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自主学习
606300000029

第29章 上篇 通过沟通让孩子学会做事 (2)

我不但是儿子学习的助手,他做玩具,我也常当助手。春天到了,他做风筝,我给他找布头。剪好了风筝身子,还要用竹子做骨,没有合适的竹条,怎么办呢?我就把织毛衣的棒针拿给他,儿子很高兴。风筝身子做好了,要做长尾巴。我找出几块薄布,让他剪成条形,儿子粗针大线地缝。我告诉他,把同颜色的分开才显得漂亮。他略加思索,点了点头,然后在绿的后面接红的,红的后面接黄的,接好后,他高兴地说:“果然好看。”风筝第一次没飞上天,失败了。我帮他找原因,发现风筝的身子不该是正方形的,后头应长一些。儿子明白了,把后头加长一些,拿出去试试,果然成功了。他高兴地大喊:“妈妈,成功了!谢谢您,我的好助手。”我跟着他跑啊,笑啊,好开心啊。

刘金凤给儿子当助手,和他一起庆祝他的成功,她就成了儿子的好朋友。这种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子女的自信心影响很大。在民主型家庭中,家长们是孩子的朋友,他们经常和孩子商量事情,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经常给孩子支持、表扬和鼓励。所以,孩子的自我接纳程度较高,相应地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便较强。

每个家长都是能够让自己孩子体验成功的,只要伸出你的手去牵引,只要付出你的心去关爱,幼小将变得更为茁壮。

2.怎样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为孩子减轻学习压力

现代独生子女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有些家长认为,应该有一些压力,因为“人没压力轻飘飘,没压力不出油”;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就越应该给他们压力。考试、排名次都是为了刺激孩子的上进心。学习压力将迫使他们树立远大抱负,向高目标努力,奋起直追以达到成功的彼岸。事实上,孩子感到的压力越大,他们的成就需要越低;孩子感到的压力越小,其成就需要就越高。

父母自身也强烈地感到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也一直在不断地努力。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事业的感受,让孩子明白父母也同样在追求。同时,父母可以多方面鼓励孩子,让孩子减轻学习压力,父母的胜任会使孩子产生自信心,产生主动获得成就的心理需要。

孙先生比较善于减轻女儿的学习压力,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女儿回家时,满脸忧郁,他知道肯定是考试方面的原因。女儿一走进自己的房间就哭了起来。孙先生悄悄地走到女儿身边,轻轻地为女儿擦眼泪。他让女儿投入他的怀里哭泣,他紧紧地抱住女儿,将温暖、力量、爱心都传递过去。他相信在这无言之中,女儿能感受到他的理解和疼爱。女儿哭了一阵之后,就不哭了,她捶着他的背说:“老爸,你知道我多难过!”“什么事?我知道你难过,但我不知道什么事居然难倒了我女儿,我也同样难过。

”“我这次考试考砸了!”父亲抚摸她的头说,“女儿,爸爸很相信你的能力,偶尔一次没考出水平,这没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有持久的自信心、进取心。”“可是,我辜负了你们的厚望……”“你的努力就可以让我们继续希望。你看爸爸也会出错,昨天因工作方案出了漏洞,还遭领导训斥。”“爸爸,你也会出差错?你一直很优秀呀!”“所有做事情的人都可能出差错,完美只是一种追求的境界。孩子,爸爸工作上出现失误,依然是优秀的,因为,那种失误很小,并且,已经克服失误了。孩子,你的考试失利,并没影响父母的爱,也不影响你优秀的一面,爸爸相信你。走,我们一起去分析分析失利的原因……”女儿笑了。

孙先生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减轻压力,获得自信,以致于重新找回成就感。

家长最忌讳的是否定孩子的学业。孩子学业出了问题,首先要告诉了,父母是信任他的,同时,可以和他一起查找出问题的地方,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父母也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也面临着压力,当你用积极的心态左面对,会轻松得多;当你用消极的心理去看待,则会更为沉重。孩子在学业方面,有了健康积极的心态,就有利于创造他们的成就感。

