表示自己及手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来太原之前北平军众兄弟共同商议出来的办法,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者。况且,汉军能有今日之胜,除了自己和手下的那些建议与安排外,更重要的还是靠杨业指挥得法、靠将士们用命、靠大汉皇帝陛下洪福齐天,绝不敢将所有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

当然,辛、杨二人之间客套归客套,却谁也不会真的以为取得第一仗的胜利便可高枕无忧了。二人都很清楚,今日之战不过是太原保卫战打响的号角,惨烈的战斗不过是刚刚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因此,辛、杨二人说了几句客套话后便不再在谁是功劳第一的问题上纠缠,而是回到杨业的府中,将各自麾下得力的将领、助手都召集到一起,仔细研究今日这一仗的过程,寻找其中的利弊得失,为后面即将到来的、更加激烈的战斗做准备。

就在辛、杨二人及其手下将领、助手们正在商议军机之时,黄门内侍却传来了宫中的旨意,说是官家喜闻周军首日的进攻被击退,宣辛、刘(杨)二人进宫,要当面奖赏二人。既是刘钧召见,辛、杨二人也就顾不上再与众将军议,连忙随着传旨的内侍进了皇宫。

今日一战后周军铩羽而归、损失上千人,后汉皇帝刘钧原本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下来一些。尽管今日之战不过是太原保卫战的开始,但熟谙御下之术的刘钧在得到消息后还是立即派人将辛飞宇和自己的养子刘继业(杨业)召入了宫中,一方面对二人今日的表现大加褒奖,另一方面则是赏赐了二人及麾下众将士大笔的财物,勉励二人再接再厉,以取得太原保卫战的最终胜利。并一再向辛飞宇表示,若能击败周军,他刘钧及大汉朝廷对北平军的给予大汉的帮助绝对没齿难忘,一定会重重酬谢北平军诸君。

对此,辛飞宇一边连连逊谢,一边强调北平军协助汉国抵御周军的进攻,完全是出于道义以及战略上的考虑,既是为汉国也是为自身。此番若是能击退周军,使其吞并汉国、围堵北平军的阴谋落空,便是对北平军最大的回报,岂敢再接受大汉皇帝与朝廷的重礼。此外,为了给刘钧吃一颗定心丸,坚定其与周军战斗到底并最终战胜周军的意志,辛飞宇和杨业还对获得太原保卫战的胜利表现出了绝对的信心,以此来为刘钧打气。

尽管在皇宫之中,辛飞宇、杨业两个人表现的兴高采烈,对击退后周军的进攻自信满满。但出得皇宫之后,二人脸上的轻松与满不在乎的神色便慢慢逝去,重新回复到了进宫之前那种严肃的表情。因为他们两个人都知道,今日一战不过是个前奏,真正的考验还没有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