□点燃孩子的智慧火花

每个孩子都想弄懂不明白的问题。大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年幼儿童总是爱问“为什么”,这就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认知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需要将表现为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的愿望,比年幼儿童的好奇心深化而稳定。家长,要诱导孩子以知识本身为目的去学习,这是最稳定的学习需要。同时,认知需要的满足,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快乐源泉,是其他任何满足无法替代的。

方以苏是这样点燃孩子智慧火花的:

我常常在与孩子散步、玩耍时,进行交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启发他的智力。有一次我陪孩子玩堆沙,他给我出了一道智力题: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我故意说:“还剩三个。”他哈哈大笑,说:“爸爸真笨,应该是五个角了!”我说:“怎么会多出一个角的呢?”他就用一根小棒在沙地上画给我看。我说:“你真聪明,但只是一个答案吗?”这时,我因势利导,启发他再想出几个锯角的方法,最后得出了三种结论:三个角,四个角,五个角。通过这个题目,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孩子兴趣正浓时,我又问:“一棵树上有五只鸟,打落一只,树上还剩几只鸟?”他思索了一会,除了说出“一只也没有了”这个答案外,还说出“四只”(有可能另外四只是小鸟,不会飞,或者另外四只虽是成年鸟,但汽枪声音轻,没有惊动它们),五只(有可能打落下来的鸟没有落地,搁在树枝上,其余的鸟也没被惊动)。通过这样的提问,孩子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为了密切配合学校课堂教学,我常利用他学过的课文培养他的思维能力。例如,当他学完第二册的《乌鸦喝水》和《司马光砸缸》后,我问他:“司马光和乌鸦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他说:“乌鸦往瓶子里放小石子,让瓶子里的水满起来;司马光砸缸是为了让缸里的水流出来。”我说:“对呀,水是死的,但都改变了情况,取得了成功,他们都很聪明。”我又追问:“还有什么不同?”他回答说:“乌鸦往瓶子里放小石子是为了能喝到水,为自己;司马光砸缸是为了救人,为别人。”我说:“对呀,我们不仅要学习司马光爱动脑筋,临危不惧的品质,还要学习司马光为别人着想的好思想。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思维能力,而且渗透了思想教育。

方以苏认为每个孩子生来都有聪明的天性,处处闪烁着智慧火花。作为一名家长,是扑灭火花,还是点燃火花,往往是在不经意的一刻。他认为他自己只是平时与孩子接触中,做了有心人,像烧菜一样,常撒些味精。

家长们只要保护和发展好孩子的认知需要,培养孩子热爱知识、学习,就容易使孩子有可能赢得成就感。

□疏导孩子的“成就焦虑”

家长会让成绩差的孩子参加这个补习班那个强化班,对成绩好的孩子,则觉得颇为省心。其实,成绩好并不等于心理健康,也未必能得到成就感。

成就焦虑者把学习主要当作满足竞争求胜需要的手段,这就使他们无法享受学习本身的乐趣。同时,它还妨碍了孩子学习需要的分化,并限制了自身的全面发展。他们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不协调状态。

刘女士看着女儿排名第一的成绩表,高兴地说:“乖女儿,妈妈要好好犒劳犒劳你,你想吃什么好菜?”女儿却沉默不语,满脸痛苦状。刘女士抚摸着女儿,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女儿问她:“妈妈,如果我不是第一名,你还给我做好吃的吗?”“当然,妈妈在任何一个时候都是爱你的。妈妈会为你分享快乐,也会为你分担痛苦。”“妈妈,我总担心别人超过我,我很害怕。”“孩子,别怕——你可以是第一名,别人也可能是第一名,名次不是惟一的标准,最重要的是你的确努力过、学有所成就行了,你要学会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而不是从名次中得到成就。成就的核心是能力,而名次的排列只是一个表现形式而已。”女儿说:“如果我不是第一名,就不会受尊重,就会遭同学们的嘲讽……”“孩子,没那么可怕,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真正有实力和能力,就足够了。”“可是……”“你看你们班除你以外的人都不是第一名,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快乐和智慧。”女儿点了点头。“当然,第一名是一种荣誉,但比荣誉更重要的是学习本身,在学习中表现、发展了自己,这样,你会得到成就感的。”

刘女士耐心而认真地同女儿作了平等的交流。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为学业持续焦虑,要进行沟通。根据孩子的处境去对症下药。如果孩子只是想超越别人,而无法享受学习本身乐趣,那么,家长可以先让孩子明白学习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家长对于“考试前复习时,任何一个小地方我都不放过,以确保万无一失”这样的孩子,引导他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告诉他参加他不能拔尖的活动也是有趣的、益智的。在这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家长更应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些孩子,因为成就焦虑,觉得他与别人的关系就是对抗性质,不但无法使自己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损害了周围的人际环境。父母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他的,并让孩子明白同学之间的关系是能够真诚的。

家长们无法回避孩子们学业上的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应当让孩子把超越他人作为学习的目的,而是应培养孩子对学习本身、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培养成功地解决问题、驾驭某一事物时的成就感。

□培养低分孩子的自信心

有些孩子成绩低下,他们的能力、爱好、兴趣都因成绩太差而被无情地否定了。实际上他们还未从起跑线上出发,就已经成了失败者。

在家庭中,家长可能会抱怨这些孩子,并给他种种限制。孩子们会感到多方面的压力,歧视,甚至会有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性格孤僻、敏感。有些低分学生就因学习压力而自杀。成绩不好的孩子,会感到沮丧、痛苦,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接受新的任务。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失败的境地,那么他很容易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作出过低估计,越来越逃避学习任务。

家长首先要对孩子有信心,而不是失望、责备。有一部分孩子的自我意识来自于父母是如何看待他的,当他肯定他被父母爱时,他就能认识他作为人的价值。父母必须花时间给孩子介绍好的书籍,与他们一同玩耍游戏,这一切都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尊心。

周先生在女儿未及格的试卷上签了名。女儿奇怪地问:“爸爸,你为什么不责备我?很多父母都会责备孩子的……”周先生说:“女儿,爸爸,为什么要责备你?你是聪明的孩子,上一次剪纸花的时候,爸爸就远不如你。”“可是,我考得这么糟糕,我太笨了!”“不!笨孩子是没法剪出那么精致的纸花,爸爸相信你能做好!”“但是,我让你失望了。”“来,我们重新做一下试卷。”周先生发现女儿在有些题目上还是不知所措,他就一再提醒、分析,并鼓励孩子“胜利就在眼前”。

当女儿将试卷重新做了一次之后,周先生说:“孩子,你看你不是做得很漂亮。”周先生还帮女儿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这样女儿就更明白了。他告诉女儿,知识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和长进的。

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经常性的谈话,会使低分孩子走出自卑。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互补技能,教会孩子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与同伴互为补充的技能。同时,家长若没有条件辅导孩子,可以在征求孩子意见之后,请家庭教师帮他补习,并告诉他:父母对他是很有信心的。

□怎样看待孩子的成功

成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在现代社会,大部分家长喜欢将具有“高学历”或“高职称”,具有一定权力和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威望等视为“成功”;认为只有获得这样的成功,孩子将来才能有人生幸福。

在孩子上学阶段,家长会认为取得好成绩,才算成功。父母们的观念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但他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选择是否适合自己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如果不适合,孩子将怎样达到家长所选择的“成功”;如果达不到,他如何能感到人生幸福?

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影响是很大的。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读书时,常按自己的兴趣志好来安排学习。比尔?盖茨在喜欢的课程上狠下功夫,学得非常棒,如教学和阅读方面,遇到他不喜欢的课程,他就不大下功夫,在课堂上睡觉是常有的事,但学得也不错——大概因为他很聪明。

每次父母看到比尔拿回来的成绩单,尽管他们知道比尔在一些课程上会学得更好,但他们并没有拉下脸来责备小盖茨。

作为律师的父亲在律师界声望非常高,他十分希望比尔能子承父业。当他发现儿子对当律师毫无兴趣时,意识到若强迫他,那么儿子的天赋是无法从律师中体现出来的,这对自己儿子的发展极其不利。父母放弃了自己的想法,让比尔在大学领域里自由发展。比尔?盖茨要离开哈佛,放弃锦绣学业,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受过正规教育的父母一开始极力反对,但他们最后还是尊重了他的选择。